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记协、新闻学会: 我报发表的通讯《师拜徒》,被河南省评为1985年好新闻。有人反映这篇通讯有失实问题。经我们调查结果是:《师拜徒》的基本情节都是属实的,但发现三处有毛病:(一)老瓜农王钦孟是长辈,对青年人王继法用科学新技术种瓜获高产表示学习、钦佩,但说“正式”拜师就有些不妥了;(二)王继法经常坚持收听中央广播电台举办的农业广播学校节目,但未正  相似文献   

2.
利用天地     
建品牌档案 促农民增收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打响当地品牌,争创绿色食品基地,在区档案局的帮助下,从2004年开始,为当地品牌西瓜——“丰禾”西瓜建立了详细的生产档案,并认真指导种瓜大户为西瓜建档。2005年4月3日,《嘉兴日报》报道了种瓜大户张军在地里给西瓜苗做生长状况记录的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3.
秦殿杰 《新闻记者》2007,(10):88-88
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军事组在总结建军80周年报道笄的体会时,说到一条经验是重视向别人学习——“学人家”。他们总结说,“学人家,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要有一种胸怀,任何为我所用的或比我所长的都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4.
《新闻三昧》2005,(9):F0002-F0002
雪域高原西瓜甜 从2002年开始,科技人员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试种西瓜成功,结束了西藏不产西瓜的历史。目前,西藏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等地都已开始种植西瓜。这是来自河南省的种瓜能手常雪堂在西藏自治区曲水县西瓜种植示范田里采收西瓜。  相似文献   

5.
人生三认     
海岸 《新闻世界》2008,(6):52-52
常在电视剧或一些老板办公室看见挂着一个“忍”字,我的一个朋友挂的“忍”字却比人家多个“言”字旁,“忍”就成了繁体的“认”——“認”。朋友说那是他父亲所题所赠。  相似文献   

6.
裁缝做衣服必须量体裁衣,这样做出的衣服才会美观合体。同样,一个好的新闻事实,需要作者根据它的内容实质选择一种合适的体裁进行报道,这样才能使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得到更加完美的体现,才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 1998年,我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一件新闻事实:八十九团十二连种瓜能手赵作阳种的西瓜“皮薄、瓤沙、瓤红”而畅销,有的瓜农便趁机假冒赵作阳的西瓜到市场上卖,赵作阳听到消息后便到市场进行了打假。用什么样的体裁报道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合适呢?我先是采用了消息的写法,但写得不活,十分干巴,后来便干脆…  相似文献   

7.
墨水“話”     
有一个小孩子学人家的話,照着人家的公式往下套,闹出了一場子笑話。故事是这样:这个孩子的父親对孩子的母親說,有一天,他去訪一个朋友,不巧,朋友不在家。只有一个比自己的孩子还小的一个小孩子在家里。“你爸爸哪里去了?”“到庙里跟老和尚下棋去了。”“你妈媽也不在家嗎?”“我媽媽到东鄰三嬸家  相似文献   

8.
据北京晚报上一篇文章说,肖乾同志主张编辑不改稿。说他看到他的英国朋友的编辑效率实在高,他们不改稿,文责自负;连标点也不改;必改的让作者去改。此事说来并不新鲜,不过,看后也不无启发。外国的编辑们这样“超脱”,我们还不能够“照搬”,但也不妨有所借鉴。有人埋怨说,我们报纸的版页不过是人家的零头,而我们的编辑部门人手却比人家多出好多,可见我们的编辑工作效率之低。我觉得,这样比未免太简单;光打编辑的板  相似文献   

9.
去年夏天,和一名通讯员去采访一位闻名三乡十里的瓜农。一到瓜园,好客的主人就忙着切瓜,我们边吃边听他唠叼“种瓜经”。末了他说光会种不会摘还不行,我心想,熟了就摘,还能有什么门道?他说:“你俩在这儿吃,就摘十成熟的;要是拉到县城去卖,只能摘七八成熟的.不信,要是摘  相似文献   

10.
在汝南县汝宁镇,有一位年逾古稀、体态瘦小的老人。哪里人多事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就是被人们戏称为“编外记者”的张荣枢。 1983年,63岁的张荣枢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由于无事做,曾一度情绪低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宣传部举办的新闻爱好者培训班。省报记者生动有趣的讲座,使老张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不分盛夏、严冬,玩命似的刻苦学习和写作。有一次,他去农村向一位村干部了解有关“三乱”方面的情况,遭到这位知情村干部的拒绝,老张不死心,“赖”在人家那里不肯走。当时正值6月种稻季节,人家下田插…  相似文献   

