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 ,尿液自动化分析仪在尿液常规检查中取得了很大进展 ,已被各大中型医院广泛使用 ,它提高了检测效率 ,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给临床迅速诊断治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条件。但尿液自动化分析仪只能作为过筛实验 ,许多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结果准确性 ,使结果出现误差。本文探讨了在进行尿液自动化分析仪检测的同时应结合显微镜检测的必要性。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10 5 8例患者中段晨尿在 2h内完成常规检测。1.2 仪器及试纸条 采用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的MiditronJuniorⅡ型尿十项分析仪及配套生产的Com bur 10T…  相似文献   

2.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是检测尿液中化学成份的仪器,是检验科尿液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仪器以其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等优越的特性而被各级医院广泛使用。但由于操作者调试、使用仪器不当及其它原因都会直接影响尿分析仪的准确性,甚至导致误诊。而在影响尿分析仪性能和准确性的诸多因素中调试与校准不当是除仪器本身质量原因以外的最主要与最直接的因素,而在这方面有时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笔者由于工作原因长期接触尿分析仪的代表之一——德国BM公司的朱丽亚(JUNIOR)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临床检验》尿液检验实验实训课中缺乏尿管型多种类型、多形态性实物,影响直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困难。方法收集经临床检验后含有管型的多份尿液标本,采用相应的保存液进行为期一年的保存,并对尿液管型进行保存前后的对照试验。结果保存后的尿液管型无溶解、无皱缩、无肿胀,经显微镜观察形态、质地与保存前无明显差异。结论经保存的尿液管型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实训课教学中,弥补了挂图、图片、CAI课件等教具缺乏真实性、直观性、单一性的不足,增强了学生实践学习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936例患者尿液中白细胞检测,评价分别使用显微镜目视法和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的可靠性。尿液的显微镜目视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进行,干化学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原理,使用优利特uriaest~300配套试纸条。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和显微镜目视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其结果在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对应趋势,对于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阳性者应以显微镜目视法镜检报告。  相似文献   

5.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是检测尿液中酸碱度、比密、尿糖、蛋白质、酮体、胆红素、尿胆原、尿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亚硝酸盐、白细胞、VitC的自动化仪器.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是对尿液标本直接作荧光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原理和电阻抗技术,对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等进行定量分析的仪器.两种仪器的结合,用于临床尿液检查的过筛,可减少以往用显微镜检查的繁杂手工操作,给尿液分析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临床提供更快捷的诊断依据.但是,自动化仪器分析法只能起到初步筛查作用,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标准化的显微镜检查仍然是尿液沉渣分析的金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仍需重视显微镜检查法的复检工作,以切实保证尿液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尿分析仪白细胞测试与镜检白细胞测定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使有用长春迪瑞有限公司的H - 10 0型尿液分析仪及该公司生产的配套 10联纸条 ,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与镜检尿沉渣中的白细胞结果做比较 ,现报告如下。1 方法1.1 尿分析仪白细胞测定 收集新鲜晨尿 6ml混匀后 ,将尿试纸条浸入尿液中 10s取出 ,按仪器说明书规定进行仪器测试。1.2 尿沉渣白细胞计数 按全国临床检验中心规定的操作规程操作 ,取新鲜晨尿 6ml以 15 0 0转 /min的速度离心 5min ,弃去上清留约 0 .1ml沉渣混匀后充入尿沉渣计数板内计数 ,按要求计算出每微升尿液中白细胞的个数。1.3 尿分析仪白细胞检测的灵敏度观察 ,取 5份…  相似文献   

