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娜 《兰台世界》2007,(12S):44-45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棚技术、数据库技术、扫描技术;OCR识别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新技术将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通过网络进行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一个结构有序、完全的档案售电库,能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快捷,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四川档案》2012,(2):43-44
完整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流程包括案卷交接、档案整理及破损修复、目录著录、档案扫描、OCR文字识别、图像处理、数据校对、数据质检、数据挂接、整理还原、案卷入库等环节。一、数字化范围的确定馆藏档案数字化内容范围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2019年12月16日,档案行业标准《纸质档案数字复制件光学字符识别(OCR)工作规范》(DA/T 77—2019)(以下简称《规范》)由国家档案局正式发布,并将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规范》规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复制件光学字符识别(OCR)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要求,确定了开展档案OCR工作的总体原则、工作流程、质量规定等内容,尤其是对归档章、文件处理单、公章等具有档案特征的内容提出了识别要求,并明确评价指标,对于引导并规范档案OCR工作、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化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数字化与网络化管理已成为档案管理和档案馆建设的主流趋势。档案数字化是将多媒体信息(文字、图像、声音等)转化为由O和1组成的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并存储到磁盘、光盘等物理介质上。档案数字化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将已有的传统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和OCR识别,同时也可将部分的电子文档直接进行数字化的立卷归档和在线移交。  相似文献   

5.
让计算机认字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识别技术(简称OCR)可以理解为是让计算机认字的技术。 一.汉字识别技术的应用 首先,从库存档案的情况来看,这部分档案的内容都没有文本数据,或者说都只是固定在纸质载体上的死信息。既使通过扫描以图像方式存储于计算机中,检索利用也有不便之处,难于满足现代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多种利用需求。  相似文献   

6.
开放档案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数据库、高速扫描、OCR、光盘存储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将纸质、照片、声像等传统载体档案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形式,是档案馆采集信息的必要前提条件。由此可以在档案本身所有的内容信息的基础上,整合融入社会其他相关方面的信息,同时也为档案网络集成服务的建设提供数据信息环境,是基础的前期整合工作。一、开放档案数字化工作原则1.安全性原则。解密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需要在保障原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一组具体的测试数据,论述了图文档案类型与分辨率、亮度等之间的关系;影响扫描分辨率的三种因素:显示器分辨率、打印机分辨率、扫描分辨率;以及扫描分辨率如何影响图像质量、存贮空间、扫描时间等,其结果对图文档案扫描工作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城建档案文件级著录现实问题的分析,提出了OCR技术在城建档案文件级著录信息自动获取与校核中的应用方案,利用识别区域模板设计实现档案著录信息的准确定位和类别区分,分别利用OCR字典技术和广义城建档案关键词数据库技术完成档案著录信息的两轮修正,实现了城建档案文件级著录信息的自动获取与校核,可为档案信息著录实现数字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档案数字化管理是通过网络的方式,实现档案空间由实体转为虚拟存储、资源由物质载体转为电子信息、服务对象由狭小转成广阔。在实际档案管理过程中,文件转化成档案需要在档案管理中重新著录,无形中加大工作强度,但是数字化管理是按照以扫描、图形处理、OCR识别、自动提取著录项内容、生成目录、统一数字化文件格式、不同种类的数字化文件分层存储、分别进行权限控制,  相似文献   

10.
IQA(Image Quality Assessment图像质量评价)是一种测评数字化文献质量优劣的客观方法.文章利用IQA对不同扫描模式、不同扫描分辨率获得的数字化文献分别进行图像质量测值和文字识别错误测值,结合图表对测值进行了波动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文献的质量高低并非完全取决于扫描分辨率,在常规的黑白、4阶灰度扫描模式下,并非扫描分辨率越高,图像质量就越好,而是当分辨率取200-400 DPI时获得的图像质量测值最低而图像质量最好.基于测值的波动分析,进一步给出了文献数字化在不同模式下比较理想的扫描分辨率范围.  相似文献   

