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阶段的电视文化市场,观众的需求越来越大,频道的增加趋势明显,节目在不断地扩充,使得本来竞争就十分激烈的电视收视份额更加的白热化。直播类新闻节目虽说有传播速度快、视听综合冲击等优势,但如何在收视分流严重的情况下,抓住观众的眼球,在众多的电视频道和电视栏目中,凸显  相似文献   

2.
春节不仅是国人的狂欢节,也是各个行业大显神威的最佳舞台。作为给广大国民奉献精神食粮的电视媒体也不例外,近两年春节已成为展现各强势电视媒体肌肉,争夺收视率、市场份额及广告份额的终极战场。纵观2012年春节期间国内电视媒体收视表现,主要体现在:1.广告花费与广告投放倒挂;2.观众规模大幅上升;3.省级非上星频道、市级频道收视份额大幅提升;4.综艺栏目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3.
影响节目编排因素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立 《新闻前哨》2006,(4):43-44
我们处在一个电视多频道竞争的时代。频道的增多,节目选择空间的加大,并不意味着观众总收视时间的增加,也不意味着观众会将自己的时间平均地分给每一个频道。相反,在总收视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观众往往只锁定几个能够提供其最大收视满足的频道,而忽略其它大量的一般性频道。目前武汉地区能收看到的电视频道多达四十余个,但各个频道所占有的收视份额却极不均衡:武汉台、湖北台以及中央台总共的8、9个主要频道占据了60%-70%左右的收视份额,其余的几十个频道只能去争夺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收视份额。在这样的情形下,任何电视台或频道要想取得竞争优势,除了在节目上下工夫外,科学、合理的编排,将成为决定竞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新兴媒体对电视媒体收视格局的冲击,中国电视市场进入了收视份额竞争阶段。这是一场零和博弈:一个频道收视份额的上升意味着其他频道收视份额的下降。在这场较量中,央视、省级卫视等强势媒体进一步扩大优势,城市电视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如何才能突出重围?这成为城市电视台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黄金周长假,商机无限。商家如此,做电视何尝不是! 在一周的荧屏争霸战里,频道之间强强出击,纷纷使出浑身解术,吸引观众,扩大收视空间,以求获得最大的收视份额。哈尔滨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抓住时机,巧妙构思、精心策划、合理布局,使得“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的收视率保持在领先地位,提升了频道的整体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6.
白净 《新闻世界》2013,(6):64-65
现今,越来越多的细分化、专业化频道的出现,使得电视频道的数量已经今非昔比。越来越多同质化电视频道不断涌现,随之带来的是制作成本的上涨和收视风险的增加。如何在具有读图化、信息碎片化特性的当今电视市场中取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频道品牌形象的打造,而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就得巧用电视包装。电视包装的主要目的是让观众在收视享受中,对节目也就是产品有直观的了解、然后产生深刻记忆,并最终形成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因此,在各大电视频道,借由电视包装进行品牌营销,并建立各自的品牌战略呈现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7.
游凯 《新闻爱好者》2007,(10):73-7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据《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拥有360家电视台,1300家广播电视台,2058套电视频道,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4.54%,有线电视用户高达1亿,成为世界上电视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然而与丰富的电视资源对应的是,受众市场的饱和和人均收视时间的缩短。调查结果显示:从1997年至2002年这5年的时间里,观众家中平均能够接收到的频道数量增加了一倍。中央电视台总编室每5年进行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97年,全国有10.94亿人能够看到电视;到2002年,全国的电视观众数量达到11.15亿人。5年时间仅增加了2000万人,电视观众的数量增长接近极限。正如当年电视机基本普及之后,电视机厂家开始品牌战和价格战,导致生产厂家大面积死亡一样,观众市场容量饱和,标志着电视市场进入收视份额竞争阶段,一个频道收视份额的上升就意味着其他频道收视份额的下降,品牌战和淘汰赛打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石卫平 《视听界》2007,(1):19-22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在全国i02个市县基础调查的结果,2005年中国家庭平均每户可以接收频道35.1个,全国人均收视时间为174分钟,比2000年减少10分钟。观众市场容量饱和,标志着电视市场进入收视份额竞争阶段,品牌战和淘汰赛悄然打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电视产业风云激荡,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是电视频道林立,观众可接收频道数迅速增加。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会出现类似中国这样众多大大小小、级别错综复杂的电视台混战的局面。随之而来的是:一方面观众市场容量饱和。1997年,全国有10.94亿人能够看到电视;到2002年,全国的电视观众数量达到11.15亿人。五年时间仅增加了2000万人,电视观众的数量增长接近极限。另一方面广告市场增速减缓。据尼尔森媒介研究公司统计测算,近几年来中国电视广告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从1983年至2001年间,电视广告经营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1.7%,1997年至2001年的年平均增长率降至14.8%,低于报纸广告的15.6%、杂志广告的17.2%和广播广告的16.6%。《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2003年全国电视广告营业额255.04亿元(电视行业统计为274.12亿元),仅增长10.39%。观众市场容量饱和,标志着电视市场进入收视份额竞争阶段,一个频道收视份额的上升就意味着其他频道收视份额的下降,品牌战和淘汰赛打响。电视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必然要制定适合自身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为满足电视文化市场的需求,频道在不断地增加,节目在不断地扩充,同时也使电视收视竞争更趋激烈。如何能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建立起自己的独特品牌栏目,在收视分流严重的情况下,吸引观众的眼球并稳定其手中的遥控器?精良的电视节目包装就给电视节目。乃至整个频道带来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国地域文化对观众收视习惯影响的探讨,呼吁电视工作者以地域文化充实各频道内涵,提高中国电视在 加入WTO以后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于"收视份额"的空前需求以及收视率评价体系的市场驱动,都迅速激活了国内卫星电视频道的"品牌化"运营思维。这一新思维同样对于主题意识鲜明的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伴随电视传播环境的迅疾变化以及电视受众收视行为的多元化等一系列新问题与新情况,CCTV-10以"科教文化主题"为出发点,重新进行内容编排,重新制定传播策略,希冀以"品牌"的差异化定位追求目标受众的广泛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主流气派的科教卫视频道品牌。  相似文献   

