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
在传统节日报道成为一道欢乐、祥和的文化大餐的今天,地域特色应该是这道大餐中一份不可或缺的“土特产品”。  相似文献   

3.
集团化、集约化是当今媒体发展的主题。在集团化的趋势下,地市报是坐等“收购”,还是与时俱进,大有大做,小有所为,在竞争中求发展?这是当前地市报人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发挥弱势中的优势,重新设计定位,把报纸办成地域品牌。 地市报人普遍认为,目前地市报处于弱势地位:资源少,市场小;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历史和地域的特征.一种文化既反映了民族的基本概况,同时该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深受民族习惯、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当前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文化类图书无论从出版数量,还是从效益指标上都处于弱势.笔者收集、分析了近10年地域文化类相关图书332本,以求从总体上对此类图书的出版态势作以规划整理(以下数据来自笔者的统计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地域特色”,实际上也有范畴大小之分。大而言之,即指“中国特色”,注重的是与其它国别的比较;小而言之,则指“地方特色”,注重的是在我们国土范围内地区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跨地域新闻资源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指导下,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11月,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以生活报品牌为纽带,强化资源整合,创新传媒运营模式,推动地市报业转型升级,与8家地市报结成报业战略联盟——生活报传媒集团。5家地市晚报成为生活报地方版,3家日报与生活报共同创办新的生活报地方版,形成1+8合作联盟,推进黑龙江文化体制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籍的整理最初注重对经典古籍进行注释和阐述.随着古籍整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经典古籍整理的日渐完备,一些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他人无而我独有"的地方古籍开始走入学者的视野.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特别是地方学者对于地方古籍的关注和研究.我们应当顺应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重视甘肃地方古籍的整理、开发与利用,并在此过程中注意甘肃古籍整理的全面性、连续性、和整理方法多样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视作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占有突出地位。市级电视台除了传达政令、传播信息、提供服务外,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传承地域文化,提升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深挖素材拓展空间地域文化是某地域从古至今的一切文化遗产,既包括精神财富,也涵盖物质财富。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市级电视  相似文献   

9.
集团化、集约化是当今媒体发展的主题。在报界,继广州日报1996年组建首家报业集团后,目前全国报业集团已发展到26家。在集团化的趋势下,地市报是坐等“收购”,还是与时俱进,在竞争中求发展?这是当前地市报人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一、发挥弱势中的优势,打响地域品牌。地市报人普遍认为,目前地市报处于弱势地位:资源少,市场小;制约因素多,优惠政策少;经济底子薄,包袱大,负担重,等等。然而,在困难面前我们也应看到:处于弱势,不等于无优势。只要我们发挥优势,打好地域“品牌”,还是大有可为的。就目前而言,地市报的…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调研跨地域科研协作现状基础上,本研究提出跨地域科研协作模式分析框架,以信息搜寻与信息检索融合(IS&R)等为测试主题,构建跨地域科研协作网络;计算无向加权科研协作网络节点中心性,发现各主题研究热点国家、城市和机构;模拟有向加权科研协作网络连接强度,描绘科研协作关系中知识流动方向;识别科研协作过程中节点角色,发掘城市科研协作主流模式;通过QAP分析,测度地理距离对节点间科研协作强度的影响,剖析节点科研实力与节点间科研协作强度的相关关系;借助演化分析,厘清科研协作网络发展历程及节点角色迁移情况。结果显示,上述主题在跨地域科研协作过程中既存在共性的节点分布、网络连接和扩展模式,又表现出一定的学科差异。图5。表11。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新闻媒体多多。就报纸而言,目前的数字是2007家。“层面”亦多多,有党委机关报,也有都市报、晚报、专业类报,有全国性报纸,也有地区报。如何有效地搞好媒体新闻宣传?我以为,不应一概而论,一个模式。有些共性的东西大家都要遵守。比如,正确导向等,但更多的,则应实事求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按照各自的条件,探索搞好自身媒体的新闻规律,办好自己的媒体。这方面,这些年来,各媒体做出了很大努力,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领域、一些问题远远没有解决,甚至逐步走进误区,比如说这新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传播学的视角,探寻了中国科学地图的风貌.通过定量分析、对比性研究,从中国自身的地理版图,到中国与世界的地理格局,逐一分析中国科学地域传播的流动历程,剖析在整个不同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涌现出的各种科学文化思潮,阐明中西方科学关系的转变是文化思潮争论的焦点,进而提出21世纪中国科学地域传播的未来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陈琳 《新闻窗》2008,(4):36-36
在很多报纸副刊受到冲击、版面大量减少的时候,贵阳日报的副刊版面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有所增加,目前每星期有7个版的副刊。作为一张有28年历史的贵阳日报,总编们对副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我们是一张党报,一家报纸的副刊代表了这家报纸的文化水准,而报纸就是这座城市的名片。  相似文献   

14.
马霞 《新闻世界》2012,(7):106-106
在各大省级电视台的强大"攻势"下,处于弱势的区县级电视台如何吸引收视群体?本文结合区县级电视台的实际情况,从本地资源、平民意识和服务功能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地域特色对区县级电视台办好电视节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李薇 《新闻世界》2010,(11):157-158
文化形式是以本民族的文化结构为基础的,而文化结构和很多因素都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地理因素入手来分析中国文化,进而分析中国文化对于新闻报道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述地域文化和新闻报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一周刊2006年第8期刊登《皖北“小偷村”内幕》的文章,在新闻界引起不同的声音。由于这篇报道以偏概全、以局部替代整体,带有较为强烈的“地域歧视”倾向,遭到了安徽《新安晚报》的质疑。从3月13日起,《新安晚报》推出了一系列文章,社会反响强烈。同时该报还向全国的新闻工  相似文献   

18.
当今,在打造媒体“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新面孔时,地方党报副刊如何呈现她的独特风貌,赢得受众最大的关注度、契合度,值得副刊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20.
自1979年长沙出版会议提出“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方针以后,各省市的出版机构都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到了80年代中期.一些省的出版机构出书已超过1000种;90年代以来,有的省出书已超过两三千,对原来出版基地的北京与上海,是很大的“威胁”。这是一种竞争,竞争使我国的出版走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