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书·礼志》是关于古代礼仪制度之重要文献.此书之中华书局点校本有少量文字讹误,今就其较重要之处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摒除了以往各种版本《宋史》中的大量讹误,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的《宋史》版本。但金无足赤,现行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中仍有失校或校勘失当的情况。笔者因长期与《宋史》打交道,发现现行点校本《宋史》中有一些人名失校或校勘失当,以下试一析之,以求就正于专家。刘旰与刘旴《宋史》卷6《真宗纪》载:"[至道三年八月]庚申,西川广武卒刘旴巡检使韩景祐,招安使上官正、钤辖马知节讨平之。"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有《刘元卿传》,载:"元卿,字调父"。结合诸种材料,可证"调父"当作"调甫"。  相似文献   

4.
《宋史·礼志》虽是现存古籍中记载宋代礼制最为系统和影响最大的专篇,但其中也存在不少讹误,这自然大大影响了其可信度与史料价值。据《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玉海》《文献通考》等文献的相关记载,发现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宋史.礼志》仅职官记述讹误就多达11处,本文逐一予以考证。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近日,中华书局推出了年度最重点的一部书:点校本《史记》(修订本),这是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的第一个面世成果。"二十四史"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共计三千二百七十九卷,约五千万字。它记载了我国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迄明朝灭亡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介绍说,修订本延续点  相似文献   

6.
《诗经原始》的初刻本为陇东本,后来有云南本,目前通行的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云南本、点校本与陇东本在文字上多有不同。这些不同,有些是云南本和点校本有根据的校改,有的则是新产生的误文。点校本中的有些误文与云南本文完全相同,是承袭云南本错误所致。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本《四书集注》点校精良,为30年来学界权威流行之读本,然其中亦有一二疏漏处,实为各家点校本之通病.本文拟以中华点校本为中心,就该书引文句读、行文句读、人名误漏、校勘疏忽、分节不当诸方面提出30余则疑问,以就教于方家.盖诠解《四书》,虽本无定则,然《集注》之点校,实应以忠实朱子原意为准的,故须参照朱子思想及《语类》等相关论述.至于版本校勘,更须参照宋元以来《集注》注释之本,中华本于此二者似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8.
整理/  何凯 《出版广角》2014,(14):41-43
正经过10年布局,中华书局数字化发展战略初见成效,自主研发的大型数字出版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于6月10日在京举行捐赠开通仪式暨发布研讨会。研讨会上,中华书局向国家图书馆进行了捐赠。《中华经典古籍库》是中华书局版点校本古籍的首度数字化,收录包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资治通鉴》等经典系列在内的权威整理本,一期收录300种,计2亿余字。产品不仅提供了保留全部整理成果的数字文本,更实现了文本与原书图像的一一对照,并能自动生成引用格式,除支持全文检索外,还添加了独具特色的人名异称关联检索等。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兵志》是诸版《明史》中版本最好的一种,但点校本《明史·兵志》在形成之时,由于受历史条件制约,也难免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与中华书局两位编辑同仁张忱石、许逸民合作,编撰《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选辑有关唐人传记之书八十六种,其中即有《旧唐书》、《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我们在采用这两书时,将两书互校并与他书比勘,发现人名讹误者甚多,后就由我起草,合撰《两〈唐书〉校勘拾遗》一文,刊于《文史》第十二辑(1981年9月)。此文就两《唐书》之人名错误及互异,举有八十馀例。此后,八、九十年代间,又见有若干论文谈及两《唐书》之误者,如卞孝萱《新版点校本〈旧唐书〉校正一百例》,丁鼎《两〈唐书〉校读札记》,吴在庆《读新旧〈唐书〉札  相似文献   

11.
邵春驹 《图书馆杂志》2011,(4):95-96,54
中华书局点校本《梁书》于文字校勘用力甚勤,实为迄今为止之最佳版本。然其中仍有可商之处。今仅就其若干职官名词之误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六二《五行志》日:(太平兴国)九年,扬子县民妻生男,毛被体半寸馀,面长、顶高、乌肩、眉毛粗密,近发际有毛两道,软长眉,紫唇,红耳,厚鼻,大类西域僧。至三岁,画图以献。~①点校者于此条未出校勘记,然实有两疑误之处:其一,"乌肩"当作"鸢肩"点校本《宋史》之底本系据百衲本影印元刊《宋史》,且参武英殿本及浙江书局本作了校勘。  相似文献   

13.
《左传》、《史记》、《汉书》都是重要的大部头的古籍,点校工作的分量很重。而《左》《汉》素称难读,疑难不免更多些。这里据三书点校本(《左传》为上海人民出版社本,《史记》《汉书》为中华书局本)的标点问题,就其可商榷处,略作解释,以就正于原点校者,并供在大力开展中的古籍整理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太平寰宇记》曰:《武昌记》云:"隋开皇九年,黄普授桂州刺史,不得到任,领五百户住阖闾城。使人韦取东界江州废永兴县,别置永兴县,至十一年,使人牛弘并永兴县入富川县;十八年改富川县为永兴县,居高陵故城。唐大历十三年,观察使吴仲孺以县在东北角,百姓往来隔山湖,奏移居富池深湖侧。(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308页)  相似文献   

15.
明初宋濂等人纂修的《元史》,是公认的研究元代历史最基本的史料之一,但由于成书仓促,且出于众人之手,纰漏甚多,又为历来史家所非难。1976年,凝结着两代学者研究心血与成果的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问世,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元史》本子。然而,中华书局本《元史》只校订史文的讹倒衍脱,不涉及史实的考订。为了使人们更好地利用《元史》,也应对《元史》中史实的讹误予以厘正。本文即是对中华书局本《元史》土土哈,不忽木两位列传人物事迹记载疏误的订正。文中每订误一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校勘方面主要依据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不取各本参校,不出校勘记。因此,有一定局限性,讹误衍脱在所不免。本文专就衍、脱二类作一校勘举正,衍者删之,脱者补之。一,衍文:《五帝本纪》:西至于流沙。正义:济,渡也。《括地志》云:"居延海南,甘州张掖县东北千六十四里是。"(1/1/12)按,"济,渡也"三字为衍文,《史记》正文无"济"字,无须解释。或许正义以"济渡也"解释"流沙",但"流沙"并  相似文献   

17.
《旧唐书》具有保存史料原貌的优点,但在编纂与传刻中多有文字讹误,虽有中华书局点校本,但疏漏甚夥。《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中之《(旧唐书)辨证》,是武秀成花十馀年工夫完成的,分九个专题,共三十馀万字,多有独到见解和重要发现,例如改正该书系时讹误约四百条,订补《旧志》讹脱近百处,以及对点校本误校的分析等,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今后研读《旧唐书》者所必备。  相似文献   

18.
南宋洪兴祖所撰《楚辞补注》,保存了自汉至南宋一千余年的《楚辞》注释与研究成果,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楚辞》注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白化文先生领衔整理的点校本《楚辞补注》,为阅读、研究该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点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讹误。在吸收了俞明芳、黄灵庚、叶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版《明史·艺文志》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近来发现其中错讹30余条,兹将前人未曾指出的13则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90年7月版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的《张耒集》乐府部分的《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池。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新裙裹鸭儿。"为误收唐皇甫松《采莲子》二首之一(见《全唐诗》卷三六九第4154页),仅"池"作"迟","新"作"红"二字异。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卷一一五五第13031页张耒集沿袭其误。又《全宋诗》卷六一七第7321页李观集《渔父二首》之一:"八月九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