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内容】旧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五章第四节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习了原子结构知识、元素周期表及电解质等内容后安排的。在初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但并不清楚分子再分、原子重新组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注意用比较的方式学习分子与原子原子分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He、Ne等用化学式表示,如H2、O2、CO2等相似性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②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都有一定的质量,都有间隔.③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④都可计种类和个数相异性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相互关系有的原子先构成分子(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再由分子构成…  相似文献   

3.
金莹 《科学教育》2008,(1):38-38
原子概念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分子和原子都极小,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分解及原子的重新组合的微观过程是无法让学生观察到的,这就给原子概念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可结合氧化汞分解的实验,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  相似文献   

4.
一、内容分析本节课程内容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人工净化、水的通电分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情况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一些现象。进而在分子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原子。《原子的构成》这一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教材以汤姆森和卢瑟福的实验事实为依据,引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这一结论,然后根据卢瑟福的实验分析出原子核可以再分这一重要结论。二、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化分变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在原子重新组合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发生变化.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曹慧丽 《中学生数理化》2010,(3):13-19,24,43
重点难点热点 1.深刻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为分子如果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了。也不能再保持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了。  相似文献   

7.
例 1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子、分子、元素以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了解情况 ,解答时 ,应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认真推敲每个选项中用词是否科学、准确、合理。在化学变化中 ,发生变化的是分子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但可用物理方法将原子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所以A不正确 ,应改为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原子可以构成分子(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原子量不同(B)中子数不同(C)核电行数不同(D)电子数不同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原子核(B)核外电子(C)质子(D)中子《.下列有关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变成了另一种物质水蒸气(B)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变(C)水分子变成了水蒸气分子(D)水的…  相似文献   

9.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就是化学变化的实质:从分子、原子的观点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而构成新的分子或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一定不变。  相似文献   

10.
学习迁移狭义上讲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广义上是指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学习迁移根据迁移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学生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能利用原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如初中化学中的原子概念,化学反应实质,质量守恒定律,运用顺向迁移能使学生正确掌握三个重要概念与理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迁移到化学反应,就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但仅仅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这就是化学反应的实质。既然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组合,迁移在质量上,  相似文献   

11.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概念网络(二)概念对比1.分子和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组后成为别种物质的分子。而原子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并没有改变。相似点:它们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各异。相互关系: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新分子,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2. 原子与元素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  相似文献   

12.
1 探究背景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利用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对原子、分子的学习和微粒观的建立,已经能从微观角度上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认识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但是还不能将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三不变"(种类、个数和质量不变)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这一宏观现象联系起来.特别是在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当学生看到由于浮力的影响而导致天平失衡时,更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质疑质量守恒定律.鉴于学生产生的认知冲突,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消除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消除空气浮力影响的专题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背景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以下简称《化学》上册)第3页“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有关“分子”、“原子”的定义[例1](四川)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摇)A.分子大而原子小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子则不是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则不能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点评:此题重在考查“分子”、“原子”的定义,现行考试中,已很难见到“复述式”的单纯概念考查形式,取而代之的则是将几个概念在同一题目中组合,考查学生对概念之间异同点及相互关系的辨别比较能力,要想能解答好此类题目,就必须对概念有深刻理解。例如本题,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但只能说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而不代表此分子…  相似文献   

15.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惟一”的微粒。在物质的构成上,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则由原子构成,还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原来物质的分子被破坏,构成分子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正确答案是(C)和(D)。  相似文献   

16.
剖析词语法 .对分子、原子的概念 ,可以通过剖析两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最小粒子”的含义进行理解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其中“最小粒子”的含义是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一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为物理性质是众多的分子共同表现出的性质 ) ,但一个分子能够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 (因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转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或原子 ) ,分子是保持它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其中“最小粒子”的含义是 :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化…  相似文献   

17.
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具有埃及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艾哈迈德·泽维尔教授 ,以表彰他使用毫微微秒技术对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的研究。 1946年生于埃及的泽维尔 ,从19 90年起一直是加州理工大学的教授 ,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从事了化学反应分子动态学的研究 ,这是他们创造性地把激光技术应用于化学才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是从微观角度 ,也就是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的细节。大家知道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的分子被拆开成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或原子团再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的…  相似文献   

18.
争鸣     
对四个定义的质疑青海教科所郭传信本文拟揭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四个定义,与以后的判断,推理的矛盾,并提出自己的看法。1.原子初中化学,1987年版,第33页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微粒叫做原子。”在同书34页上又定义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既然不能再分,当然最小,因此定义一更“本质”。但是就在同书的第82页上说:“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变成  相似文献   

19.
一、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可扫除初中学生的"记忆"障碍,一旦产生了情感,就会兴趣盎然。如在讲分子、原子概念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的图像。条件简陋的学校可设计抽拉式投影片演示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变  相似文献   

20.
"分子和原子"是第三单元比较抽象的概念,微观粒子具有的抽象性,往往决定了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对微观粒子以下几方面内容的理解:一是分子和原子的区分,特别是它们在化学符号上的区分:二是对物质的构成和组成的认识:三是分子、原子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