11.
一句话说得人家跳,一句话说得人家笑。同是一句话,不同的说法,效果大不相同。 食品推销员马休正想以老套话“我们又生产出一些新产品”来开始他销售谈话,但他马上意识到这样做错误的。于是,他改口说:“班尼斯特先生,如果有一笔生意能为你带来1200英镑,你感到有兴趣吗?”“我当然感兴趣了,你说吧!”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军事组在总结建军80周年报道策划的体会时,说到一条经验是重视向别人学习——"学人家"。他们总结说,"学人家,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要有一种胸怀,任何为我所用的或比我所长的都值得我们学习,学人家的好作风,好思想,好品德。近学,学本部门同志的拼版技巧,  相似文献   

13.
西瓜小生     
炎热的夏季终于过去了,托俺先生的福,吃了一个夏天的生西瓜。无论什么品相,什么产地,只要是他老人家领回家的瓜,总是相当地生。由此,他荣获了“西瓜小生”的封号。  相似文献   

14.
群发时代     
年前,有位朋友“专程”来看我,我感动之余,分别时不顾人家“留步”的一再恳请,“长亭更短亭”,一直把他送到地铁站,还坚持要目送他上车。最后,朋友只能尴尬地说,他不坐地铁,他要去的地方就在附近……  相似文献   

15.
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张强同志《畜牧为主,势在必行》一文,对丁声俊、吴中流同志文中的意见有不同看法,这本来是正常的,但他采取的态度是不够正常的。张强同志的文章,一开头就说丁声俊、吴中流两同志的“看法是错的”,接着,又说人家“没有弄懂什么是畜牧业”。这还罢了,竟进一步说人家是在“制造一种不必要的混乱”,等等。最后还把自己的“以牧为主,势在必行”意  相似文献   

16.
新论链接     
质疑新闻的“整体真实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发表孟志军的文章《质疑新闻的“整体真实论”》。文章说,“整体真实论”的提法是在新闻“本质真实论”遭到质疑后提出的关于新闻真实的一种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前者是对后者的一  相似文献   

17.
麦迦 《电子出版》2005,(11):11-16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袁大宏教授曾有一件令他“想起来就汗颜”的事,八十年代他到通用汽车的技术中心参观.看到的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很小.零部件少得能数过来.就说:“这东西我们也能搞。”谁知接待他的老外听了一言不发。袁先生问翻译怎么回事?翻译悄悄说:人家没法回答你.你的想法说明了你的无知。  相似文献   

18.
近年和王匡同志见面,他总说起拙作《西瓜兄弟》,说得如此认真、诚恳,使我感动。《西瓜兄弟》这篇短通讯,是我在战争年代写的,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有些报刊在刊载此文时,把作者误标为“王匡”,使他感到不安。其实,1947年9月25日,中央广播电台广播此文时,广播员说得很清楚,作者是“解清”,“解清”是我在解放日报工作时用的笔名,它是取解放日报和当时报社驻地清凉山的第一个字组成的。写《西瓜兄弟》是45年前的事了,如果不是王匡  相似文献   

19.
有家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说,有个西瓜摊,西瓜标价是:四斤以上,每斤一角四分;四斤以下,每斤一角一分。一位顾客挑了一个西瓜,刚好四斤,卖瓜的要他按每斤一角四分付款,说“四斤以上”包括四斤,买瓜的则坚持按每斤一角一分付款,说“四斤以下”包括四斤。双方争持不下。文章认为,造成这场争执的原因,主要是双方对“以上”以下”有不同的理解。“以上”“以下”都是涉及数量的概念,其“科学的规定”是:“‘以上’是指包括本数和一切高于本数的数,‘以下’是指一切低于本数  相似文献   

20.
国内有一位企业家讲过这样一个“笑话”:第一次与三外商接触,大家一起喝咖啡。喝着喝着他发现。人家是用勺子来搅拌。而他却是用勺子一口一口喝咖啡。那是一种“洋”规则。今年底。中国将正式加入WTO,但目前许多人对其本质还是茫然不知。多数企业在意识和观念上,仍需要加快锤炼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