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准确理解生命教育中"生命"的内涵,是关系生命教育成败的关键.生命教育是个大课堂,正确体悟其课堂精神是实施生命教育的第一要务.这就要求我们在高等教育中融入生命意蕴,使知识学习与人生价值相互贯通,促进学生身心灵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会认"坠"等5个生字,会写"乱"字,理解并积累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渗透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的生命是多维度的,包含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等.生命教育以生命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特点,认识生命的本质,进而增强生命意识.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好"生命教育"这堂真实的大课,思索生命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龚晶 《快乐阅读》2013,(24):102-103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在交流中入课——引发生命的思索(一)导入课题1.师:我写一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生齐读。2.师:在《触摸春天》中,我们认识了一位用手触摸  相似文献   

5.
李月凤 《华章》2007,(11):48
《道德经》中的人生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老子以"重身贵生"为准则的生命价值观、以"德"为内涵的生命本质观、以"自然"为特征的生命本性观,对当前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有重要意义,体现了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即: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第一层次是重生的生命意识教育,第二层次是重德的生命质量教育,第三层次是重自然的生命境界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人之本在于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快乐和生命的尊严。教育的对象是人,以生命为主题,促成学生正确地对待生命。于此,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应该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最基本的道德起点。一、相关调查笔者以"生命"为主题对苏北三所中等职业学校7个专业的856名学生展开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对生存现状的满意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教学设计】一、导语  相似文献   

8.
生命德育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生命德育在实施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思品为主、学科渗透、适当补充的生命德育课程;建构分享体验的道德学习方式;打造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解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一句话,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教学流程一、对话引入,铺垫情感基调1.师生对话。(将杏林子的生平事迹做成一张张内容不同的小纸条,当成礼物派送给对话出色的同学)2.收到礼物的同学依次介绍杏林子。3.导入新课:为何一个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有这样的生命奇迹出现?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她的作品《生命生命》。4.齐读课题。[师生对话,既是一种“预热”,也…  相似文献   

11.
生命意识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特征.儒家在生命本原、生命境界、生命意义以及生命过程等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构成儒家的生命观体系,这几个方面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天地之大德日生"、"下学人文上达天德"、"人与天地相参"以及生命过程观的"存顺没宁",其共同的特征就是追求生命的境界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先秦诸子对生命的尊重和"全养"、对生命境界的涵养、以知识为基础的学术品格的培养等生命修养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应该注意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能始终做到善待生命、知止常畏,能加强全养、提升生命价值;培养健康的学习品格,要有独立的探索精神和融通性的思维;培育一种积极的治道精神,进行正确的人格管理。唯此,国家和社会才能持续保持一种良性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3.
先秦诸子对生命的尊重和"全养"、对生命境界的涵养、以知识为基础的学术品格的培养等生命修养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应该注意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能始终做到善待生命、知止常畏,能加强全养、提升生命价值;培养健康的学习品格,要有独立的探索精神和融通性的思维;培育一种积极的治道精神,进行正确的人格管理。唯此,国家和社会才能持续保持一种良性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教学流程】一、对话引入,铺垫情感基调1.师生对话。(将杏林子的生平事迹做成一张张内容不同的小纸条,当成礼物派送给对话出色的同学)2.收到礼物的同学依次介绍杏林子。3.导入新课。师:为何一个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她的作品《生命生命》。4.齐读课题。【师生对话,既是一种“预热…  相似文献   

15.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而且这些生命个体正朝着正确的、健康的、全面的方向发展。要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从单一说教到注重活动的转变;从封闭式课堂走向学生广泛的生活的转变;从关注结果到注重过程的转变;从重视认知到知行并重的转变,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这样的教学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日,"警民直通车一上海"发布微博称: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林某仅因为生活琐事而心存不满,竟用剧毒化合物毒死同学,这样的冷面铁心令人唏嘘。但穿透事情背后,我们不难发现,生命教育是个不得不重视的话题。生命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语文学科是落实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  相似文献   

17.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曾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三十六岁的他杀妻后自缢,可以说又是一次人生的巅峰亦结局:生命结束了,他所追求的"纯粹"也结束了.本文从生活、创作、爱情三个方面入手,对顾城生命中的"纯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命课堂是应对当前中学教育困境、顺应国家生命课程教育趋势的应然选择.英语生命课堂理论体系的本质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体系中的组成要素和建构原则围绕个体的人而展开.英语生命课堂实践分为"课前启化""课中内化"以及"课后转化"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中又包含六个环节:在"诊学情"中尊重生命,在"设语境"中呈现生命的社会性,在"活动学"中体验生命,在"特与创"中体现生命的创造性,在"多元评中"回归、彰显生命的价值,在"扬情怀"中升华生命.  相似文献   

19.
一、解读文本定目标《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主题展开。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抗争、静听心跳三个小故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代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爱护别人的生命. 1、敬畏生命--知道"我从哪里来". 要培养孩子的生命意义感,首先是要帮助孩子确立科学正确的、完整的生命观,即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的起源、本质,看到生命的丰富与可贵.只有这样,才能唤醒他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