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稳定献血者队伍。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间参加献血的61067例无偿献血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2011年参加献血的61067人次献血者有272人次发生了程度不同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5%。在1~4年间,未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60795人次献血者中重复献血的有18379人次,占30.23%,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272人次中仅有39人次重复参加了无偿献血,再次献血率为14.34%。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39人次献血者中,轻度献血不良反应发生者再次献血的比率为76.92%,中、重度献血不良反应发生者再次献血的比率为23.08%。结论:血站必须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推行人性化护理,通过对献血者开展个体化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营造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及时处理献血不良反应,避免中、重度献血反应的发生,加强献血后回访等措施,确保献血者安全,建立和巩固志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2.
谈创作     
<正>就一般说来,大家读了许多书,或许记忆好些的书,还能把某一书里边最精彩的一页,背诵如流,但这个人却并不是个懂创作的人。有些人会做得出动人的批评,把很好的文章说得极坏,把极坏的文章说得很好,但也不能称为懂创作的人。一个懂创作的人,也应当看许多书,但并不需记忆一段两段书。他不必会作批评文字,每一个作品在他心中却有一个数目。最要紧的是从无数小说中,明白如何写就可以成为小说,且明白一个小说许可他怎么样写。起始,结果,中间的铺叙,他口上并不能为人说出某一本书所用的方法极佳,但他知道有无数方法。他从一堆小说中知道说一个故事时处置故事的得失,他从无数话语中弄明白了说一句话时那种语气的轻重。他明白组织各种故事的方法,他明白文字的分量。是的,他最应当明白的是文字的分量。同时凡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他皆能拣选轻重得当地去使用。  相似文献   

3.
高永华,今年66岁,一个普普通通的福州农民。10年来,他骑着自行车走遍了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2000多年市县,行程7万多公里,沿途宣传并参与无偿献血。他本人也创造了前所款有的全国献血纪录——献血200多次,累计4万毫升,相当于将全身血液换了8次。  相似文献   

4.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以阮恒的话为题,点明主旨;二是写了阮恒献血救同伴的过程,表现了他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及纯美心灵;三是通过对阮恒献血前和献血时神情、动作的描写,真切地反映了他的复杂内心。紧扣这些特点,可以设计以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听一位老师上《他是我的朋友》一课,在《找朋友》的乐曲中,同学们自主找朋友,然后坐在一起,并分组表演献血、输血,最后优胜组表演舞蹈,整个课堂气氛看似十分活跃,可遗  相似文献   

6.
<正>"以教人者教己"是本校根本方法之一,我们也必须说得很明白,方知他效用之大。昨天邵先生教纳税计算法,就是"以教人者教己"的例证。邵先生因为要教大家计算纳税,所以就去搜集种种材料,并把这些材料融会贯通起来,然后和盘托出,教大家计算。他因为要教大家,所以先教自己。他是用教大家的材料教自己。他年年纳税,但是总没有明白其中的内幕,今年为什么就弄得这样彻底明白呢?因为要教你们,所以他自己便不得不格外明白了。他从教纳税上学得的益处怕比学生要多得多哩。近来韩先生教武术,不是要一  相似文献   

7.
蔡方华 《学习之友》2012,(11):36-36
互助献血是一种于法有据的制度,在《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规中,对此皆有规定。虽然法律规定互助献血是自愿的、非强制性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每逢献血淡季,互助献血就会出现变味的现象。血液中心对医院的互助献血量进行考核,医生和护士以安排手术等事项动员患者家属献血,  相似文献   

8.
男孩的弱点     
一个十岁的男孩决定去学习柔道,尽管他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男孩开始向一位年长的日本柔道大师学习。男孩学得很认真,他不明白,为什么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大师还是只教了他一个招数。男孩最后问:"师傅,难道我不应该再学点别的招数吗?"大师答道:"这是你唯一知道的招数,但这也是你唯一需要知道的招数。"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是他相信他的师傅。男孩继续训练。几个月以后,大师带他去参加首届锦标赛。男孩自己都感到很惊讶,他  相似文献   

9.
也许龟梨身上总是有着不服输的影子,可是这样他也明白自己有追而不得的东西。他在曾经的挫折中一路成长,逐渐成熟。刚刚和团员们一起实现巡回演唱会的他,或许他并没有太多的期许,却能在默默地努力中收获这属于他的无名胜利。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2012,(6):49-49
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书。你对作家的个人经历知道得越详细,你就越明白他为什么写他所写的作品。你就会开始明白隐藏在作家作品中的自传性的花絮。一个作家不可能暴露自己。我们关于莎士比亚的大部分猜测都是从他的剧作中找出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战争时期,一位孤儿院的小姑娘被炸伤亟须输血,在误以为输血救人会献出自己生命的情况下,阮恒仍然决定给小姑娘献血。课文对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真切再现了他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可敬可爱的小男子汉形象。读后,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久久弥漫在我们心头,令人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2.
女人的眼泪     
彭霞 《高中生》2010,(5):61-61
“你为什么哭呀?”他问他的妈妈。 “因为我是个女人。”她告诉他。 但是,他并没明白。后来,这个小孩问他的父亲:“为什么母亲无缘无故地哭?”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日子,在一次公开教研课上,一位教师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册)出现了以下片段。师:同学们,请用笔画出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句子,仔细阅读后,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在书上画句子,一会儿学生陆续举手了)生1:阮恒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而献血,我很佩服他。生2:阮恒关心别人,自觉地为朋友献血,很了不起。生3:阮恒献血时虽然害怕了,但他比我强。我感冒打针时都哭得很厉害。学生说到这里,按理说,应给予肯定,但老师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以期待的目光在同学们中间边搜寻边问:“其他同学还有吗?”这时,一个同学(生4)慢慢地举起了手:阮恒…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访、会议座谈等形式,了解献血者的状态,并针对影响献血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献血有益于健康.  相似文献   

15.
正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中,有时可以突然领悟到一些事情,明白一些道理……我明白了……世界上最好的教室就在老人的脚下。我明白了……与人为善比行事正确更为重要。我明白了……永远不要拒绝一个孩子赠与的礼物。我明白了……如果我无力用其他方式帮助别人的时候,我还可以为他祈祷。我明白了……有时候每个人都需要一只可以握住的手和一颗能够理解的心。我明白了……金钱并不能买到出类拔萃。我明白了……就是一些生活的琐碎让生命如此壮丽。  相似文献   

16.
几何人生     
终于,他停止了舞动。因为他明白,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创造力。于是,生命对他而言,便失去了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7.
献血本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一种完全出于自愿的利他行为。但是,当献血一旦成为被献血时,这种高尚的举动就难免有了强迫的色彩。长春市有学校为完成献血指标,规定不献血的教师必须交400元作为给献血教师的补养费,引起了教师们的不满。  相似文献   

18.
几何人生     
终于,他停止了舞动。因为他明白,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创造力。于是,生命对他而言,便失去了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音乐世界》2008,(8):14-14
继去年5月被聘为"上海成分献血推广大使"之后,兄弟联以最有用的实际行动、最积极的宣传配合、最强劲的偶像号召,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使成分献血量翻了3倍多,为感谢并表彰兄弟联为成分献血作出的卓越贡献,上海市血液中心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续聘兄弟联为2008年上海市成分献血推广形象大使。  相似文献   

20.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