7.
保留尿管是妇产科手术前后常规护理工作。一般情况下术前半小时放置尿管,根据手术种类不同,分别在不同时间拔除尿管。由于拔管时膀胱已排空,再无液体进入,尿液产生的慢,时间长,加之术后多种因素的影响,病人常发生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致尿潴留。我科呆用输最后一瓶液体的同时拔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肝携带者尿液HBVDNA含量及传染性.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50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含量大于104拷贝/ml患者尿液中乙肝病毒DNA含量比较.结果:尿中HBV-DNA含量与血清中HBV-DNA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797,p0.01).结论:血清中HBV-DNA含量拷贝数越大,尿液中HBV-DNA含量拷贝数也越大,HBV-DNA拷贝数高的患者注意尿液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家兔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是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开展的实验项目,实验中尿流量的收集为关键操作,也是实验成败的重要步骤。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中尿液的收集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操作,膀胱埋置蕈状管后采集尿液的方法,但此方法普遍存在创伤面积大,容易导致家兔血尿产生和出现,也会增加学生操作实验步骤难度、手术时间较长以及和临床导尿术严重脱节的现象。我们教研室采用导尿管插入膀胱的方法代替直接膀胱插管法收集尿液,对比发现本方法省时、省力,能有效避免家兔手术出血,便于学生操作,实验中家兔尿液更容易取得,也更加接近临床的操作,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误区之一:尿中有糖就是糖尿病。 有人认为只要尿液中存有一定量的葡萄糖就是糖尿病患者,这是错误的。在通常情况下,人体尿液中存有一定数量的葡萄糖是正常现象,可以把这种尿叫糖尿。判断是否糖尿病,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是看尿液中是否经常存有葡萄糖,二是看葡萄糖的浓度是否超过肾糖阈。因此应将糖尿与糖尿病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1.
以家免尿液的收集为例,详细记述了输尿管导管插入术、膀胱导管插入术和尿道导管插入术的操作方法,并指出了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采取不同的收集尿液的技术.指出了在实验前、实验中主动采取各种措施可预防少尿或无尿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 C)联合检测对诊断肾脏早期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α1-MG、CystatinC的含量,连续监测法检测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患者尿中α1-MG、NAG、Cystatin 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纯检测上述指标中的一项或两项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三项阳性率较高.[结论]检测尿液α1-MG、NAG、Cystatin C是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脚斗士教练员提供科学、合理安排赛前训练的依据,用尿十项分析仪对参加省运会的大学生女子运动员尿液指标进行连续4周的跟踪监控(训练后和次日晨).研究结果显示:尿蛋白阳性率最高,并具有明显的强度依从性,个体差异也很明显;尿酮体阳性率次之;再次为尿潜血,少数的会有胆红素出现.尿液成分分析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运动员对运动强度的适应情况和身体的疲劳状态,但是具体分析还应结合其它更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它是临床中应用较多的药物之一,维生素C代谢后大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某些糖尿病患者和部分血尿患者在用药后尿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别,而治疗指标无明显改善,因而引起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的怀疑。跟踪分析发现,这部分患者均用维生素C作为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为随机收集的行尿常规检验的女性患者172例,其中86例患者清除阴道分泌物,归为观察组,余下的86例患者未清除阴道分泌物,归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的尿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在上皮细胞和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验结果指标中,观察组有1例(1.16%)、2例(2.33%)、 4例(4.65%)、 20例(23.26%),对照组有12例(13.95%)、 20例(23.25%)、36例(41.86%)、74例(86.05%),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H值及比重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常规检验结果直接受到女性阴道分泌物的影响,其会大幅度降低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进而影响临床诊治疾病的效果。为此,对于接受尿常规检验的女性患者应教会其正确的尿样收集方法,并及时进行检测,确保采集尿液样本更加规范,促进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和尿中IL-6的含量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48例Ⅱ型糖尿肾病(组1)患者血液、尿液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HA体外刺激培养上清液(CPBMCS)中的IL-6含量进行检测,并与46例肾功能正常的Ⅱ型糖尿病组(组2)及48例健康人(组3)比较。[结果]组1血和尿中的IL-6含量明显升高,其尿液中含量与组2和组3比较,分别为(P<0.01和P<0.001),血浆中含量与组2和组3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组2和组3之间比较,血浆和尿液中含量无明显差异(P均>0.05),组1患者CPBMCS中的IL-6含量与组2,组3之间无明显异(P均>0.05)。[结论]血浆和尿液中IL-6的检测可作为判断Ⅱ型糖尿病肾病病情活动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85):195-196
针对食品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仪器设备、检验方法、检验环境等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以提高检验工作水平,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人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绝大多数终产物,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肾脏的泌尿作用相当复杂,除了肾脏本身的因素,又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种影响因素,不论是肾外性或肾内性,都可引起泌尿机能障碍和尿液性质和成分的改变.临床上通过尿液检查,对于肾脏疾患、泌尿道的病变、新陈代谢障碍及心血管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随机尿中尿微量蛋白(β2-MG、mAlb)的检测对发现1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用胶乳凝集反应法,尿液微量蛋白(β2-MG、mAlb)用放免法进行测定。结果:HbAlc和尿β2-MG、mAlb在尿蛋白阴性组、尿蛋白阳性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β2-MG、mAlb和HbAlc的检测可作为诊断1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敏感而又可靠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低收入家庭中、老年人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和泌尿系统患病状况,探讨防治对象.方法:张家口市城乡结合部某社区35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者23人,具糖尿病高发危险因素者55人;以京都Ⅱ型血糖仪为受试者每人测定空腹血糖或餐后2h血糖一次.尿八项干化学检查受试者49人,每人检测上午8∶00~11∶00之间随机尿一次.结果:新检出糖代谢异常者7例,占高发人群的12.7%.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良好者占30.4%,控制不良者占69.6%.尿液检测阳性结果集中于隐血、葡萄糖及蛋白质.结论: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和防治指导,是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