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腐朽、没落的晚清王朝为维护自身统治,推行新政改革.其中,随着诸项新政措施在东北施行,推动了近代东北司法管理机构的设立及完善.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专门化色彩的机构的设立,推动了东北司法管理机构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陈竹君 《兰台世界》2012,(22):19-20
袁世凯是清末创办地方警政的代表人物。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被清政府委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重任,在直隶创办警政,内容包括设立警察机构、制定警察规章、举办警察教育等各个方面。在此期间由袁世凯创办和提倡的各种形式的警察教育成效显著,对我国近代警察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一、袁世凯在直隶创办警察教育的背景清末直隶省警察教育,是在新政初期清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与近代藏书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近代藏书楼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措施之一。近代藏书楼是在中国古代藏书楼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图书馆文明而建立起来的,联结了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末新政倡行图书馆的立场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玉红 《图书与情报》2006,(4):122-125,131
清末新政日寸期,官方为获得新政需要的社会基础,强调民众素质的重要性,推行社会教育,并把图书馆建设视为社会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这种在开启民智、普及教育立场上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有其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对近代图书馆事业也有重要的贡献:广泛宣传了近代图书馆的观念,推动了近代图书馆的普及建设,强化了近代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李闯 《北京档案》2020,(5):50-53
在清末新政改革的浪潮中,法律教育一度骤然升起并逐渐引起国人的重视。创办于1906年的京师法律学堂,作为近代中国设立的第一所中央官办的法律专门学校,在中国近代法律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它的创办堪称中国近代法律改革的一大创举,不仅是配合新式法律创制与实施的必要举措,更成为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良好开端。在清末民初二十余年间,法律教育盛极一时,曾有一枝独秀之地位.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的奉天省,各行各业都在洗刷着日俄战后带给社会及民众的耻辱,上层的政府官员们深深地感受到兴国必须重教,各地的办学机构风起云涌。1928年8月,奉天成立了同泽新民储才馆,馆址择定于北关外。东北自开发以来,百姓杂居,人满为患,诉讼案件日渐增多。而“东北司法人才,素感缺乏,关内人士,率因道遥俸薄、裹足不前,以故东北一隅,昔年悬缺待补者,即不在少数。”为了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造就更多的专门人才,东北法学研究会曾多次上书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张附丽,请求设立司法补助办学机构,以缓解当今司法人才奇缺的现状。而此时,最高法院东北分院院长孔昭炎,也在积极地为此事的顺利进行出谋划策。孔昭炎等许多法学专家普遍认为:“东北法界,  相似文献   

7.
1906年11月7日(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廿一日),清廷颁布了改革官制的上谕,宣布:"刑部著改为法部,责任司法;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1]开始了中国司法近代化的变革.司法制度的变革一方面是司法机构的变革与独立,另一方面是司法人员及其素质的更新.在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设立了众多相对独立的司法机构,即法部、大理院、各省提法司和各级审判厅、检察厅;同时也加强了对法官的培养、选拔和任用.有关司法机构的设置,学界阐述已经很多,但对法官的培养、选拔和任用问题,学界鲜有论及.现将后一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传入我国后,基督教青年会在全国范围影响力日益加深,在东北地区发展尤为蓬勃,基督教青年会对东北近代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人唐代在中央设置藏书管理机构,全国设立学校,推行科举制度,大力倡导宗教,以及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等行政措施方面,探讨了其对藏书繁荣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政”与教育改革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新政”,由于自身难以克服的许多矛盾而破产,但实事求是地说,“新政”的某些措施对于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尤其以“兴学育才”为中心内容的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勃兴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本文就管见所及,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教治教育史的同仁。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是在清末新政中产生的,并形成了公共图书馆运动.教育改革的发展,新学堂的不断创建,加快了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独立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是近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政治体制等因素的不同,中西方档案管理机构发展的历史差异明显:我国档案管理机构往往成为最高行政机构的一部分,工作内容与历史图籍管理混同,而西方在分散的政治体制下,档案管理机构各自为政、相互独立。这些档案管理机构发展的历史差异深刻影响了中西档案事业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关内向东北的移民在中国移民史上所占的分量极重。而近代东北铁路网的形成,不仅为移民提供了新的出行方式和路径,使其能够深入东北腹地并就近分散于铁路沿线,而且相关铁路优惠政策的推行,减轻了移民的经济负担,助推了移民运动的高涨。近代东北铁路对关内民众向东北移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韩涛 《历史档案》2011,(3):79-90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日(1906年11月6日),清廷颁布官制改革上谕,其中规定:"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这一上谕,拉开了晚清司法改革的序幕,从法律上宣告了晚清全国最高专门审判机关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有近代意义的最高法院,它的设立,打破了传统行政权力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司法权在近代国家机构中谋得了一席之...  相似文献   

15.
1908年北京内外城的人口与统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1960年以后是短暂而独特的时期。“庚子事变”和新政等事件改变了近代中国及北京的历史进程,使传统社会加速解体,近代城市社会初见端倪。在多种社会经济要素中,城市人口是体现近代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是反映城市状况的基本要素;而近代城市人口统计亦自1906年开始实施,为认识近代人口与城市变革提供了必要条件。一内外城人口分布作为社会变革的结果、作为清末新政的内容之一,朝廷最早在北京实行了近代警察制度,自19O6年起在内城开始了人口统计,①至19O8年建立了规范化的户口统计和日常内口登记管理,形成…  相似文献   

16.
管学大臣是清末"新政"新设的一个朝廷要职,掌管全国教育事务。近代著名洋务派和维新变法人士张百熙在任职管学大臣期间,力主近代教育改革,重建京师大学堂,尤其关注学校德育工作,对近代中国德育教育发展进步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7.
张静  黄伟 《兰台世界》2014,(11):126-127
管学大臣是清末"新政"新设的一个朝廷要职,掌管全国教育事务。近代著名洋务派和维新变法人士张百熙在任职管学大臣期间,力主近代教育改革,重建京师大学堂,尤其关注学校德育工作,对近代中国德育教育发展进步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在中央实行司法与行政的分立制,设司法部、司法行政部等专司司法行政的管理机构,掌管全国的司法行政事务。辽宁除司法筹备处外,没有专职司法行政官员,一般由受特别委任监督司法行政的地方行政长官与兼理司法行政的法院院长兼任,实际上基本实行法院兼管司法行政的合一制。  相似文献   

19.
赵丽英 《兰台世界》2012,(21):43-44
经济制度改革是清末民初新政改革中,较有成效的一个领域,尽管在新政改革的制度制定和具体运行中存在着官府失职、管理匮乏、执行力弱势等问题,清政府的经济行为趋于被动,但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天津于1902年仿效西方创建了中国近代的新式警察,此后天津警察开始履行审理治安案件的职责,此举突破了中国传统的行政与司法一体的政体结构,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内的行政权与司法权、立法权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