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节阅读课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并展示学生的个性,尽力做到新课改的要求。从激趣引入→整体感知(自主学习)→研读课文(合作学习)→品味鉴赏(探究学习)→回味亲情(深情朗读)→拓展延伸与作业来设计课堂教学。同时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笔者在五年制第七册2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教学中,扣紧训练项目,遵循学生“初读(感知)→细读(理解)→评读(评价)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名著作为人类思想的精髓和世界文化的精华,更是语文阅读学习的必要内容,名著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对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已经把名著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在小学高年级段(5-6年级)的教材中专门设立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每学年推荐2部名著。本文从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外语学习者应掌握的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之一,以往不少外语教师和学者在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掌握阅读技巧方面作了广泛深人的研究.本文拟以语篇分析的一些理论如何,应用到阅读理解作一些探讨,着重分析了在英语阅读理解考试中常见的语篇结构模式,以期对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练海珍 《考试周刊》2014,(39):109-109
<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篇领悟能力,还要求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等等。因此,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本文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正一、产生浪费时间的原因(一)教师思维落后狭窄的阅读空间。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阅读空间只有课堂阅读和课外读物这两部分,而课外读物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课堂阅读的一个延伸。课外读物是英语阅读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以外的时间扩大英语知识。像学生们英语考试时,每张卷子都含有reading部分,由此可见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虽然分值不是很高,但教师们只对这部分作了简单的指导,从而缩小了学生们的阅读范围,并导致学生们的阅读空间很狭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长沙市教育局在推进建设书香社会方面通过经费保障、政策实施、活动举办等多举并重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性工作。为进一步了解中学生阅读习惯状况以及政策推进的有效性,2018年对全市中学生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学生阅读习惯良好,但阅读时间相对不足;(2)众多父母有较好的阅读习惯;(3)校园阅读资源较丰富;(4)有阅读习惯的父母及家庭藏书量较多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5)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及每周开设阅读课程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6)市教育局推出的全民阅读相关政策为中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提供了"沃土"。对此,本文建议从倡导家庭阅读、扩大多元阅读、改善校园阅读、持续落实政策等方面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8.
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必要。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根据不同文体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教师应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并实施于课堂教学中,从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和阅读后(post-reading)三个方面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阅读过程是艰巨的脑力劳动过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阅读兴趣,学生会主动地去阅读,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将得到提高。如果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甚至把阅读看作是“负担”,那么,无论如何是读不好的。既然兴趣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老师应注意激发并指导学生的阅读动机。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要使学习的兴趣产生于严肃的思想,而不是产生于一些与事无益的事物”。所以  相似文献   

10.
宋琼海  韩斌 《学周刊C版》2023,(33):148-150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阅读,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知识积累、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文章在对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策略:重视课内朗读,夯实语言基础;拓展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指导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果;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享受阅读乐趣,感受阅读价值。希望能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自力 《考试周刊》2014,(98):97-97
<正>一、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的训练方法1.课堂阅读的训练方法。(1)选好阅读材料。成功的阅读关键是要选好阅读材料,初中学生阅读的材料,应该是文字浅、篇幅短、有趣味、形式多、有注释的。文字浅是指阅读材料不能超越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不能要求学生读那些读不懂的文章;篇幅短的读物阅读起来费时少,容易获得成就感,有助于学生看到成绩,树立信心。有趣的材料初中学生乐意读,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个性化阅读能力一、尊重"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在教学中,教师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一次语文考试的阅读成绩在生源(城镇和农村)间的差异,并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了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量。结果表明:阅读考题中,识记理解成绩在生源间无显著差异;而分析概括和鉴赏的成绩在城镇学生农村学生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分别高30%和36%;阅读总成绩的差异主要由分析概括和鉴赏题目成绩的差异造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行为及阅读量。  相似文献   

14.
整本书阅读是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是学生丰富生活、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读什么、如何指导学生读两个方面提出相关阅读策略。教师应以生为本位,多向学生推荐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推荐与学生心灵世界相契合的书籍,推荐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快乐阅读。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习得阅读整本书的预测、联结、提问、评价等策略,全面提升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英语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有效获取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把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明确了阅读课程的任务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进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旨在指导学生"读",让学生机械地去识记、去积累,却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阅读、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明显是不科学的。在新时期,语文阅读应最大限度致力于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不仅让学生能阅读,还要让学生会阅读,爱阅读,自信阅读。绘本是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文本,它最大限度降低了初中生阅读的难度,让学生克服了畏读的心理,实现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17.
朱金红 《文教资料》2007,(4):189-190
本文从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入手,着重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一些方法。首先要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养成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然后运用一些阅读技巧进行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及访谈方式,对高专英语专业学生不同阅读能力的归因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普遍自我评价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2)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认为词汇和阅读习惯是影响他们阅读水平的主要因素;教师指导因素受到忽视;(3)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各项归因因素上显得相对集中,具有趋同性,是积极归因;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在各项归因因素上显得相对分散,且外因多于内因,是消极归因;(4)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在词汇、策略和课外阅读因素上解释一致.但对课堂教学因素的解释以及阅读学习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即用优美的文章激发学生阅读情感,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情感,传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情感,以教师本身的修养来激发学生阅读情感.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的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分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愉悦读书,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努力做到“没有目的”乐阅读、无声无痕导阅读、良好氛围促阅读、书海泛舟广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