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制谜和猜谜成了文人斗智的游戏。如《三国演义》里有两则描写曹操出谜的故事:一是曹操叫人建造花园,竣工后他去观看,看毕在门上写一个“活”字,杨修心领神会,立刻让人把门改窄了。原来“门”中写“活”就是曹操嫌门太“阔”了。二是曹操收到客人送来的一盒酥糖,便在盒子上写上  相似文献   

2.
老牛舐犊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一个极聪明的人名叫杨修。他恃才傲物,聪明得太外露了,几次让曹操差点下不了台。曹操十分气恼,后来终于找了个借口把他杀了。杨修的父亲杨彪,自儿子被杀以后十分悲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没几天工夫就瘦得不成样子。有一次曹操碰见他,惊异地问:“杨老先生为何瘦  相似文献   

3.
杨修在曹操手下当主簿。一天,陪同曹操外出,从曹娥碑下路过,看见碑背上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修:“你知道这碑文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让我再想想。”又走了三十里,曹操才对杨修说:“我已经理解了。你把你想到的答案写下来,看看是不是和我写的一样。”杨修应允,就写道:“黄绢是色丝,写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写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子,写成一个‘好’字,齑臼是受辛之物,  相似文献   

4.
《老年教育》2009,(3):48-48
老牛舐犊 《后汉书·杨彪传》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曹操因此对杨修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后,老父杨彪万分痛惜。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何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  相似文献   

5.
杨修巧解字     
三国时候,曹操有个谋士叫杨修。他聪明颖悟,智识过人。曹操曾经建造了一座相府花园。花园门建成后,曹操亲自去看。手下人说:“请丞相看看这座门建得合适不?如果有毛病再改建。”曹操看了一会,也不说园门建得怎么样,只是取笔在门上写一个“活”字就走了。手下人都不知道曹操的意  相似文献   

6.
佚名 《当代电大》2006,(6):57-57
一天,曹操出席某大片的首映式,他故意卖弄说:“大家注意哈,下面只要我做一件事,你们就应该猜到我对这电影院大门的意见了!” 说完。曹操拿起笔,开始在门上写“活”字。刚点了一个点儿,就听杨修大喊:“地震了,快跑呀!!”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人物系列中有一个聪明的杨修,他于曹刘两军僵持之际,由“鸡肋”之令猜中曹操心事,即擅自宣称“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弄得曹营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因而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处斩。据书中所述,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还是他介入曹氏“世子”之争,干扰了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其中最为激怒曹操的,则是他竟然“为曹植作答数十余条”,让曹植“依条”回答曹操就军国大事所提的问题。此种行径,显见其左右曹植和欺骗曹操已达肆无忌惮的地步,曹操当然不能容忍。这样,杨修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的杨修之所以能根据曹操在花园门上书一“活”字而作出“丞相嫌门阔耳”的准确判断,就是因为他利用汉字可以离合字形来表意的特点进行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门”加上“活”,岂非“阔”?这叫汉字形体的分用,也即析字格。抗日胜利后,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就今后中国的前途  相似文献   

9.
对曹操的杀害之心杨修有没有察觉,这是《杨修之死》教学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问题。 杨修非常聪明,更是“恃才放旷”。而“恃才放旷”的性格却使他的聪明反而成了不聪明。“大簏事件”,“出邺城门”和“答教事件”是杨修插手曹氏家族内部斗争,干预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的三件事,因此直接影响了曹操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0.
曹操杀杨修,很容易被人们看成因杨修“造言”惑乱军心,故被曹操斩首号令。这当然是曹操杀杨修的原因之一,而且,以“乱我军心”的罪名杀人,谁又能说不是罪有应得?然而,这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不是曹操杀杨修的真正缘由。因为,一,杨修的所谓“造言”,也即对“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分析,正符合曹操以“鸡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集“功首罪魁”于一身的两面人物。他有治世安天下的雄才大略,同时又妒才嫉能,老奸巨猾,阴险残诈。在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里,聪明、善说、学问深、有才华的杨修就在曹操手下死于非命。原作者把它归之为身死因才误——耍小聪明,恃才放旷。我认为这样的评  相似文献   

12.
黄圣同学问:《杨修之死》中,杨修被杀的原因是“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还是“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上述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应结合起来分析。杨修才华横溢,聪明、善辩,但却“恃才放旷”,狂妄轻率,毫无顾忌,而曹操的性格是有二重性:一方面他唯才是用,有治国安邦的雄心,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嫉贤妒能,虚伪狡诈。课文中写的六个小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第一件事——园门阔事件,曹操在花园  相似文献   