11.
底片档案数字化扫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充分展示底片档案的利用价值,而且,能真实再现底片档案保留的原始数据.因此,底片档案数字化扫描要从扫描元件的选择、扫描分辨率的设置、动态密度值(OD值)的范围以及存储格式的确定等方面入手,保证扫描质量达到理想效果,符合底片档案利用的需求.另外,在扫描时,还要注意分辨率高低不能忽...  相似文献   

12.
卞咸杰 《档案》2011,(6):44-46
扫描分辨率的设置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照片档案的质量和图像大小,影响照片档案的存储和打印。在设置照片档案扫描分辨率时,存在着把扫描分辨率与扫描仪分辨率、打印分辨率、显示器分辨率等混为一谈的误区,以及把扫描最佳分辨率与扫描最高分辨率等同的误区。正确设置扫描分辨率,有助于提高照片档案扫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是档案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手段,它是将纸质档案信息从传统形态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形态的过程。即将纸质档案材料通过扫描仪、数码录入设备等扫描成计算机图像件,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分类存储,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以便能在网络环境中快速、简便地查阅和利用。安全、高效的纸质档案数字化制作系统是实现大规模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14.
档案扫描工作在军队开展多年,但对档案扫描工作的目的,在认识上并不一致。本文分析了档案扫描的特点。主张以档案备份为目的开展档案扫描工作,并以此为标准提出了档案扫描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吕新  于丹 《兰台内外》2005,(5):32-33
一、社会信息化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具体地看,档案信息化也可以理解为档案信息实现“二化”:一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的网络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必然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设计了基于视觉技术的号码图像自动识别系统,首先由CIS摄像器件扫描目标区域,经模数转换成为具有一定灰度分布的字符图像并将其传到DSP处理系统。图像预处理环节一般包括消除噪声、二值化处理、行字切分、字符规范化、进行灰度线性或非线性变换等。经过预处理的图像成为规范的二值点阵,按照识别方法的要求,抽取二值化点阵中代表该字的特征,并与已知标准字的特征进行匹配,找出字典特征集中与输入字符最接近的一个字符,这个字符即被认为是该次识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计算机领域中,“图像扫描”是指将图像像素数字化,把普通图像转换成数字图像存储在计算机中;“图像处理”则是指对数字图像进行加工,生成新的图像,利用图像扫描和处理技术恢复档案字迹,就是行钐扫描仪将待恢复的档案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再用计算机对档案图像进行加工处理,恢复档案字迹的原貌。  相似文献   

18.
纸质档案扫描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上记载的文字、图形等内容通过扫描仪设备转化成以二进制数字代码形式记录的,能为计算机网络所识别和表达的数字信息.它包括档案拆装订、档案扫描、图像处理、OCR识别、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各环节操作环环相扣,构筑了系统化运行的纸质档案数字化工程.纸质档案扫描是档案数字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扫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数字化工程的成败和数字化成果的良莠.本文以海洋科研档案为例,通过扫描实践,分析和探讨海洋科研档案扫描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档案数字化扫描参数即色彩模式、存储格式、分辨率、亮度入手,通过概念介绍和实验数据,探讨这四个参数设置对档案扫描效果和效率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类型文件的扫描参数进行优化设置,以求达到高质量的扫描件和高效率的工作,推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一、档案信息化的基本工作内容档案信息化工作涉及四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即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化编目、档案信息检索和档案信息编研。其中档案数字化主要涉及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声像档案的数字化、实物档案的数字化等。纸质档案的数字化,一般通过扫描得到纸质档案的图片文件,然后利用OCR技术进行转换和校正,将图片文件中的文字部分转换为文档文件,而将插图仍转化为图片文件,并插入转换后的文档文件中,最终形成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而声像档案则通常通过各种转录设备与计算机相连接,利用各种转录软件如realplay系列软件进行转录,最后形成相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