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华人经济的崛起以及香港的繁荣,正是香港经过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扬弃和结合而产生出来的香港企业精神的生命力的最好证据。”这是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最近在“中华文化与企业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所作演讲的精彩片断。 在这一世界著名华人聚集的研讨会上,张浚生作了题为《经济奇迹、企业精神与传统文化》的演讲。他首先谈到,香港回归无论在中国现代史上,还是在世界现代史上,都是一件大事。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谈论香港、关注香港、研究香港。  相似文献   

2.
仿佛一夜之间,进出商厦、写字楼的人们忽然发现,原本单调乏味的电梯等候厅和电梯间内,增添了许多时尚的液晶电视,滚动播放着各种品牌广告:轩尼诗洋酒、宝莱雅高级化妆品、最新款的LG手机等,令人赏心悦目。你知道吗?这道“美丽风景”的制造者是一位年轻诗人,凭着一个浪漫想法他居然赚到35亿,一下成了中国颇具传奇色彩的财富新贵。他的“分众传媒”股票,还成了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上中国概念股的“明星”。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穷小子,是怎样创造这一财富奇迹的?  相似文献   

3.
记者:2000年,期刊界乃至出版界的一个奇迹就是《青年文摘》的“喜马拉雅”崛起——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的崛起。月发行量从105万册“疯长”到现在的235万,由此,被业界人士称为“《青年文摘》现象”。与此同时,也使个别业内人士产生了疑惑:说中青社走的是不是“弃书求刊”的策略,甚至有人议论,中青社不再看中做书了,似乎也做不出什么好书来了,确实如此吗? 胡守文社长:(笑)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其原因就是因中青社于1999年提出了在“经营管理上实现由书向刊的重点转移”,这个战略转移的结果怎样已经有目共睹。这里  相似文献   

4.
酒情与酒具     
李白的《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对于美酒的痴情。大家都知道,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与酒相伴,他的诗与酒共存。郭沫若说:“读李白的诗,便人感觉着:当他醉了的时候,是他最清醒的时候;当他没有醉的时候,是他最糊涂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相似文献   

6.
高信 《出版史料》2009,(1):56-60
钱君匋为“书装”的一生 从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漫漫六十余年间,钱君匋先生的“书装”创作承前启后,未曾稍歇,这在现代“书装”艺术家之中,绝对是首屈一指者;而当他甫进开明书店,方涉“书衣”,即出手不凡,作品即为书界认可,约稿求稿者接踵,“钱封面”声誉鹊起,这奇迹,此前无,此后亦无;而当时只有书画大家敢于挂出的“画例”,也被他的朋友们为他挂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柯云路近一年来对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等进行了大规模实地考察,被推为“生命科学”史盛事。他说写小说与研究“生命科学”是他同时可做的两件事,他相信文学艺术、科学、哲学本质的智慧是相通的。 1993年夏季至今,柯云路奔走各地,动员各界知名人士、学者、专家千余人,与他一起参加对数十  相似文献   

8.
内地的贺岁片,冯小刚即使不被称之为“鼻祖”,起码也是一个永远无法绕行的建筑。冯小刚曾在他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写到:“1997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个导演在中国拍了一部贺岁片,神话般地传遍座座城市,奇迹般堆起了票房的金山……”我们不知道冯导演的青春都献给了谁,但可以肯定他的青春有不少都砸在了贺岁片身上。  相似文献   

9.
学徒生涯     
一位美容美体跨国企业中最美丽的总裁,谁曾想她曾经是个右脸有胎记的乡下女孩。一个下工夫决心追求美丽的女人让奇迹发生了……奇迹一,她去除了脸上一大片的胎记;奇迹二,她创立一个跨国国际美容美体企业;奇迹三,她持续让“奇迹”发生在“决心美丽”的人身上。《决心美丽》一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2,(4):149-150
营销背景随着洋酒市场多年培育的成熟及洋酒文化的形成,中国市场对洋酒的需求日渐提高。而同时,市场上高中低端洋酒参差不齐。作为高端洋酒品牌的马爹利,进入中国之后跑马掠地,市场表现很好。因此在马爹利新名士网站上线之际,马爹利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成熟、高收入、高职位,同时又懂得生活和享受的目标潜在客户就新网站进行大规  相似文献   

