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萌 《兰台世界》2013,(11):128-129
贾宪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创立了贾宪三角以及在增乘开方等方面都作出巨大贡献,曾在朝廷里任过左班殿直.同时,他还撰有《黄帝九章算法细草》9卷,《算法古集》2卷,《释锁算书》等书.  相似文献   

2.
《后汉书》《后汉书》为南北朝时宋范晔所作。今本《后汉书》120卷,分纪10卷,列传80卷,志30卷。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人。他为宦不得志,寄情著述。因遭牵连入狱被杀,年仅48岁。他编撰志的计划未能实现,今本《后汉书》中的志是晋司马彪撰写的,原为司马彪《续汉书》中  相似文献   

3.
段玉裁,字苦膺,号戊堂,(1735—1815)江苏金坛人,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乾嘉学派的中坚。他一生所撰写的书,计有《六书音韵表》五卷,《说文解字注》三十卷,《经韵楼集》十二卷,《周礼汉读考》六卷,《古文尚书撰异》三十二卷,《仪礼汉读考》十七卷……总计他的著作达数百卷之多,在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特别他历时三十年,集一千七百年国学大师之大成,写出了《说文解  相似文献   

4.
田雯 (16 35— 170 4 ) ,山东德州人 ,清朝康熙初年考中进士 ,曾督学江南 ,督粮湖北 ,巡抚江南 ,于康熙二十六年 (16 87)至三十年 (16 91)任贵州巡抚 ,后官至刑部、户部侍郎等职。一生居官廉正 ,体察民情 ,且学识渊博 ,著述颇丰 ,对政治、文学多有建树 ,特别在巡抚贵州的四年任内 ,治黔有方 ,政绩卓著 ,深受贵州百姓爱戴。他把治理贵州的经验总结起来 ,写成《黔书》二卷 ,历述贵州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实为贵州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他的《黔书》二卷与他的《长河志籍考》十卷、《山姜诗选》十五卷、《古欢堂文集》十二卷等俱收入《四库全书》 …  相似文献   

5.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同治间以副贡入曾国藩幕府,参与"剿捻"、查办天津教案等事宜,光绪元年以知州入李鸿章幕府,十年授浙江宁绍台道,十四年任湖南按察使,后出使英、法、意、比等国。薛福成纵览经史,好为经世之学,擅长办理外交。他一生著述丰富,《庸庵全集》收录了他所撰的《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海外文编》四卷、《筹洋刍议》一卷、《浙东筹防录》四卷、《出使日记》六卷、《续刻》十卷、《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十种书。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间,胡正言刻印的图书以纸墨精良闻名于世,除《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和《印存初集》等书外,就知见所及,他还校刻了不少书籍,下边介绍的是其中传本较稀的二种。《精选古今诗余醉》十五卷此书为明末潘游龙选,范文光参,胡正言校,每卷分别由陈珽、顾梦游、郭雍园等十五人各订正一卷,选录唐李白以下至明崇祯间陈继儒诸家长短句,间有选家的评语。卷  相似文献   

7.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撰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辑有《词综》36卷、《明诗综》100卷。他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和他嗜好读书、聚书分不开的。他生前拥有藏书八万卷,其藏书处曰“曝书亭”。  相似文献   

8.
《赵浚谷文集》十卷《诗集》六卷《疏案》一卷附《永思录》一卷,明平凉赵时春撰。其书传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及《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稿》等著录有  相似文献   

9.
刘梦溪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学术丛书“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已有《严复卷》《蔡元培卷》《章太炎卷》等21卷面世,《钱穆卷》等14卷,也将于近期陆续面世,全套书约计3000万字。 这套书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文学、考古等诸多人文社科领域。编委和各卷编校者皆为当代著名学者。“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有如下几个编纂特  相似文献   

10.
清代黄本骥为湖湘著名学者,他一生涉猎广博,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目录学等方面均有所成就。其《避讳录》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从周至清的避讳现象,对避讳研究有筚路蓝缕之功。该书性质多样,不仅作为类书被载入《八千卷楼书目》等书中,亦被《中国古籍总目》等书归入史部政书类,被《书目答问补正》等书划为谱录等类目。《避讳录》蕴藏着丰富的学术价值,除用以避讳研究外,还可运用于古书的校勘、辨伪、鉴定和考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二十四史》究竟有多少卷?翻开《辞海》,把所列各史卷数相加,共三千二百五十九卷,查《辞源》,说是总计三千二百四十三卷,但把所列各史卷数相加,却是三千二百四十卷。《文史工具书手册》说是三千二百四十九卷,《史学常谈》说是三千二百五十卷。《二十四史》是我国著名史书,为何连有多少卷也说不清呢?分歧主要在《后汉书》、《魏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明书》这五部书的计算方法不统一。关于《后汉书》,《辞海》说有一百三十卷,《辞源》说是一百二十卷。实际上,该书有纪、传九十卷,志三十卷,而无年表。由于其它各史一般都有年表,宋人熊方补写了年表十卷。  相似文献   

12.
1 为什么要修《四库全书》 盛世修书,这是中国的传统。宋太宗命令大臣学士修《太平广记》500卷、《太平御览》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宋真宗进一步继承这个传统,修《册府元龟》1000卷。称为宋代四大书。明代永乐皇帝诏修《永乐大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非常值得骄傲的一部大书。清代康熙皇帝诏修《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成亲王胤祉让他的门客陈梦雷修了一部10000卷的大书《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四年用铜活字排印5020册。  相似文献   

