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有一千个生活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坚持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  相似文献   

2.
作文,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是作文指导的核心。让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一、评价人员的扩大化学生作文,教师批阅,似乎天经地义。其实,作文评价,仅仅是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是有偏颇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感受。应扩大评价人员,让作文评价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异彩纷呈的.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的作文往往给我们再现的是一种生活情景,并不能给我们一千种的生活感悟与体验,更别说是一篇作文带给我们多种生活体味了.  相似文献   

5.
李湘红 《辅导员》2012,(3):18-19
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常常处于"被写作"的状态之中,为写而写,空话、套话、内容贫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缺乏童趣……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是作文教学难以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学生首先是会生活,然后才是会作文,即作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才是根本,努力让"生活"扎根学生  相似文献   

6.
一、作文命题,要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1.“母题”带“子题”。教师根据作文要求出一个“母题”,让学生围绕它辐射出许多“子题”来。例如一位教师结合学校开展的一次绿化活动让学生以“班级绿化活动”为素材写篇文章,至于选材、体裁、字数等一概由学生自己决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结果这次作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学生文章的文体不拘一格,立意各不相同。虽然,同学们文笔不很优美,但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从这一成功的作文训练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并不缺乏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如果我们的命题能切合学生的实际,创设能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引发他们思考和参与生活,那么,一批思维活跃、有潜在创造能力的“小作家”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7.
杨彦辉 《学周刊C版》2019,(21):126-126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更应讲求创新。教师要指导每一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来,努力做到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拘泥于一种格式,套用于一种特定的模式,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有句俗语叫做“童言无忌”,然而,翻开学生“的作文,很难发现率直纯真、鲜活稚气的心灵;相反看到的往往是矫情做作、少年老成、满口大话空话废话的“君子相”。 学生的作文究竟是怎么啦? 扪心自问,终于有一天发现了这么几个症结:一是老师出题目,学生找生活。找到对题的生活还好,找不到对题的生活只  相似文献   

9.
一、作文教学中的问题1.对于作文审题,多数教师就题说题,审题方法不明确。对于高中作文,第一个难点是审题,许多学生最愁的是不会审题。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还可以对付,一遇到材料作文就犯难了,不知道该如何立意,也不知道该从哪方面来立意,很多学生仅仅抓一两个字眼来发表观点。这样就会导致文章缺乏整体观,想要全面把握材料更是艰难。2.多数教师的作文教学没有计划。很多教师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有提  相似文献   

10.
客瑾 《现代教育》2016,(4):52-53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生怕学生写不好,就把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一一教给学生,而忽视了书写生活的真实体验。教师往往花费了很大精力,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习作缺乏真情实感,独立作文能力差,抄袭、模仿现象严重,视作文为畏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学生与生活相脱节,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为作文而作文,甚至为作文而生活,违背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具体说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作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学生由于不明白作文的规范性,缺乏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而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这个现状迫使作为教师的我们陷入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呢?我想,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  相似文献   

12.
王珞田 《考试周刊》2011,(37):59-60
教师在小学作文指导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享受生活,思考生活,丰富生活,开发作文资源,激发作文动机,组织教育学生过好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为作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而大多时候,我们老师总以“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来搪塞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不去反思自己是否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是否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是否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不看做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些方面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那么学生的作文也许会是另外一种风景。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15.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基础。叶圣陶说:“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学生的视野带出课堂,带进广阔的田野,带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让学生亲自感受生活中的各种气息、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贾薇 《青海教育》2002,(7):51-52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即使面对同一对象,不同个体的体验也是千差万别.这是生活的真谛,又何尝不是作文教学追求的境界?有一千个作者,也应当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培养其在作文中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7.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即使面对同一对象,不同个体的体验也是千差万别.这是生活的真谛,又何尝不是作文教学追求的境界?有一千个作者,也应当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培养其在作文中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8.
"作文批改难"是让所有语文教师困惑的问题。对于作文难改,很多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作文差,而造成学生作文差的原因是生活积蓄贫乏、思想贫乏、缺乏成功快感、作文教学成人化等。实际上,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差,作文难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批改的积极性,没有培养起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莎  李红莲 《陕西教育》2009,(1):116-116
一、命题开放式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0.
朱广霞 《生活教育》2012,(21):51-53
孔雀开屏,就是要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而考场作文,更该如此——力求扬长避短,创设精彩。作文教学一直就是语文教学上的一个瓶颈,以至于学生怕写,教师怕改。究其原因不外乎这几个方面:审题偏颇、立意浅显和文体不明。审题偏颇主要表现为:一是因误解文题含义而离题。误解文题含义有:理解不准、感情色彩把握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