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在吸收春秋名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后世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一统论"。本文主要介绍了董仲舒政治思想的核心"大一统"论的提出背景,提出内容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统一文献版本的社会原因 1.政治原因 汉朝初期并没有随着政治大一统而致力于思想的统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提出为了息异说、一统纪、名法度、知所从,就必须统一思想.这样的建议符合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很快被接受并付诸实施.从此儒家定为一尊.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以天道为其政治理论的逻辑起点,据汉初的社会具体情况,提出了以"大一统"为意旨的系列政治思想。本文基于社会控制理论,从社会控制的主体、客体、途径与目标等方面重新对董仲舒政治思想进行了梳理与厘清。董仲舒以"天"作为社会控制的主体,为了维护君主统治的合法性,他主张"君权神授"进而先验地推出作为"天子"的君主是社会控制现实的主体。董仲舒否定先秦儒家的共同人性论,提出了"性三品"的等级人性论,将具有可教性的"中民"设定为了社会控制的具体客体。社会控制的整个运行机制则是君主通过"德治"等社会控制途径教化"中民",广大民众在恪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中获得社会秩序的稳定,并以此达到异化的王道盛世即"大一统"的社会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4.
牛永振 《兰台世界》2016,(2):135-137
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以西汉初期政治社会背景为出发点,根据汉武帝的册问,提出了他的政治主张。扼要地说,包括在皇权问题上,树立"天"的权威来限制皇权;在政治方向上明确任德去刑的更化目标;配合他的"德主刑辅"的儒家政治理念,在人民生计问题上提出调均原则,在政府机构人事问题上主张任贤,在大一统国家政治指导思想上要求独尊儒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儒家显学地位的奠定者——董仲舒的政治思想为切入点,在探讨儒家政治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之上,阐述了董仲舒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重点研究了董仲舒政治思想对汉朝政治、法律以及治国方略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从《史记》的体例结构、内容安排、思想阐述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司马迁的大一统政治观。司马迁的大一统政治观也是顺应了秦汉以来的时代潮流,是对当时历史形势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先是由董仲舒提出的。他以儒家思想为主,兼采阴阳五行家、法家以及西周的天命神权等各种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法律思想因素,将汉代封建法律提高到比秦代更为完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卿云  梁芷铭 《兰台世界》2013,(10):64-65
本文分别从《史记》的体例结构、内容安排、思想阐述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司马迁的大一统政治观.司马迁的大一统政治观也是顺应了秦汉以来的时代潮流,是对当时历史形势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战乱结束的同时也带来了百家争鸣时代学术繁盛景象的结束.为了便于对这一庞大帝国进行统治,秦始皇一方面推行整齐划一的政治与文化政策,特别是文字的统一为以后出版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着力推行法家的治国思想,禁绝诗书,以吏为师,对出版、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总之,针对这样一个破坏与建设并存的时代,有专家认为,对所谓的"焚书坑儒"事件也应该重新认识,这纯粹是一个政治思想上冲突的表现,将"焚书"和"坑儒"事件合并,容易使人迷失当时的真相.  相似文献   

10.
汉代独尊儒术,使儒学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思想基石.本文对学说推动者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及他所提出的天人感应论作一探讨阐述.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儒学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天人感应论备受争议,至今仍受到许多人的批判。本文从汉代的社会现实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作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辅佐秦王实现大一统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李斯的政治作为和思想对于秦朝的建立、巩固、发展和灭亡都起了重要作用。以其政治作为为例,分析李斯的政治思想对于多角度评价李斯,研究秦代法家政治思想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元会仪"始于汉初,最初是为了体现皇帝的尊贵而设立的年度盛大朝会,汉代"元会仪"将"礼""、乐""、政"相互融合,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性活动,还体现了我国古代浓厚的音乐政治论思想。本文介绍汉代"元会仪"的来历和主要的步骤,分析其蕴含的音乐政治论思想,并着重揭示其中的"礼乐"和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哲学、社会、政治、学术等方面的观点,对汉武帝的施政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政期间,他揭露时弊,力主改革,务实求治.本文旨在对董仲舒丰富的吏治改革思想作一梳理,并初步探讨它在历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魏彬 《兰台世界》2013,(12):51-52
作为辅佐秦王实现大一统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李斯的政治作为和思想对于秦朝的建立、巩固、发展和灭亡都起了重要作用.以其政治作为为例,分析李斯的政治思想对于多角度评价李斯,研究秦代法家政治思想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德主刑辅"是汉代思想家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和儒家的纲常伦理体系为基础提出来的法律思想。作为汉朝的立法思想",德主刑辅"思想对于汉朝的刑罚执行制度、刑罚原则以及刑事政策制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一生中的教育思想建树颇丰,其中最核心的是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理论思想。本文将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产生的基础、重要特征及其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天人感应思想学说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学说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且对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崔文君 《大观周刊》2012,(6):15-15,2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我国古代思想发展之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历史事件是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它带着时代性应运而生.同时又深深影响着自此以后的各个时代。它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所谓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道策问,一拍即合。其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一样.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天人感应”思想学说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学说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且对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