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愈诗歌里的情惑意蕴,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首先,韩诗反映了韩愈一贯倡导的"舒忧娱悲"、"不平则鸣"的诗歌理论 韩诗情思广厚,韩诗抒情运用了借古人抒情、托物咏怀、写景言情、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 韩愈诗歌思想情感大气磅礴,韩诗诗旨情感基调为昂扬.  相似文献   

2.
朝鲜李瀷在《星湖僿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到韩诗的师承渊源、韩诗的风格、创作手法以及韩愈的《南山》诗,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  相似文献   

3.
朝鲜诗家李溪在《星湖僖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4.
朝鲜诗家李瀷在《星湖僿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5.
韩愈诗歌雄奇瑰伟,在中唐诗坛别具风采,对后代影响深远,但在接受过程中受到"非诗"之讥,被认为是"押韵之文".从韩愈诗歌刻画景物、人物的生动逼真、"以文为诗"的具体内涵等方面,论述了韩诗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是货真价实的"诗".韩愈的"以文为诗"实际上是诗文交融的必然结果,在诗歌流变史上,是文体变革内驱力作用下普遍性规律起作用的体现,具有永恒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愈与苏轼虽处于不同时代,但在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上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对诗歌题材、体裁、语言、风格的认同等方面,可以看出韩诗对苏诗有重要影响,但苏诗整体上青出于蓝,既全面吸收韩诗的艺术成就,又有新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韩愈是唐代一位勇于创新、别开生面的诗人.他的诗歌被后人评价为"唐诗之一大变".在宋诗独特风貌形成的过程中,韩愈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宋诗大家,都在有意无意之间选择韩愈为师法对象?文章从宋诗接受韩诗的背景分析入手,展开对这一学术课题的理论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林徽因是新月诗派后期的诗人,她承袭了新月前期的抒情风格,诗歌典雅而矜持,但是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她的诗中都充满浅浅的哀愁。本文主要从她的爱情诗和哲理感悟诗分析她诗歌的悲凉色彩,以及这种诗风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诗史上被称作"以文为诗"的韩愈,他的"大变盛唐",既表现在将散文的某些因素融入诗歌,亦表现在融赋入诗方面.韩诗的铺排夸张、谐隐滑稽、联句赋物,皆与融赋入诗相关.对于参用其他文体的韩愈诗歌,在鉴赏和批评方面也应有跨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考察历代对韩愈诗歌的评论,认为:苏轼对韩诗的独特的、高度的评价主要是他充分肯定韩诗在诗史上的变革意义,这种评论与他所处的时代学术氛围和自身的文艺观、豪爽气质、艺术趣尚有密切联系,这对后来的韩诗评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理解曹操诗歌选文的“慷慨悲凉”内涵,总结其诞生的原因,是教学之需要,更是理解其他建安文学作品美学理论的根基。一、“慷慨悲凉”的美学内涵正确理解“慷慨悲凉”的美学内涵,是读懂曹操诗歌的基础。“慷慨悲凉”中的“慷慨”与“悲凉”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与宋诗的奠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北宋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历程,梳理韩诗与欧诗的艺术关系,揭示出欧诗承韩有学韩、似韩与变韩三个时期,其关键在于对“以文为诗”的标举与承传创变。欧阳修的尊韩、学韩确立了韩愈诗歌在北宋的诗学典范地位,他在模仿研习韩诗基础上的“变韩”为自家诗的独创新意奠定了基础,学韩而不觉其为韩的创新精神是他接受韩诗、领导诗歌革新的真精神所在。比较韩、欧诗歌的不同可见,欧诗“变韩”之处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日常生活化与文人化、议论说理的凝练精警与理性色彩、谋篇布局的疏荡章法与铺叙笔法等方面。此外,欧阳修还以平易细密扬弃了韩诗的过分奇险拗峭。欧诗承韩这一接受现象对创立有宋一代新诗风具有深远的诗学意义。欧阳修承上启下,是杜、韩与苏、黄之间的重要艺术中介,其接受韩诗之意义就在于对宋诗风格的形成起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诗臆说》的真正作者为李宪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诗臆说》的真正作者为李宪乔郭隽杰《韩诗臆说》是本颇有影响的著作,虽仅两万余字,薄薄一小册,而研究韩愈诗歌的人,大都拿来作参考。该书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11月初版,翌年2月再版,列为王云王主编的“国学小丛书”之一,著作者署名程学恂。但此书全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韩诗研究仍然是对传统的国学研究尤其是明清诗学的延伸和扩展,但研究视野更开阔, 研究方法更丰富。韩愈诗学作为“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相当广泛,大致包括:韩愈诗集整理、诗歌选注等文本研究,诗歌艺术风格、诗史意义的探讨,韩孟诗歌流派及其诗歌理论的探究,韩诗接受史及韩诗学史的研究等方面。从总体上看,20世纪的韩诗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前60年的成果较丰富的高起点期;六七十年代的荒芜低谷期;后20年的集大成的丰硕期。  相似文献   

15.
除韩愈散文外,欧阳修对韩诗也同样推崇备至.从欧阳修对韩愈<听颖师弹琴>的看法以及在<六一诗话>中对韩诗的评论,可以窥见其艺术旨趣与诗学鉴赏的侧重点,这对于我们了解欧诗与韩诗之间的接受传承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明正德《袁州府志》和清代康熙、同治各版《宜春县志》及相关地方文献可搜集到袁州历代"咏韩诗"约有60多首,这些"咏韩诗"因时代和作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所涉思想内容也差别明显,概括起来,有春台无诗之憾、瞻仰拜谒之盛、刺袁政绩之评、文学成就之赞和发扬儒道之誉等五大方面。考察和分析这些"咏韩诗",有利于人们对韩愈刺袁的历史功绩和历代袁人对韩愈的接受做出更为全面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韩愈以其奇险的诗风成为唐代诗坛第二次新变的代表之一."奇"语和"丑"语的大量运用,一方面形成了韩诗奇崛瑰怪的诗风,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新路;另一方面,过于追求奇险,流于文字游戏,又降低了中国古典诗歌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往往寄寓着浓郁的悲凉之意.其作品的主题既体现了人的孤寂虚无感,又深刻展现了世事的沧桑凄凉.张爱玲的小说在题材的安排上蕴藉着难以言喻的凄凉之意,作者通过极富艺术性的烘托手法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寄寓着浓浓的悲凉之意,形成苍凉孤寂的文风.  相似文献   

19.
杜甫诗歌的悲凉美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悲凉的美学风格是杜甫诗歌的主要特色。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独特意象的选取,环境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是杜诗悲凉美的主要表现。杜诗悲凉美的产生,既是时代环境的折射,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同时受到了传统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寒山诗歌被刘大杰先生赞为有"高远空灵的情趣".寒山诗歌"高远空灵"背后却有"幽寂悲凉"的感伤.冷峻的对比手法,人生象喻及清冷色调与意象的运用是使寒山诗歌呈现"幽寂悲凉"的感伤的方式;人生无常的感受,坎坷悲辛的人生际遇,及佛学思想的影响则是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