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黔西北彝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异彩纷呈的彝族文化,大都记录在钞本文献里。立足黔西北彝族文化和钞本文献的生存现状,从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人类文化创造性和多样性的角度提出活态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对当下保护和传承彝族钞本文献及其内容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语料库构建类型不是单一的,本语料库的构建方法从语料调查到文本生成,都要以科学的原则与彝族地方历史文献实际相结合;本语料库不仅为学科研究服务,而且有利于濒危彝族钞本文献的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黔西北彝族钞本文献插图绘画具有独特、地域、宗教、历史、艺术等特性,是源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潜意识表现及其族群发展过程中反映自然的意象或朴素的哲学观念。形象、简洁的笔划和色彩表现手法,让欣赏与思考不再单纯。  相似文献   

4.
彝文古籍文献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是一种人类艺术的记忆符号和文化记忆象征。彝文古籍文献具有彝族人民特有的文化艺术特征和民族传统文化意蕴,蕴含着鲜明的神圣与世俗双重属性之民俗文化特征。古籍文献是一种传承与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记忆符号,其书面古籍文献具有书面文献文化记忆功能,口碑古籍文献具有活态传承与传播彝族文化的记忆功能。研究彝文古籍文献的文化记忆,对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彝文古籍文献文本内容为案例,探讨彝文古籍文献的婚姻文化、丧葬文化、毕摩文化、祖灵崇拜文化等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5.
彝族毕摩文献作为古老的彝族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文学艺术的记录,对于研究宗教学、古文字学、人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誉为“嵌镶在彝族文化中一颗瑰宝”,享有世界声誉。自去年美姑县举办首届中国彝族毕摩文化节以来,从省、州档案局到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毕摩文献的抢救整理工作,要求美姑县档案馆一定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文献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是民族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所在.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州的图书馆应当担当起重任,做好彝族地区图书馆彝族文献的挖掘、拯救、收集、整理、加工、翻译和保护开发利用,这是民族地区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云南彝族土司档案是重要的彝族史料和文献遗产,其编纂出版历史悠久。近年来,云南彝族土司档案的编纂出版进展较大,检视这类档案的编纂出版工作,有助于业界同人发现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编纂出版受思维惯性和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大多关注和重视几个彝族大土司的档案史料编纂出版;文献收录局限于当地土司衙署及土司后裔遗留下来的档案资料,视角单一;专题性编纂成果偏少。针对这些问题,相关单位应系统摸底调查和收集复制云南彝族土司档案史料,编制云南彝族土司档案文献总目,加强对云南彝族土司档案文献的文本挖掘和分析,建立馆藏土司档案题名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以推进云南彝族土司档案编纂出版,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毕摩文献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188.25万,占全州总人口的44.4%。自治州内彝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古朴动人。大小凉山地区因地理环境的封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故而保留了大量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彝族原始风貌的毕摩文献,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9.
《林屋山人漫稿》是宋元之际著名学者俞琰的诗文集,今传有清钞本数种。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钞本中,出现作者去世以后的年号,致使此书被认定为伪书。但笔者查阅国家图书馆藏三种清钞本,发现皆未出现作者去世以后的年号。再考察俞琰其它著作所载的生平活动、交往人物以及学术兴趣,不难发现这些方面的内容与《林屋山人漫稿》都可以互相印证。因此,将此书断为伪书并不准确。考证清楚此书的真伪,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考订俞琰的生平经历,还对正确使用宋元诗文文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彝族文献类型多、品种杂、数量少、分布广的特点使征集工作较难,而做此项工作却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中笔者对楚雄州彝族文献征集的意义、范围、现状及征集的方法、对策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彝族石刻历史档案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一种特殊载体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在内涵和外延上,它与彝族古籍文献、文物等,存在着一定的重合和交叉,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书史记事。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充分吸收了《四库全书总目》的精华,是重要的古典目录学著作.学界目前对《简目》文渊阁钞本、文津阁钞本缺乏应有的研究.通过比勘,可发现两个版本为同一系统,相似颇多,而津钞本文字讹误较多,价值不如渊钞本,但皆可校正通行本《简目》的许多讹误.  相似文献   

13.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镶嵌在彝族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文章调查研究了现存毕摩文献的种类、分布及其文化价值,就如何对其加以抢救、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湖北档案》2007,(10):F0004-F0004
该文献形成于1401年(胡建文三年)。共98页.保存于辽宁省档案馆。该文献是内阁大库旧藏清初明史馆钞本散页,规模较小。该稿本为《明太祖朱元璋实录》历次撰修稿之首。具有宝贵的原始性,记录详实。可印证后修者。  相似文献   

15.
彝族地区保存有丰富的伦理档案文献遗产,其资源建设对传承保护,以及发掘利用这一珍贵民族文化遗产有现实意义。论文探讨彝族伦理档案文献遗产资源建设必要性,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其资源建设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吉差小明 《兰台世界》2017,(13):121-124
叙事程式是彝族史诗重要的叙事模式,形成彝族史诗传承与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无形符号象征。史诗《阿黑西尼摩》作为彝族古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史诗《阿黑西尼摩》文本的解读,发现其具有特定的叙事程式,包括关于时间语词叙事程式、颜色语词叙事程式、神名语词叙事程式和数字语词叙事程式。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图书馆藏钞本《金丸记》,为许之衡饮流斋钞本。据题记,此本抄录于1927年,虽所据为梨园旧本,但首尾完整,且与明清曲选多有相合之处。此本为周明泰旧藏,后辗转入藏合众图书馆,今归上海图书馆。多年以来,学界误认此本已佚,鲜见著录。该本的文本形态,应早于康熙钞本,且内容更加完善。而现存康熙钞本则相对残缺,且表现出一定的方言化色彩,很可能依舞台演出做过一定的处理。我们将许之衡钞本与明清选本所收《金丸记》散出比较后,发现此钞本颇具"文化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彝族文献、毕摩、毕摩文献三者之间的关系,描述了毕摩文献的主要特征、毕摩文献的价值和毕摩文献的保存现状,分析了保护毕摩文献的重要性,并就毕摩文献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种文明、健康和可持续增长的“生态化”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9月15日至19日,省档案局黄凤平局长带领征集整理处、接收整理处及楚雄州、元谋县档案局有关同志先后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等地就彝族档案抢救、保护、征集等工作开展学习交流。黄局长一行先后到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市档案馆、米易县档案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凉山州语委、盐源县摩梭博物馆等有关单位了解馆藏彝族古籍、珍贵彝族文献和反映彝族生产、生活的实物档案,并就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万历钞本《钵中莲》的剧情及其渊源作了简单的梳理,然后从脚色行当、唱腔宾白、插科 打诨、舞台效果及表演诸方面,对万历钞本《钵中莲》及其浓缩本--嘉庆钞本《钵中莲》进行了简要比较。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戏曲脚色行当、舞台效果的演进,以及民间与宫廷两个不同文化圈的戏曲演出,在政 治制约、审美趣味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