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淮南书局始建于同治八年,是晚清较有影响的官书局之一,由两淮盐运使署管理,地位特殊。刻书60余种,以经部、史部为主,以扬州地方文献、扬州学者著述等为特色。曾国藩、方濬颐、洪汝奎、何绍基、莫友芝、莫绳孙等人对书局的建立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淮南书局可称清代扬州雕版刻书的最后辉煌,所刻书质量在晚清各局中应属上乘。本文首次全面探讨淮南书局创设的时代背景及其刻书活动与成就。  相似文献   

2.
官书局是清中后期重要的地方官府出版机构,在中国出版史、文化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光时期金陵、淮南、浙江、崇文、江苏五大地方官书局联合刊刻《二十四史》是晚清官书局的重要出版活动,本文在揭示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历史背景、刻书缘起、各局之间具体分工的基础上,分析了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版本特征及其成因,总结了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19世纪中叶,清政府在各地设立书局,刊刻传统经典著作,试图传播正统的价值观念,重建清廷的统治权威。咸丰九年(1859年),胡林翼在湖北设立书局,刊刻《读史兵略》、《弟子箴言》等书,开晚清地方书局之先河。此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马新贻、左宗棠等地方大员在各地纷纷设立书局,如金陵书局、广雅书局、江西书局、浙江书局、正谊书局等,刊刻因战乱焚毁的经典书籍。这是他们为恢复地方名教、复兴地方文化事业的自觉行为,由此传统文化再次勃兴。然而,书局的运行、书籍的刊刻,均需要大量的费用,书局的经费成为地方官员关注的内  相似文献   

4.
李素华 《兰台世界》2016,(14):152-154
清末同治光绪时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创办官书局的浪潮。贵州官书局虽然创办较晚,但得益于时任贵州学政的晚清著名维新思想家与教育家严修创办和积极经营,对贵州的文化发展和近代化思想启蒙都作出了较大贡献。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贵州官书局的历史沿革、特点特色和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5.
晚清官书局的出现在近代出版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在近代出版史中往往是易被忽略的一隅。邓文锋《晚清官书局述论稿》一书是目前唯一一部详细解读晚清官书局的专著,通过此书,我们可以透视晚清官书局发展的概貌,了解其在晚清文化典籍保存与传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各省督抚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纷纷开设书局,以刊刻经史子籍,振兴封建文教。而向来学者,多以晚清官书局为曾国藩所创立。如近人刘声木《苌楚斋续笔》中说:“同治年间,曾文正公国藩踵前代南监本、北监本之例,创立官书局。”①况周颐《蕙风簃二笔》云:“咸丰十  相似文献   

7.
由叶再生主编的《出版史研究》第二辑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本辑的主要内容有:邹振环的《晚清西书中译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叶再生的《十年内战时期苏维埃区出版简史》,江澄波的《晚清江苏三大官书局刻书》,汪家熔的《二十四史  相似文献   

8.
晚清地方督抚与近代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从地方到中央兴起了创建公共图书馆的热潮,本文通过端方、张之洞等在近代创建公共图书馆过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说明晚清督抚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事业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浙江书局是晚清官办书局中规模较大、刻书最精的刻书机构之一,刊刻了大量经史子集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图书典籍。浙江书局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编辑校勘队伍,依托浙江藏书家和藏书楼众多的优势,再加上有充裕的刻书经费作保障,其所刻图书以精品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0.
陈晓荣 《兰台世界》2012,(10):47-48
民国时期,"私发"的小区域货币一直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打击查禁的对象。但总体上这些政令的实施效果不佳,多数仅流于形式,甚至成了一纸空文。本文将重要分析晚清及民国各主要时期中央及地方查禁私发纸币的政策得失,以及"令者自令,发者自  相似文献   

11.
晚清的中国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力量中艰难前进,出版业也经历了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传统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官书局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鸦片战争的失败与太平天国运动,迫使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同时反省自身传统文化,主张经世致用的中国知识分子利用出版重建传统文化秩序,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曾国藩通过创设金陵书局和  相似文献   

12.
局本     
《津图学刊》2004,(3):60-60
局本指清代各省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本。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之后,以曾国藩创立的江南官书局为起端,先后有淮南书局、苏州书局、浙江书局、崇文书局、思贤书局、江西书局、存古书局、皇华书局、福州书局、广雅书局、云南书局、山西官书局等相继建立。这些官书局是清代以前历朝所没有的。在晚清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些官书局刻印过不少书,还联合刻印过一些书,如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等。有些书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像浙江官书局校刻的《二十二子》,金陵书局张文虎校刻的《史记》,就都很有名。局本  相似文献   

13.
梳理晚清时期中文期刊的萌芽及其历史发展,介绍晚清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中文期刊,研究晚清期刊在西学东渐以及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维新时期,张之洞与维新报刊之间的互动交往表现出了五种方式,在这复杂的互动交往过程中,对于报刊是什么这个问题,中央与地方之间尚未形成一致的认知和控制体系。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地方督抚们在晚清"督抚擅权"与"中央集权"的权力结构下,在与维新报刊的交往过程中以督抚利益为基础,并扮演着核心的交往角色。整个交往秩序体现了极其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并缺乏制度、法律等清廷制度体系的参与。交往秩序显得离散和无序,形成了一套具有晚清特色的报刊交往格局。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是中国最风云变幻、社会最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由一个封建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本文主要研究晚清经济制度的建立,对认清晚清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建平 《历史档案》2007,(2):92-96,91
晚清以来民间报刊大量涌现,并出现了报业专业化的趋势.随着清末"新政"的进行,新式官报随之兴起,成为发布公文、命令、政令的重要载体,而且成为大众传媒.就直隶而言,直隶地方政府在地方官报的创办、资金的投入及发行等方面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使直隶地方官报不仅在形式上进行了较大改革,而且在内容上有许多创新.  相似文献   

17.
张艳 《图书与情报》2004,(4):24-26,48
晚清咸同时期,兵燹连年,传统藏书业遭到空前破坏,官私藏书被毁烧散佚。为了恢复封建文化秩序,重振士气人心。清统治者出台了新的图书出版政策,积极支持地方封疆大吏创办官书局,出版经史典籍。此为晚清文化一件大事,也是传统出版业的最后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有大量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在传教过程中,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为中国培养了英语人才。这些英文人才又为晚清的社会变革贡献了力量。本文着重探讨晚清时期传教士在英语教育中的历史贡献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晚清时期最早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开始回顾,介绍了这个时期内每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期刊,梳理晚清期刊的萌芽及其历史发展,可以认知晚清期刊对于西学东渐与学术研究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金陵书局是晚清设立较早、影响较大的官书局,多有论者论述,但有些史实仍需辨析.本文结合相关地方志和有关文集、书信、日记等文献资料,以及《中国古籍总目》的著录和查考刻本,进一步论述了金陵书局的创设经历了由私到官、由临时到常设的过程,考察了金陵书局与聚珍书局的关系,进而重新审视曾国藩与李鸿章对金陵书局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