13.
电视包装全称电视品牌形象设计与策划,它是对电视台的频道和栏目的整体形象进行外在的形式要素上的一种强化。随着市场的发展,每天数以千计的节目,使电视成为一个庞大的超级市场,在这种媒体过剩的背景下,电视进入了品牌时代,频道包装已经成为频道参与品牌竞争、增加广告收益、提高盈利能力的有力武器。频道包装被视为树立频道整体形象,彰显频道风格特色,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为适应电视媒体发展规律和观众收视需求,根据节目具体内容和频道特点,采用鲜明的节目形式,对频道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并对节目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和美化。电视包装主要分为频道整体包装、频道栏目的包装。电视包装还可以使用个性化的音  相似文献   

14.
倪代光 《现代传播》2003,(4):119-120
央视三套作为综艺频道 ,其定位是通过向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国内外音乐、文学、戏剧、歌舞、访谈、资讯等各类综艺节目 ,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 ,提高市场的收视份额。如何凸现中央三套的编播方针、经营理念、频道特色 ?我们试图从中央第三套节目的片头策划、摄制、创作谈起 ,将其作为央视频道导入CIS中的“VI”所进行的一次尝试 ,也试图通过电视媒体之长———视听冲击力的影响 ,将中央第三套节目的“TI”、“AI”亦即理念识别系统与行为识别系统融入其中 ,探讨如何打造中央第三套节目的频道特色 ,让更多的电视受众用遥控器锁定三套 ;让更…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收视营销就是找准自己的目标观众和潜在观众,根据市场环境和竞争关系,找到合适的播出资源,通过最佳路径,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节目和收视服务,吸引最大数量的观众花更多的时间收看。面对全媒体的发展格局,面对各级电视播出机构的激烈竞争,电视传媒如何提升电视剧收视份额,超越竞争对手?借鉴市场营销观念,笔者提出如下收视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赵曙光 《现代传播》2005,(6):114-116
随着部分城市电视台、专业频道和地方方言频道开始上星,原先一省一个卫视的格局开始被打破,国内卫星频道数量已超过50,频道上星在沉寂数年后开始升温。但是,市场规模并没有随着上星频道数量的增加而扩大,近年来,人均收看电视的时间反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2004年上半年人均收视时间和整体收视率均比2003年同期有所下降(见图1),由此中国电视开始进入零和博弈的阶段,也就是一方的收视份额上升,另一方的收视份额必然下降,而收视份额和广告收入存在密切的关系。目前,广告依然是央视和地方卫视收入的主渠道,地方卫视数量的…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对山东电视综艺频道和生活频道的栏目而言是个存在很大变数的年份!收视指标对栏目来说是一条生命线,生与死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好与坏都在收视表现上完全体现。多年收视偏弱一度让生活频道和综艺频道非常尴尬:做了这么多年的电视,怎么就做不出一个引以为豪的栏目?观众到底想看什么?我们的市场在哪里?到二三线市场去!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电视媒体之间以及相同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主要形成了以下竞争格局:卫星电视频道对地面频道的强力挤压,市级电视频道的贴近发展,省级卫视的艰难突围以及省级地面频道的顽强拓展。在几个利益集体的争夺中,在不同的收视市场中取得的收视份额的多寡基本上可以决定这个电视媒体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电视产业逐步纳入了市场轨道。我国面对的是卫星电视、国际电视、网络传媒等多频道争夺天下的局面,电视已由过去的“皇帝女儿不愁嫁”式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以满足观众需求为目标的买方市场。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几十个频道争夺信息传播空间、争夺节目资源、争夺广告份额、争夺收视率等激烈的竞争态势已达到了空前的白热化程度。特别是在电视集团化、频道专业化、传播分众化的今天,品牌经营无疑已经成为提升频道形象、增强媒体竞争力的一项重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就我国电视剧市场的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电视剧发行规模庞大,部数不断下滑,平均每部剧集数不断拉长,因此总集数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全国电视市场的电视剧不断增加播出比重,而电视剧收视份额逐渐降低使其收视效率有下降趋势,收视高于播出,市场供不应求;中央台与省级频道在播出份额、收视份额和资源利用率的差距明显,但两者都有播出份额增加、收视份额减少的特征,两者的资源利用率也呈现下降趋势、针对我国电视剧收视市场现状特点,总结了我国电视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