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语词汇中,有些词带有褒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色彩,如高尚、美丽、纯洁等,这类词称之为褒义词。含有贬斥、憎恶、轻蔑、否定等感情色彩的,称之为贬义词。如:毒辣、傲慢、阴谋等。还有些词本身不带有好坏美丑的感情色彩,称之为中性问。中性同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环的方面。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在特定的语境下可以相互转化,既能褒义贬用,又能贬义褒用。例如:‘俄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找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其中的‘被猾”在这里就是机灵、顽皮的意思,贬义同用成褒义词了n一、训练目标学习词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2.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句子的构成要素———词语在表达意义时 ,同样会流露出用词者对客观事物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 ,这就使词语产生了感情色彩。一般说 ,带有肯定或赞许感情的词语叫褒义词 ;带有否定或贬斥感情的词语叫贬义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会发生变化。本文试举例说明如下。形容词的感情色彩1、以反映“颜色”的词语为例 ,对“红色”既可说成“红彤彤” ,也可说成“红翻翻”。前者流露出说话人的喜爱之情 ,后者则传达出一种厌恶心理。同是说某人脸上皮肤白 ,有人会…  相似文献   

3.
词语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带有赞美、喜爱、肯定等感情色彩的词是褒义词,带有贬斥、轻视、厌恶、否定等感情色彩的词是贬义词。在初中所学的课文中,为了表达的需要,有些词本来是贬义词却活用成了褒义词,有些词本来是褒义词,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却是贬义。这些词语的活用,既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又使文句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4.
用词造句,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词语的理解,培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指导学生用词造句,要抓好几个环节:一、读写词语.要把词读准确.多音字要据词定音.能正确地写出词语来.二、理解词义.正确透彻地理解词义是造句的关键.理解词义不仅要理解词的本义,还要理解词的引申义和在课文中的意思.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词义,明确了词的范围大小、轻重程度、感情色彩和搭配关系,才能贴切运用,使造出的句子完整无误.如“浩浩荡荡”,在《黄河颂》这篇课文中是形容黄河水势很大,是本义;在《飞夺沪定桥》一课中是形容红军队伍人多势大,是引申义.只有理解了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才能做到一词多用,造出内容丰富的句子来.  相似文献   

5.
说“事儿”     
“事儿”是“事情”的口语化形式,带有轻松的意味。例如: ①我跟你说个事儿。②我与你谈件事情。上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语体色彩上有所差别。“事儿”和“事情”的差别不仅表现在语体色彩上,而且也表现在词义范围、用法、甚至词性等方面。一般来说,“事情”所包含的意思,“事儿”都具备:在使用的时候,后者可以替代前者,  相似文献   

6.
词义除了概念意义外,还有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义的感情色彩(如感激、尊重、喜爱、厌恶等)各民族差异较大.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地理、文化、历史、宗教、信仰及审美观等,直接影响着各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文章从词的文化内涵意义色入手进行分析,选取了色彩词、饮食词、动植物名称词三个方面来分析独特的文化内涵意义.  相似文献   

7.
词的“感情”是指词的褒义、贬义和中性而言,“不稳定”是说同一个词不仅古、今含义不同,而且词的感情色彩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互相转化。因为古今词义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其感情色彩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词在褒义和贬义之间相互转化,有的词由中性向两端转化,这些“不稳定”给我们学习语言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懂和掌握其中的一些变化规律。总体来说,词的“感情”不稳定现象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个问题,即学生的语病问题。学生中出现语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将我们遇到的学生在词义、虚词、逻辑方面常犯的一些语病剖析如下: 词义方面的错误我们写文章要做到用词确切,首先就要准确地理解词的意义。这就要对词义认真而细致地加以辨析。 (1)词义的感情色彩。有的词除了它的基本意义外,往往含有颂扬、赞许的意  相似文献   

9.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某些词除了基本意义(概念义)之外,还带有人们主观评价的色彩,表达喜爱或憎恶,肯定或否定,赞许或贬斥的感情,我们把词语的基本意义之外所表达的这种特殊的附加意义,叫做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如:“成果”和“后果”的基本意义都是“行为的结局”,但前者是指好的结局,含有肯定、赞许的色彩;后者指坏的结局,含有否定、贬斥的感情色彩.于是人们把带有肯定、赞许、喜爱等感情色彩的词叫褒义词.例如:爱憎分明、高尚、足智多谋等等.人们把带有否定、贬斥、庆恶、鄙视等色彩的词叫贬义词.例如:卑鄙、逆来顺受、目中无人、信口开河、野蛮、斤斤计较等等.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的语汇中,有些词在表达对事物的概括认识的同时,还往往表达人们对该事物的爱憎意味和褒贬评价。比如:“祖国”、“烈士”、“纯洁”、“珍视”等词语,带有敬爱、赞许的感情色彩,这类词语叫做褒义词。再如:“贪婪”、“顽固”、“特务”、“叛徒”等词语,则带有憎恶、贬斥的感情色彩,这类词语叫做贬义词。也有些词  相似文献   