11.
《心情互联网》是赵广宁的第一本诗集,是爱情诗。他才三十出头。读他的诗,可感悟出其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颇有才气的青年诗人。广宁虽然是学经济管理的,如今干的是经济编辑的行当,却爱诗。在他的诗中多次用“醉”字。可以说,于诗“偏偏我醉”,他“醉”心于诗。从1984年开始发表诗,十多年来,对诗有“永恒的爱”,不停地写,像“是一只黑色的蝴蝶—…·不停地张合”,“音乐里飘着缕缕柔情”,将这柔情溶于诗中,结成了这个集了。125首诗,是情的凝结。爱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爱情诗是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诗歌中,爱情…  相似文献   

12.
李金慧 《出版科学》2010,18(4):54-56
当代图书出版对当代社会文化心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成功、励志类图书的庸俗化出版培植了大众“成功至上”、盲目攀比的社会心理,在客观上使图书出版成为庸俗成功学的始作俑者;生活、健康、养生类图书的泛滥培植了大众扭曲的健康观念开口盲目攀比的生活理念,在客观上成为伪“生命科学”的缔造者;传统文化类图书的过分商业化出版培植了大众追求感官刺激,淡化核心文化、理性精神、哲学意识,以及游戏人生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今年1月27日上午,我受李克强总理的邀请走进中南海,参加他主持的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我向总理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打造文化航母”“实施重点文化工程项目”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记者在河北一些农村采访时发现,旧社会曾风行一时的“巫婆”“仙姑”正在沉渣泛起,他们钻农村医疗条件差而农民没钱进大医院的空子,打起“救死扶伤”的幌子,不少农民沉迷其中,有病不进医院进佛堂,“大仙”们借机敛财,危害严重。一村一“小仙”,五村一“大仙”在河北安新、徐水、容城等县采访时,听当地许多农民说,已经消失多年的“巫婆”“仙姑”等如今又活跃起来,而且队伍不断壮大,几乎是一村一“小仙”,五村一“大仙”。安新县大张庄村一位姓孙的大娘说,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几乎家家办佛堂烧香、“修好”,而能给人看病的也就…  相似文献   

15.
他代表着流行商业时代的奇迹。也是最后一位流行乐界的魔法大师。可他被神化的同时,也在被妖魔化  相似文献   

16.
半年前.在博鳌.郑必坚首次提出了“和平崛起”理论:半年后,当他再次来到博鳌.“和平崛起”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命题。“和平崛起”.并不仅仅是郑必坚个人的思考.而是这个国家对过去25年发展道路的总结.对未来道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黄炯相 《出版史料》2008,(1):105-108
宋原放的名字与“伯乐奖”连在一起,与“中国韬奋出版奖”连在一起,与《出版史料》连在一起……虽然他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出版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先进文化不懈追求的精神和谦虚谨慎、无私奉献的品格,特别是他钟情于《出版史料》的编辑出版工作,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18.
健康长寿是人类最美好的追求 ,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纵观古今 ,那些长寿者大都有一套养生之道。清代的乾隆皇帝可称得上是帝王中的“寿星佬”,活到 83岁 ,仅皇帝就做了 60年。他生前自编了一套 42个字的“长寿养生语”,即 :“齿常叩 ,津常咽 ,耳常弹 ,鼻常揉 ,腿常支 ,面常擦 ,足常摩 ,腹常旋 ,腰常伸 ,肛常提 ,食勿言 ,卧勿语 ,饮勿醉 ,色勿迷。”清代杰出的农学家杨琛 ,一直活到 99岁 ,他在 98岁高龄时 ,还在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研究。他的养生之道是 30个字的“长寿诀”,即 :“心常静 ,骨力劲 …  相似文献   

19.
李剑 《新闻天地》2008,(7):39-41
张庭的美就像初阳般灿烂,春水般柔和,仿佛一首别致的小调,暖暖地波动着大家的心湖。这样可心的美女,身边自然少不了诸多的护花使者。但她却绝少绯闻传出,这在是是非非的娱乐圈不能不说是一个异数,一个伟大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其他言论家,董时进进入我的视野相对较晚,原因无他,他是一位被农学界“借”走的言论家. 言论史上,知名的言论家大多出身报刊社、大学,所从事的专业,大多是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等.从这个“经验”看,董时进算是一位“异类”——他一生心系农业,视农业为毕生追求.或许,也因为此,他成为言论史上被遗忘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