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前四名的球队与中国队的四场比赛进攻情况的分类统计,运用录象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各队在强攻、快攻、后排攻的进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各队的进攻战术体系作相应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是以快变战术为主,结合高度的扣球进攻打法:一攻进攻效果好于防反,各种扣球得分率均低于对手,主攻手失误少但攻击力差;后排进攻质和量都比较低.建议中国女排队员在保持全面、快速、多变的特点下,努力提高攻手的跑动、击球的力量和变化,提高个人扣球突破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23年巴黎奥运会女排资格赛(中国站)中国队与主要对手的非技术参数和各项技术参数指标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现阶段中国女排的各项能力。研究认为:在非技术参数方面,中国女排的参赛队员整体年轻化,身高较高,网上高度较为明显,但克托莱指数较低,整体力量偏弱。在进攻实力方面,中国队的整体发球效果较好,得分率较高,失误率较低;整体扣球效果较好,失误较少,拦网得分率较高,但拦网失误数也较多。在进攻保障环节方面,中国队的整体接发球效果较好,接发球到位率较高,失误率较低;二传队员的传球效果较好,但力量较弱;整体防守效果一般,防守有效率和失误率与国外高水平队伍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冲击巴黎奥运会的策略分析方面,中国女排在2024年需要保持或提升国际排联的世界排名,争取通过世界排名进入巴黎奥运会。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队与其它五个队伍主要进攻技术得分情况进行统计梳理,探讨中国女排替补阵容在进攻技术方面与其他国家队伍的差距,为中国女排日后的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显示:中国女排替补阵容扣球进攻点单一,攻击力弱;拦网方面存在较大的劣势;整体发球水平一般。从总体来看,中国女排替补阵容的巨大潜力等待进一步的挖掘。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TOPSIS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22年女排世锦赛中国队与主要对手的各项主动得分技术指标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现阶段中国女排的主动得分能力。研究认为:中国队整体发球效果较好,得分率较高,失误率较低,发球方式以跳飘球与原地飘球为主,但对对手接发球的限制不足;中国队整体扣球效果一般,扣球得分率一般,但扣球失分率较低,扣球较为依赖主攻队员,核心球员发挥高效,副攻与接应二传还需不断提高;中国队拦网效果较差,拦网得分率较低,失分率较高,个人拦网方面,副攻拦网效果较好,其余队员未能进入拦网榜前40;中国队主动得分能力较为突出,但如何利用主动得分获得比赛胜利是中国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国外球队在日本的决赛阶段8场比赛中各队防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队防反的攻击性以及成功率优于国外队,其一般攻跟对方基本持平,战术攻的次数和成功率则明显优于对方,前排各位置进攻中二号位的得分效果尤其显著,拦网差于国外队,防守失误比对方多。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2011年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其他各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排队员过于年轻,大赛经验欠缺;身高和体重指标与其他球队不存在差距;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通过对各技术环节的分析研究,为中国女排备战伦敦奥运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荷兰、塞尔维亚共4场比赛的主动得分情况进行统计,比较中国队在不同阶段主动得分手段的运用情况。结果显示:中国队扣球方面稍有不足;拦网和发球得分能力较强;加强主动进攻的同时减少自身失误是中国女排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建议中国队应保持优势的同时,加强扣球进攻能力,从而在比赛中占据主动。  相似文献   

8.
运用录像统计法、数据对比分析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队与国外球队6场比赛中各队快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队快攻的组成率、成功率跟对方差距不明显,失误率甚至比对方多.建议中国女排在保持全面、快速、多变的进攻打法的同时,努力提高攻手的个人突破能力和增加主、副攻队员跑动进攻的战术配合,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加快速多变.  相似文献   

9.
中外优秀男排运动员后排进攻的量与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两方面,对中、外球队后排进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队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与国外球队的总体水平存在差距,与其中某一个球队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队的扣球失误率高于欧美强队;综合扣球成功率、失误率、一般三项指标,中国与世界强队属同一类别,这表明我国男排的后攻潜力较大,技战术水平有待完善,后排进攻应纳入我国“以快制高”战术体系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第十六届世界男排锦标赛中国队一攻效果与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男排及其对手的一攻入手,分析比较本次比赛中中国队与对手一攻的特点与效果,结果发现:中国队一攻以战术攻为主导,而对手则战术攻、强攻两种进攻方式较为均衡;中国队一攻扣球成功率较低,尤其强攻差距较大;中国队一攻战术攻博而不精,进攻形式较多,但成功率一般。  相似文献   