11.
先看例句:“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有的文章认为句中的“狡猾”运用了反语修辞格。我们知道,反语是在特殊的语言环境里赋予词语或句子以临时的与本来相反的意义。而与“狡猾”一词相反的意义当是“忠厚”、“忠实”,但以此解释句中的“狡猾”一词又不准确,不能表现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灵。显然,从词义的角度分析“狡猾”所运用的辞格不够妥当,应从词语感情色彩的角度来分析。“狡猾”本是贬义词,指“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这里用来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童心,是指“调皮、机灵”的意思,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已不是贬义了。这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叫做易色。易色可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12.
褒贬词与同义词的关系如何?这是一个有必要提出来讨论的问题。什么叫褒贬词?这是指语言中一些含有褒贬色彩的词。语言中的有些词,除了基本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感情色彩,如骄傲、坚强、卓越、渴望、珍视、充斥、扇动、依仗、附和、嘴脸等等。感情色彩虽多种多样,但我们大致可将这些具有感情因素的词分为两类,即褒义词和贬义词。褒义词在基本意义之外,还带有肯定和赞许的情味。例如“珍视”,其基本意义是“重视”,但只用在肯定的场合。贬义词则在基本意义之外,含有否定、贬斥的情味。例如“扇动”,  相似文献   

13.
新词义的“土豪”是随着网络发展而出现的,现在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土豪”最早可以追溯到晋宋时期,早期的“土豪”是褒义色彩,随着词义引申变化,在清代逐渐发展为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而在21世纪的今天,“土豪”有“土气的富豪”或“又土又豪”的新词义。感情色彩灵活多变。这种词义的变迁。“土豪”的构词方式由原本的偏正式也可重新分析为联合式。“土豪”一词成为新词语主要是由旧词赋新义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科“考试说明”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直接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单项选择题有三题,共9分,分别为实词(近义词辨析)的考查,虚词(关联词语等)的考查,成语的使用辨析。2002年高考题量仍是三题,除成语辨析与往年相同外,其它两题的考查有些变动:虚词的考查改为近义虚词的辨析,实词的考查改为词义的正误辨析。这些变化,在复习时尤其要注意。总的来说,要做到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必须了解有关词语的一些基础知识,如:词的意义;词的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语体色彩又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差别以及成语的出处、结构、意义等。再则,多做一些相应的习题,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提高我们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词汇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分,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所谓褒义词,就是指词语本身有喜爱、赞美、尊重、肯定等感情色彩的词;所谓贬义词就是指词语本身带有厌恶、贬斥、鄙视、否定感情色彩的词。我们在日常说话或写作中,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更高的境界,常常运用贬词褒用的手法,令人耳目一新,大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愉悦功效。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词语有的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有的在语境的作用下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这种感情色彩是诗人情感的流露,也是诗歌的创作目的。这种情感在语义特征上有明显的体现,读者可以从词语的语义特征来洞察诗人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英语同汉语一样,词汇非常丰富,一个意义可有许多种表达方式,而且可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从修辞学来讲,词有感情色彩,由于说话人对所陈述的事物持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在用词方面往往带有褒奖、喜爱或贬斥、厌恶的色彩。带有前一种色彩的词叫"褒义词",带有后一种色彩的词叫"贬义词"。另一些词介于两者之间,不带褒贬色彩,叫"中性词"。在用词时,辨别词语的色彩,对发挥语言的修辞效力很有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有时也难免遇上死人的事。那么,怎样表达自己沉痛的心情,以减轻对方的悲哀呢?当然更不能雪上加霜,用一些不恰当的词加重对方的悲痛,困此学会不同的表达法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死"的各种表达。  相似文献   

18.
重视选取字词,对很好地表达所要表现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用词是否恰当是以用词是否准确、生动、形象和新颖来衡量的,下面具体作以解释。1.用词要准确。在一定时期,任何一种语言,都极少有含义绝对相同的两个词,词与词之间存在有语意轻重之分、雅俗之分、感情色彩之分等等。要准确地表现某一概念,的确不会有两个词。但有的人把寻找这最恰当的词看成不关痛痒的小事而忽略了。不仅在同学们作文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而且在一些优秀的作品中也会找出一些用词不妥之处。如《林海雪原》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一对雌雄杀人的魔鬼,是牡丹江一…  相似文献   

19.
父母何物 古代有个考生,见试题题目为 “事父母”,于是提笔写道: “夫父母,何物也?”意思是:父母是什么东西呢?考 官 一 看 , 生 气 地 批 道 :“父,阳物也;母,阴物也。阴 阳 配 合 , 而 乃 生 此 怪 物也!” 汉语知识链接:在我们的语言里,有些词语的含义比较微妙,常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物” (也就是今天所说的 “东西”)就是一例。“东西”一词虽然可以用来指人,但常带有厌恶的感情色彩,所以我们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对象、场合和礼貌。 “芦花鸡 “和 “阉鸡” 有一次科举考试的题目中有 “鸡”字,一个考生就无病呻吟地发议论道: “其为黑鸡…  相似文献   

20.
学生用词造句,起初大多不能纯熟如意,需要教师多方启迪,善加引导。除了讲清词义,注意交代词语的感情色彩、使用范围、搭配关系以外,我还常从这样几方面加以“催化”和“引渡”。一、提供语言环境《新农场》一诗有“寂寞”一词,我确定用这个常用词指导学生造句。第一课时,学生借助字典理解了词义,并在课文里加深了理解。第二教时结束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