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北朝时期为佛教故事画的黄金时代,并且从北魏开始,莫高窟的因缘故事画趋近成熟。在北魏第257窟和西魏第285两窟各绘有一幅《沙弥守戒自杀》故事画,虽同为北朝时期所绘,然而这两幅作品在图示结构、绘制技法、表现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沿袭了西域式朴实简练的艺术风格,敷色浓,敷彩简;后者则为典型的南朝中原之魏晋画风,佈色淡雅,且人物具有秀骨清像之特点。分析比对对不同时期同一题材故事画艺术风格,由众多外在因素得出造成两者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S.P.172白描稿经诸家认为可能为“坛样图”或“曼茶罗”而作者认为,该画稿在归义军。曹氏画院”早期被改造用作设计绘制莫高窟第98、108、100等窟窟顶壁画的底稿。特别是第98窟,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窟,影响了莫高窟五代末曹氏归义军时期所建其他大窟的窟顶壁画设计绘制,因而使这一时期洞窟壁画的绘制具有明显的程式化表现。文中并探讨了S.P.172作为敦煌壁画底稿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敦煌莫高窟西魏时期建造的第249、285窟为切入点,由它们展示的佛教石窟从洞庭建筑、塑像、壁画逐步中国化过程等方面,探讨了敦煌佛教艺术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赵声良 《家教指南》2011,(5):14-17,130,131
本文通过分析台北故宫所藏两幅传为"隋代"的绢画,并与敦煌莫高窟壁画比较,认为台北故宫所藏两幅绢画分别是临摹莫高窟第301窟南壁佛像和第244窟北壁菩萨像,而临摹者就是张大千。  相似文献   

5.
情理·法理──从敦煌壁画中智断亲子归母案说起严冰莫高窟第98窟北壁屏风画贤愚经变第10屏下方,有一幅小画面,绘一小儿背后立二妇女。这是《贤愚经·檀腻品》中的一个小情节。其内容是,有二女共争一子,皆谓子为己出,子应归己。众人难辨真伪,最后诉诸端正王。王...  相似文献   

6.
莫高窟第285窟南壁故事画中的持麈人物是莫高窟历代洞窟中最早的持麈人物图像。本文论述第285窟南壁故事画中两次出现持麈人物的意义与内涵,并指出由第285窟持麈人物所体现出来的南朝传入北方的文人意识,是此前莫高窟壁画中所没有的,第285窟麈尾的形制特点也反映了时代风格的变迁和南北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莫高窟第112窟图像杂考樊锦诗梅林莫高窟第112窟,是中唐时期的经典性洞窟,其壁画艺术尤为世人所称道。然而,该窟的图像内容并不是都搞清楚了,过去所作的某些图像定名,在今天看来实有重新修正之必要。一西龛屏风画中两则采花供佛故事112窟坐西朝东,前后二室...  相似文献   

8.
读莫高窟第254窟《难陀出家图》贺世哲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大约建于北魏中期,相当于公元465—500年左右①。主室北壁画《难陀出家图》,在敦煌壁画中属于孤品,十分珍贵。史苇湘先生云:“画面中心是释迦坐大篱堆(草庵)中,两侧画飞天礼佛、诸菩萨侍立、诸弟...  相似文献   

9.
莫高窟第249、285窟狩猎图似是不律仪变相梁尉英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49窟主室顶南北披下部和第285窟主室顶四披下部都绘山川草木,或禅定僧或天众,其中又绘射杀虎鹿牛的狩猎图和杀猪的屠宰图(图版1、2)。关于上述狩猎图和屠宰图,以往的论者只称名为狩猎图...  相似文献   

10.
《敦煌石窟论稿》,贺世哲著,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研究文集”系列之一。本书收集了作者历年来从事敦煌石窟研究的主要文章共计20篇。主要包括有敦煌莫高窟石窟与禅观,敦煌莫高窟隋代石窟与双弘定慧,对莫高窟第285窟系列研究,对敦煌壁画中的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涅槃经变研究,对莫高窟第254窟难陀出家图、第290窟佛传画、第420窟窟顶部分壁画等的研究,也有关于十六国北朝石窟千佛图像、三世佛与三佛造像、十方佛造像,以及莫高窟释迦、弥勒、阿弥陀的三佛造像等研究,另包括从供养人题记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营建年代等论文。书后附有“贺世哲论…  相似文献   

