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一、和谐德育的理论建构:为和谐社会奠基 和谐德育,是以满足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开展和谐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对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育目标作为高校和谐德育系统的价值导向,是其他诸要素发挥作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高校和谐德育目标系统的构建思路,应根据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系统的现状,加强和谐德育目标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加强总目标与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德育目标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发展结构为基础,构建我国高校和谐德育目标系统。  相似文献   

3.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彰显师生尊严,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是以满足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校园是高职院校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体现.和谐德育是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背景下,能够促进社会与个人、人与个人和谐发展,并最终达到"双赢"的道德教育.和谐德育的完善和发展为高职教育工作提供了政治、伦理和思想上的保证,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关注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对于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史实,联系今天我国德育发展的实际,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富含以德为先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生命化德育理念、生态德育理念、知行相合的德育理念、快乐德育思想、以德治国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6.
以大学生公寓文化为研究对象,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以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加强阵地建设、运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出发点,对大学生公寓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构建大学生和谐公寓文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树立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的观念,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增添新形式,促进其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教学质量,而德育的构建完善了教学环节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将"育人"与"育才"放在同等的高度和地位,全面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拓宽大学生的德育的途径,积极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和优化大学校园的德育环境,努力实现高校的德育的立体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规范养成"是德育的基础,学校应该致力于学生基础道德的形成,努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文化浸润"德育的灵魂,学校应以先进的文化陶冶人、塑造人、发展人,提升健康的人生品位,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谐育人"则是德育的宗旨,学校应创设和谐的教育氛围,整合教育资源,协调教育要素,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寄宿制背景下的留守儿童教育,在学校走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面临严峻挑战。留守儿童不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基本道德素质严重制约着学校德育的有效性。构建以"爱"为源泉、以"孝"为基础、以"礼"为根本的"培源——奠基——固本"有效德育模式,建立健全德育机制,探索有效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要素的和谐统一,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发展决定于学校良好教研文化的构建。在此思想指导下,学校进行了以"构建‘和谐共进’的校本教研文化"为主题,以校本管理文化、校本研修文化、校本研究文化以及校本活动文化四方面为内容的实践研究,"和谐共进"体现的是一个团队互助共进的精神需求和工作需求,它的核心指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和谐共进"的校本教研文化在有效提升教师素养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舞蹈教育作为意识形态上的一种文化现象,与和谐社会息息相关,文章简单介绍了舞蹈教育的内容、功能及和谐社会的含义,从舞蹈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方面入手,阐明舞蹈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度重视和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把研究生德育工作纳入和谐社会的视野,坚持以和谐思维审视研究生德育并引领其创新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创建和谐的研究生德育工作,需明确和谐理念对该项工作的积极意义和要求,认清当前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不和谐因素,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当前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环境道德教育对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社会的和谐具有精神支撑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环境道德教育是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从工业文明范式的价值观向生态文明范式的价值观转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西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和谐思想,其内容包括天人合一、人际和谐、和而不同.和谐德育的特征是系统性、整体性、互动性、适应性.为适应和谐社会的建设,学校德育需要做到内容统整、资源共享、管理协调、合力育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人的生态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提高.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全新型的德育理念,它不仅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对环境的自然行为均要进行伦理道德的评价,从而有利于人们摆正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和谐体育是在体育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上,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将各种合理因素进行最优化的组合.和谐体育的宏观理解为体育不仅要促进人身体的发展,而且应促进人的心智、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追求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和谐.和谐体育的中观认识是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系统构建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体系.和谐体育的微观认识是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学生、教材、教法以及教学情境各要素的和谐,从而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的系统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和谐德育是现代德育发展的新理念。在池田大作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和谐德育观,其主要体现在:主张超越性和本真性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本质论,注重培育"内外调和"的人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目标论,强调情感教育、自我教育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方法论,这些思想对我国德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海基础教育要立足于“四个率先”实现的重任,大力推进改革,实现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进行先导性、开创性实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上海基础教育必须大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坚持教育公平,推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和谐,关注与国际大都市定位匹配,推进基础教育促进城市发展的和谐;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诸育和谐;追求教育内容统整,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建设和谐;加强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推进以教育领军人才为重点的师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自身即人格和谐、人际关系即社会群体和谐、人与宇宙自然整体和谐、人类和睦世界和谐四个方面阐述朱熹的“和”思想,指出朱熹“和”思想是儒家一贯提倡的道德和谐、群体社会和谐、整体和谐、世界和谐的辩证和谐观,是以“不同”为前提的多元和谐观,是积极有为的“仁爱”和谐观,故朱熹“和”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中国古代"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和"世界和谐"的思想精华,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相应理念共识;它坚持了中华传统中"仁义道德"、"中庸尚和"、"正心修身"、"天人合一"等精神内核,回应了诸如"道德危机"、"传统发展观的‘代价论'"等造成当今社会不和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现实而有利的条件。中国传统"和"文化必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