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里的梁任公是位"热心肠的学者".关于"热心肠",文章试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层次解读:一是梁任公待人热情,体现在演讲的准备工作、演讲的内容、出席演讲的风貌、演讲的影响方面;二是梁任公做事积极的性情,体现在演讲的内容上.如:引用的<桃花扇>的部分内容、杜甫的诗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引用的古诗<箜篌引>以及梁任公自号为饮冰室主人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节奏紧凑,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是中国古诗的形式上最重要的特点.由于英汉语言系统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要完美地再现原诗意美音美形美有很大的难度.本文以<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的散体译文和诗体译文进行比较探讨了在中国古诗英译中,韵脚的运用是弥补汉诗英译时由于语言形式差异造成的形美和音美的缺损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东汉末年下层失意文人将文化精神转化为创作实践的具体表现,流露出一种"忧郁的末世情怀".该文从忧郁的内涵入手,通过挖掘东汉末年下层文人忧郁的文化根源,从"世态炎凉、怀才不遇的痛苦"、"相思离别、亲人难聚的忧伤"和"人生短促、岁月易逝的悲叹"等方面阐释<古诗十九首>蕴含的忧郁之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如<静夜思><鸟鸣涧>等,古诗有什么特点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的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为有效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充分抓住古诗的特性和低段儿童的认知特点,采取一定途径,让学生在"感悟"中理解古诗.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黄梅戏曲调的特点,探索用七言诗匹配黄梅戏曲调演唱. 2.在老师动作和所提供范例的指引下,尝试为黄梅戏曲调配新歌词. 3.了解戏曲中的基本角色"生"与"旦",学做简单的模仿动作,体验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练掌握多首七言古诗,如<咏柳><朝发白帝城>等.  相似文献   

7.
阅读本身首先是文学的阅读,这是阅读题材的重点,对于自然科学等方面的阅读并不是我要谈的重点. 阅读本身首先有吸引人,有故事,有思想,语言优美等优点,这样的看法在我们教师的心目中就是基本的衡量标准. 一、对语言魅力的认识 语言本身是很有魅力的,如诗歌,中国本身就是诗的王国,学者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尤重音乐美.如<再别康桥>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三种美.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3.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化诗为画。【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诗句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流程】一、西湖引入,理解诗题  相似文献   

9.
陈冬梅 《现代语文》2005,(3):28-29,27
"古诗"是魏晋以后人们对汉末流传下来的一批无主名五言诗的总称.据梁朝钟嵘言,他所见者犹有五十九首,梁昭明太子萧统纂集<文选>,从流传的古诗中选出十九首载入书中,而冠以<古诗十九首>,后人沿之,遂成为这十九首诗的专名.<古诗十九首>以其浓郁的抒情特色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曹旭说"<古诗十九首>是一组美丽而悲怆的诗."陆时雍<古诗镜>亦评其是"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古诗十九首>正是以五言诗的特有形式所抒发的作者内心那种凄凉哀怨悲怆的情感深深打动了一代代的读者,使"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这种悲凉凄怆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玉台新咏>所收"枚乘杂诗九首"有八首见于<古诗十九首>,这九首诗陆机都有拟作,称作"古诗".九首中有六首无论从题材、内容、风格还是从篇幅看,都接近民歌,文献中又称其中几首为"乐府"或"枚乘乐府",说明它们本是民间作品,后被收集入乐府,可能曾经过文人的润色.另外三首为文人之作,而从诗本身可以看出是西汉时作品.总体来说,<玉台新咏>所收"枚乘杂诗"应是西汉时文献所传,后来全被看成枚乘之作.  相似文献   

11.
诗文的妙处在于含蓄,古代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多极力追求含蓄美.宋代沈义父<乐府指迷>主张:"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诗的结尾铺设以景,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诱人遐想和回味.现撷取古诗中几个绝妙的尾景略加赏析.……  相似文献   

12.
赋的"鸟兽"类,起先是咏物成分很少的借物造端的<鹏鸟赋>之类;自祢正平<鹦鹉赋>借己说事,开启咏"自我"的示弱、示小风气;咏"自我"又有示贵、示大中示弱、示小风气,如鲍照<舞鹤赋>之类.赋的"鸟兽"类又有颂美之作,如颜延年<赭白马赋>之类,咏物赋有了宏大题材的意味,但可以称说的只是其写作技巧.咏物赋有讥讽一类,即借物讥人,发展为对人的攻击.上述的咏鸟兽赋作,由物到人,由人到物;而待发展到鲍照<舞鹤>之类,与己与人与社会都不即不离,最可谓即普适又特指,有着最广泛又最敏感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很多教师在初中古诗教学中存在"就诗解诗"的现象,初中生也只是对古诗进行背诵,对古诗诗句的意义进行翻译,这样的古诗教学是低效的。笔者认为,古诗教学之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蕴含的美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一、激情诵读,感受古诗语言的音韵美古诗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有很多古诗的诗句就是乐曲的歌词,古人非常善于用吟唱的方式来表达古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一大批文质兼美的古代文学作品选入语文课本,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语文>课本第8册中,<山鬼>一文的引入,便是一例,但文中对"于"的注解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有它无尽的内涵和高远的意境,古诗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具意境美的.但是,教学中只有达到并进入诗歌的意境,才能领略到我国占代文化的精髓,才能实现我们教学古诗这一体裁所要达到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创设意境,让学生通过教学体会古诗意境美呢?笔者以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为例进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在唐代的阐释史呈现出多元取向:李善和五臣开创了后世<古诗十九首>研究的释"词、典"和释"义"两大模式,皎然则在其诗歌意境理论当中给予<古诗十九首>很高评价,而其他的批评家则各取所需对<古诗十九首>进行品评阐释.  相似文献   

17.
<正>古诗集文学大美于一身,它语言精炼,但表达的内涵却相当的深远。它充满着语言美、意境美和音乐美。古诗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每册书只有一至两篇《古诗两首》,或者在练习的读读背背中会涉及到古诗,所以古诗教学往往是被语文老师所忽略的。但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学好古诗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感悟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但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美感呢?  相似文献   

18.
郭素媛 《现代语文》2005,(10):21-23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梁之际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其辑入<杂曲歌辞>,题作<焦仲卿妻>.因此诗以"孔雀东南飞"一句起兴,所以人们常称此诗为<孔雀东南飞>.后来元朝人左克明辑<古乐府>,明朝人冯惟讷辑<古诗纪>,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编辑的许多古代诗集都对此诗予以收录.各本文字略有出入,最短的也有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所以被王世贞的<艺苑卮言>誉为"长诗之圣",沈德潜的<古诗源>则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相似文献   

19.
近观汪老师,气质如山谷幽兰,恬静端庄;再品她的古诗教学.灵秀大气,别有一番韵味,叫人沉醉. 开课之前,我揣度汪老师的<别董大>会是一节时下流行的"送别主题"古诗组合课.  相似文献   

20.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成熟的文人五言诗,其意象的选取与组合都有独到之处:在意象选取上,背离了汉代文学追求恢宏昂扬的巨丽之美的艺术追求,把目光转向真切的现实,并多融入时空观念;在意象组合上,对喻、寄托、点缀三种组合方式对后代诗作多有启发,唐律诗意象经营的诸多手法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借鉴<古诗十九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