11.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八页的插图,是敦煌莫高窟第194窟南壁的壁画的一部分。全幅壁画的名称叫做《维摩诘经变》。维摩诘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的名字。用图画或雕塑的形式来表现佛经里的故事,就叫做“佛经变相”,亦即“经变”。在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维摩诘经变是最常见的题材。在中唐以前“维摩诘经变”注意对中心人物的刻划;而中唐以后的作品则转向更多地注意表现现实生活的场面。194窟壁画中所表现的是《维摩诘经变》的《问疾品》部分。这幅画的故事大意  相似文献   

12.
唐代已开始刷牙考古专家研究认为,敦煌壁画中为数不少的揩齿画,生动形象地证明了中国人早在唐代就较为普遍地通过刷牙来清洁口腔。据介绍,敦煌壁画中现存的揩齿图至少有14幅,分别绘于唐、五代、宋时期,其中最早的一幅揩齿图见于莫高窟晚唐159窟的南壁上,画面中...  相似文献   

13.
莫高窟晚唐龛内屏风画的题材内容赵秀荣一前言敦煌莫高窟唐代是开凿洞窟的鼎盛时期,壁画出现了许多新形式和新内容。窟内西壁龛内屏风画始于盛唐,晚唐趋于尾声。晚唐开窟71个,龛内屏风画破坏严重,除残毁外,还有一些被后代绘画履盖,目前龛内屏风画较清楚的只有27...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莫高窟第44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第44窟壁画材质及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起甲病害做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莫高窟第44窟存在三个不同时代的壁画,病害以起甲为主。不同时代壁画,其地仗中的土沙比有很大的不同,所用的颜料各个时代亦有差别,起甲颜料样品存在弯曲及断裂现象。通过对第44窟环境及材质的研究,为下一步研究莫高窟壁画起甲病害机理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莫高窟第3窟的壁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手法,有其显见的特殊意义。特别是以泥沙做底的湿画法,多年来成为人们研究探索并引起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元代社会历史背景及敦煌地理位置,还有莫高窟特殊的自然环境,综合研究、分析了第3窟壁画的线描表达技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敦煌莫高窟第294窟顶西披、南披部分壁画进行考释,确定此画是须达拏太子本生,依据《太子须达拏经》绘制。进一步对敦煌石窟中的须达拏太子本生画进行梳理,重点对第423、427等窟的此内容进行考释,并将第294窟须达拏本生画中现存的榜题与敦煌文书中此故事的榜题写本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的营造过程,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窟内的塑像和壁画统一规划制作,各壁面的造像内容相互关联;其二是按照西壁→南壁和天井→北壁和东壁的顺序依次制作,由于施工途中计划改变,导入了新的构思和中原风格等壁画样式。笔者赞同后者之说。通过对北壁壁画的图像、样式、画技、材料、色彩、供养人像的构成和服装、供养人题记等进行详细分析,认为七幅壁画由四个不同的画家团队绘制。七幅说法图是汉族和胡族的混血家族集团成员的小规模供奉。第285窟可能是原本作为僧人修行场所的莫高窟,对在家信徒开放供奉的初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奥登堡考察队掠去的睒子本生故事画为莫高窟第433窟的壁画,并在此基础上同时对敦煌石窟其他的睒子本生故事画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第296窟位处莫高窟南区偏北处。中型,主室为覆斗式,西壁开一龛,是敦煌莫高窟早期的代表洞窟之一。此窟的北壁贤劫千佛之下、金刚力士的上方,以传统的横卷式绘有一幅故事画,长4.32米、宽0.40米,除其最东端为近代穿洞所破坏外,其余诸故事情节和画面等,都保存完好,是莫高窟故事画保存较好的一幅。  相似文献   

20.
多数敦煌壁画已经确定内容,但由于数量庞大、内容不一、画面残破等原因,少数壁画没有定名或者定名欠妥,通过仔细辨认,本文确定莫高窟第158、150、143窟10余铺经变画名称。本文首次公布第321窟十轮经变的榜题,榜题文字显示该经变是依据北凉译《十轮经》绘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