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能溶解别的物体》是一节实验课。其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溶解现象,初步建立溶解概念,知道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在认识溶解现象的基础上建立溶解概念是本课重点亦是难点,我们采用实物投影、演示对比、学生动手检验等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中获取知识,较好地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
《物体的热胀冷缩(一)》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人教版)第六册中的教材,它与《物体的热胀冷缩(二)》、《温度计》、《测定物体的温度》三课构成第六册教材的“热”教学单元。本课的课型从教材内容分析,是属于认识自然变化规律的中心内容的课型。在教学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①在知识方面,要指导学生认识液体、固体在冷热条件下的变化规律;②在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③在科学自然观方面,要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物体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变化是有规律的。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 观看…  相似文献   

3.
本课是在学习了《怎样认识物体(一)——水》,初步认识水的性质的基础上,认识水有压力和浮力的特点。本课又是为第十六课《船怎样行驶》和第二十一课《水力和风力》打基础的。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水有压力和浮力,并初步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2.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通过揭示物体的沉浮规律,向学生渗透“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  相似文献   

4.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自然第六册七课)属于实验课型。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重点是学生设计电路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能。根据课型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学的有关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独立设计电路检验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正确区别物体中的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半导体及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  相似文献   

5.
《怎样加快溶解》□兴城市胜利小学张淑杰一、教材简析本课在学生学习了水能溶解别的物体的性质之后,指导学生研究怎样加快溶解;从能力培养来看,它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系列。本课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大体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凸透镜》(《自然》第五章第十一课)属实验课课型。这一课是在学生已有“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使物体成像的作用,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拓宽学生的光学知识。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中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的作用、发现成像规律是教学的重点。本课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再研讨概括,最后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5月,我参加了宁波市小学科学高级研修班培训,并在第三次培训中展示了一堂公开课,执教课例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在星空中(一)》。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星座。本课学习的重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磁铁的性质》(“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十一课)是继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了磁铁能吸铁的性质之后,进一步认识磁铁能指南北和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本课是一节实验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为此,本课拟用实验法和讨论法来导学,用一些有趣味的实验和游戏来贯穿全课。  相似文献   

9.
“水能溶解别的物质”教案设计潜江市熊口小学肖传山(433106)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水有溶解别的物体的性质,会用实验方法区分水能溶解的物体和不能溶解的物体;2.通过建立溶解概念,向学生初步介绍物体可分性观念;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独立研究问...  相似文献   

10.
《空气》一课是义务教材(人教社版)第四册第一单元内容。本课是在指导学生学习水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实验方法去认识空气的存在,建立气体概念和研究空气的性质。通过空气性质的学习,将为风的成因、空气湿度、空气成分、空气热胀冷缩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弹性》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七册的十二课,属力学单元。本课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物体的弹性,并建立“弹性”和“弹力”的概念,了解弹性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多次试教,我对本课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下面仅就如何引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续上期)第11课电磁铁(一)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性质。课文分三部分: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电磁铁。首先教学生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然后通过实验明确电磁铁的基本性质: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2.通过指南针检验,认识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相似文献   

13.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第一册第三课)是继教学“水”之后,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物体的一课。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它的基本性质,从而培养他们用实验手段和对比的方法认识物体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认识空气的存在。其中,引导学生由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现象,证明空气的存在和概括它的基本性质,是教学的难点。这一课我打算这样进行: 一、本课是观察实验课,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而且充满整个空间。然后,与水作比较,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认识空气的性质。所以,整个教学任务分“证明空气的存在”和“归纳空气的性质”两个阶段完成。教学时间两课时。  相似文献   

14.
鄂教版小学自然第一册第12课《沉和浮》的内容是根据《自然教学大纲》总目标“使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认识事物的过程”而编排的。沉和浮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地认识与沉和浮有关系的自然事物 ,为学习水的浮力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打下基础。教材的编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清哪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沉哪些物体会浮 ,让学生想办法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其在水中的沉浮发生变化 ;第三部分是小船载重的选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是以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的 ,小学一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自然第三册前几课的学习,学生有了把多 种类群动物的某一方面属性综合起来研究的初步经验,有了动物和人体运动的基本知识。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认识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用归纳法概括物体运动规律的能力和把握物体运动的特征以及将物体运动方式进行分类的能力。其难点是对摩擦力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昆虫》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八册第八课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小学自然第三册学生认识了蚂蚁、蟋蟀等动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本课与《两栖动物》、《益虫和害虫》两课构成本册教材的“动物”教学单元 ;从能力培养看 ,属于“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系列。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 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 ,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 人格目标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多学好问、…  相似文献   

17.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属观察实验课。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学会用比较和实验的方法,认识空气及其他物体,并加深对世界物质性的认识;知道世界上的物质有多种多样,空气是其中一类看不见的物质。由于本课是初次指导学生用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认识物体,实验能力又是自然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所以,指导学生使用实验手段认识空气,是教学的第一个重点。教学的第二个重点,则是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基本性质。其中,引导学生把实验中感知到的现象,概括为物体的性质,并正确、系统地进行描述,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8.
《凸透镜》(人教版自然第5册第11课)一课的教学要求是指导儿童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具有聚光线、放大物体、使物体成像的作用,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寻找规律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往住感到本课的实验内容多,教学时间不够用。难点是学生不易做好凸透镜在阳光下点燃火柴的实验和成像实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要求,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9.
《电磁铁》一课,在学生分别学习了电流、磁铁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电流可产生磁性,电磁铁的性质和用途。通过本课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本课教学以学生实验为主,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电磁铁的性质。课前充分准备好实验器材,并在教  相似文献   

20.
《物体的重量》(第三册第十二课)是继《什么力使苹果落地》之后又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地球引力方面知识的课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亲身感受物体的重量表现为一种竖直向下的压力或拉力,引导学生独立地研究物体的重量是怎样产生的,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弹簧称测量物体重量的技能,以及自己动手制作弹簧称的能力。其中,研究物体重量的产生是本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