13.
《太平广记》卷三八录“李泌”一条,言出《邺侯外传》,宋曾■《类说》卷二录二十五条有关李泌事,言出《邺侯家传》。又商务印书馆排印本《说郛》卷七、宛委山堂本《说郛》卷一一三分别收录《邺侯外传》一卷,清钱谦益《钱注杜诗》中亦屡次引用《邺侯外传》文,台湾昌彼得《说郛考》一书,对《邺侯外传》有如下说明:  《古今说海》、《历代小史》、重编《说郛》卷一一三收有《邺侯外传》一卷,题李繁撰。其书盖自《太平广记》卷三八录出,与《家传》实非一书,而作李繁者,非也。  昌氏考定《家传》与《外传》并非一书,《外传》作者…  相似文献   

14.
隋文帝统一全国建立隋朝以后,求遗书于天下。他下诏:献书一卷、赉(赉:赏赐、赠送)绢一匹。当时有个叫刘炫的人,就辛辛苦苦、日以继夜地写书,你不要以为他是搞“创作”,而是在造伪。果然,不久他就造出《连山易》、《鲁史术》等伪书一百卷,恭恭敬敬地献至官府。那个当官的,是个不学无术之辈,不管刘炫所献的书是真是伪,居然给了他一大笔奖赏,他因此而发了一笔不小的财。  相似文献   

15.
元代政府机关很重视刻书事业,中央机关刻书者有兴文署、艺文监(包括艺林库、广成局)、太医院等.地方的各路、府、州、郡县儒学和书院也大量刊刻古书.由于官家倡导刻书在先,故私家、书坊刻书也随之风行全国,使刻书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元代湖南的雕版印书事业,一承两宋遗风,二仰中央倡导,时间虽只九十余年,仍刊刻了一批古书.留存于今者有茶陵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增补六臣注文选》六十卷、《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尹文子》二卷、《说苑》二十卷.清泉(衡阳)刘祥卿刻本《新编孔子家语章句》十卷.  相似文献   

16.
91种书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 第八届中国图书奖12月21日在京揭晓,《毛泽东之路书系》、《走向市场经济丛书》、《高技术战争论》、《清代全史》等91种书获奖。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和《胡乔木文集》第三卷出版《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和《胡乔木文集》第三卷日  相似文献   

17.
《曝书杂记》算得上是文献学领域的一种名著了。虽然自二卷本问世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六年之久,但对这部著作的属性问题,人们的看法却还是有歧异的。近年国家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的文献学分支中,《曝书杂记》是被分编委会定为“校勘学专著”的。这种看法是有所自的,早在百余年前,曾国藩作《海宁州训导钱君墓表》时,就论定钱泰吉的学术工作是“校古书”,并认为他著《曝书杂记》,作用在“以发其(校书工作之)凡”。散文家王拯撰《嘉兴钱先生家传》,也认为他一生的业绩是“勘订于四库名籍几编”,也提到《曝书杂记》,以为著此书  相似文献   

18.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南唐清辉殿学士张洎奉命使宋,纪录宋典客、左补阙贾黄中谈话,撰成《贾氏谈录》一书。此书虽记唐代琐事,又仅一卷,“篇帙无多,然如牛李之党其初肇衅于口语,为史所未及,而《周秦行纪》一书,晁公武亦尝据此录以辨韦瓘之诬。他如兴庆宫、华清宫、含元殿之制,淡墨题榜之始,以及院体书、百衲琴、澄泥研之类,皆足以资考核,较他小说固犹为切实近正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一三“小说类”  相似文献   

19.
祁承(火業)(1563~1628),字尔光,号夷度,又号旷翁、密士老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是有名的学者,编著有《国朝征信录》二百十二卷、《淡生堂余苑》六百零四卷和《淡生堂集》、《淡生堂藏书约》及《淡生堂藏书目录》等著作。后两书对后世影响颇大。祁氏是浙江绍兴人,家有祖传藏书,从小喜欢看书,自十五岁起即嗜书入迷。他自述说:“及舞象而后,更沉酣典籍。手录古今四部,取其切近举业者汇为一书,卷以千计,十指为裂。”他喜欢收集图书,常在刻书业发达的武林购买图书,“遍访坊肆所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史料》2005,(3):34-37
著名编辑家王仰晨先生于2005年6月12日去世,享年八十四岁。从十四岁当学徒算起,他在印刷和出版行业工作了七十年。曾在上海、昆明、重庆、桂林、烟台、大连等地的印刷厂、书店、报社工作,历二十余年,做过排字工人、校对、编辑和工务主任等;从1943年参加新知书店到1956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并持续到离休以后,历时近五十年,任小说组组长、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等。经手编发《青春之歌》、《平原枪声》等小说作品,主持和参与十四卷本《巴金文集》、十六卷本《鲁迅全集》的编辑工作,协助童怀周编选、出版了《革命诗抄》和《天安门革命诗文选》。离休以后,主持编辑了二十六卷本《巴金全集》和十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主持和参与编辑了四十卷本《茅盾全集》之中的二十五卷及《瞿秋白文集.文学编》六卷。1987年4月获首届“中国韬奋出版奖”。作为资深编审,他在工作中与众多的作家、学者有通信联系。曾结集出版过《巴金书简——致王仰晨》一书。这里选录了唐、钟敬文、叶圣陶、黄源、赵家璧、楼适夷、杨沫、陈原、萧乾等人致王仰晨的部分书信,用以缅怀逝者,同时从中可以折射出这位老编辑的人生一斑。选入的信件按时间顺序排列,由海客甲提供并注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