11.
对巴黎奥运周期中外女排在第1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的扣球进攻技战术运用效果进行分析,然后以轮次为切入点,对中意女排不同进攻战术打法运用效果进行对比,同时从接发球阵型和拦防阵型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中外女排在总体扣球进攻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但中国女排的扣球进攻效果与意大利女排差距显著,主要表现在第三轮4号位强攻和第四轮2号位快攻上;比赛中,在意大利女排的压迫性发球和针对性拦防双重压力下自身无法形成有效进攻,导致中国女排在这两个轮次上的扣球进攻效果与其存在明显差距。研究认为,在面对意大利女排的大力跳发球时,中国女排应选择解放前排主攻手,改由后排主攻队员承担接发球任务并尝试采用4人接发球阵型;而在面对意大利女排的针对性拦防布局时,中国女排应更合理地选择进攻线路,通过多运用小球技术来增加对手的拦防难度,进而提高自身扣球进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19,(2):157-162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2018年第18届女子排球世锦赛中国、荷兰、意大利、塞尔维亚四强的攻防指标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世界女排竞赛趋势,通过比较找出中国女排与其他强队在攻防能力上面的实力差距。结果表明:网口争夺是比赛的焦点;塞尔维亚和意大利调整进攻能力较强;中国队进攻点少,进攻手段路线单一;中国队防守环节薄弱,反攻能力不足。建议:提升攻防速度,发展全面保障型攻手;注重快变结合,完善跑动进攻体系;加强后排防守训练,构建高效防反系统。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第31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美国、巴西、塞尔维亚、荷兰的一攻与防反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女排一攻、战术攻效果优于对手,强攻弱于世界强队;(2)防反发球不能有效带动拦网和防守,有效拦网较少,反击中快攻与接应战术攻效果优于对手,运用比例低于世界强队,后攻弱于对手;接应在防反中强攻弱于世界强队;(3)一传与防守不够稳定,出现阶段性起伏.建议:(1)中国女排应提高一传质量,以保证一攻战术攻的成功率;(2)加强发球的攻击性,通过提高发球——拦网——防守系列技战术的串联、配合质量以提升反击的效果;(3)增加防反中快攻、接应和后攻的扣球比例,中国女排在进攻环节对朱婷依赖性较强,应培养除朱婷以外的稳定的攻击点.  相似文献   

14.
2005 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队得失分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队5场比赛得失分情况的分类统计,运用数理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了中国队在一攻、防反、拦网和发球得失分方面与其他各队相比的优势和差距,以期为今后在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提供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2005年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中国队得分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参加2005年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的5支球队和中国队比赛得分情况的统计发现,中国队在主要得分环节上具备较强实力:一攻实力与其他各队相当;防反具有较强的得分能力;拦网实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被打手出界球过多、拦网队员触网也不少;中国队发球得分率、破攻率较高,但发球失误送分率也较其他各队偏多。  相似文献   

16.
试析中古女排的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古女排第7届世界杯和第26届奥运会两项大赛的统计材料,结论是:中国女排在身体素质、进攻能力(特别是强攻能力)和拦网成功率方面与古巴女排有一定差距。建议中国女排狠抓身体训练,加强前排强攻和后排进攻,提高扣球技巧,加强拦防配合。  相似文献   

17.
刘凌宇 《体育学刊》2007,14(3):115-119
通过对2006年第15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队6场比赛的进攻情况进行统计,从比赛的二、四号位强攻实力(平均每场为53.4%,平均低于对手13.5个百分点)、快攻实力(平均每场为36.1%,平均高于对手12.2个百分点)、后排进攻实力(平均每场为10.6%,平均高于对手1.4个百分点)、发球得失分(中国队发球得分率除低于俄罗斯队1.1个百分点外,均高于其他对手)、主动得分能力(中国队的主动得分能力分别低于巴西队、日本队、古巴队和德国队1.8、6.0、10.9和3.8个百分点,高于荷兰队6.5个百分点)等5个方面对比赛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中国女排在后排进攻上发挥正常,实力也明显高于对手。但进攻战术变化太少,失误多、得分率降低。并探讨了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相比的优势和差距。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第12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其他五强之间的五场比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排整体实力领先,各项技术发挥相对稳定;发球直接得分和破攻率较低;进攻仍未占据显著优势,扣球总次数和扣球直接得分低于塞尔维亚和美国;拦网的优势显现,但拦网失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拦网、一传和防守与其他各队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和巴西队在上述环节存在一些差距,和其他队相比,略占优势。  相似文献   

20.
运用VTS软件分析及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排在第17届世锦赛中11场39局比赛的扣球技战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中国女排各轮次技战术打法、进攻分布特点及非技术因素指标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比赛中主要以2、4号位强攻及两边拉开进攻为主,并结合2、3号位快球及后排进攻等快变战术为一体的高快结合的技战术打法。中国女排整体扣球效果好,与其对手国相比进攻实力突出且优势明显。中国女排进攻点分布范围较广,且身高及网上高度优势十分突出,但在年龄及体重方面与欧美强队存在的差距也不容忽视。中国女排各轮次进攻中最强的是第3轮,第4和第5轮相对较强,但第6轮相对较弱。建议中国女排应继续发扬高度优势,进一步丰富扣球技战术打法;加强全队配合默契的程度,并努力提高进攻队员的个人扣球突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