13.
纪晓岚祝寿     
纪晓岚是清朝人。他学识渊博,文思敏捷,爱开玩笑。有一次,朝中的一个大官的母亲做寿,纪晓岚同他的朋友一起去祝贺。大官和他的亲朋好友一见纪晓岚,便喜出望外,执意要纪晓岚题诗。纪晓岚稍微沉吟一下,便答应了。不料,他张口就说了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一听,大为惊讶:今天是祝寿的日子,怎么开口骂人了?纪晓岚不慌不忙地接了下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哦,原来纪晓岚尊奉老太太为“九天仙女”,怪不得“不是人”了。这时,大家才转惊为喜了。于是,纪晓岚又吟出了第三句:“儿孙个个皆成贼。”自然,大官和他的亲朋好友…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曹操仿《孙子兵法》作《孟德新书》13篇。益州别驾张松带着西川地图来见曹操。谋士杨修为了显示曹操才能,拿出《孟德新书》给张松看。张松博闻强记,看书过目不忘。为了反难杨修,他故意说:“此书是战国无名氏所作,吾蜀三尺小童亦能谙诵,何谓新书?”说完即从头至尾背诵一遍,竟无一字差错。杨修把这件事告诉曹操,曹操感叹地说:“莫非古人与吾暗合欤?”随即烧了《孟德新书》。  相似文献   

15.
杨修究竟因何死?有的认为“曹操为消除隐忧而杀死杨修”(见《辞海》“杨修”条目),“即“杨修身死因曹忧”。中学语文教参认为杨修“身死因才误”,二说均不妥。鲁迅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这才较为确凿。”罗贯中是小说家,他从“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诡谲多变,心狠手毒的奸雄形象。这体现于疑杀吕伯奢,借王垕头,杀董承,杀孔融等一系列事件的描写中,“杀杨修”当然也不例外。作者写“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这个“忌”字便点明了杨修的死因。杨修“恃才放旷”固然不好,但还不至于像冯(马雚)“弹铗”、魏征“犯颜”那样严重。如果  相似文献   

16.
1994年11月,上海京剧院《曹操与杨修》剧组到京津巡回演出,报上的新闻标题分别有:(曹捺与杨修)再度倾倒津门《文汇报》(曹操与杨修》倾倒首都大学生《解放日报》1996年1月,报上又有这样的说法: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和指挥大师马泽尔倾倒上海观众《文汇报》马泽尔展身手千余乐迷倾倒《解放日报》看来,我们的报纸在报道演出盛况时,喜欢用“倾倒”一词。但是,我想提出一个疑问:到底谁“倾倒”谁?这里的“倾倒”,词典上的解释是:“十分佩服或爱慕。”《现代汉语词典》“佩服,心折。”《辞海》显然,上述新闻的本意决不是说…  相似文献   

17.
学过《杨修之死》,有人道曹公奸诈,不仁不义,全盘否定他的一切。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政治家的作为不可以常人视之。至于说曹操杀杨修,肯定不会是害怕他才高八斗,因为曹操并非没有容人之量,他手下的高士也不在少数。其根本原因在于杨修参与了继位之争。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很忌讳这事,为继位事杀人不计其数,一个杨修又算得了什么呢?政治家治国,只要是有利于天下,有益于百姓,有时明知冤屈了好人,但为整体利益计,也只得违心而行。比如汉代七王之乱,晁错不就是明显的牺牲品吗?要说作为常人,曹操也有他“仁义”的地方:仁,其释陈琳;义,献刀刺卓。作为政…  相似文献   

18.
佚名 《中学理科》2008,(10):48-48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那种自己厉害的人.而是使厉害的人为他工作的人.刘备这样的领导是真正厉害的人.曹操这样的人不行,嫉妒杨修,就把杨修给杀了,以曹操的才华.他如果有刘备的胸襟的话,三国根本就没有,只有一国。  相似文献   

19.
"牛"的成语     
老牛舐犊 <后汉书·杨彪传>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曹操因此对杨修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后,老父杨彪万分痛惜.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何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现在小牛死了,我这老牛怎能不瘦呢?"后来,人们以"老牛舐犊"来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挚感情.  相似文献   

20.
画饼充饥三国时的魏明帝曹睿是曹操的孙子,他有一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有一次,曹睿找卢毓谈论选拔人才的事情,并对他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