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在中国土壤上生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书以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脉络为核心,深入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理论特征、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毛泽东哲学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力求客观分析毛泽东哲学思想同中国革命实践的关系,从革命实践中说明它的历史地位、贡献和作用,并结合我国社会丰义建设实际,探讨在当前形势下研究和贯彻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最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生涯中,毛泽东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接触、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投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早期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心怀大志,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比如1915年  相似文献   

3.
王新华 《兰台世界》2017,(11):93-95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毛泽东不但是奠基者,还是道路的探索者、道路的开拓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历史元勋、思想大师。在九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毛泽东率先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任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基础进行了深入的论证,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并且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基和开拓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党校许全兴教授继《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为毛泽东辩护》之后,最近又出版了《毛泽东与中国二十世纪哲学革命》一书。此书是作者近十多年来研究中国现代哲学的一个特定的总结。书中全面梳理了中国20世纪哲学的历史与现状,回答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并且展望了中国21世纪哲学的走向.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一、20世纪的三次社会革命与三次哲学革命作者认为,20世纪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深刻的革命变革时期,先后发生过三次社会革命:1.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  相似文献   

5.
秦怀勇 《新闻爱好者》2008,(12):193-194
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与繁荣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体育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的体育观。他的体育观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着许多鲜明的特点和时代性,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人民生活总体上步入小康,正在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孙利天,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不断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形式和理论内容也随之得到不断的拓展和深入。吉林大学孙利天教授新近出版的《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一书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理论成果,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而且其中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新思想和新思路可能会给读者打开一个新的理论视野和思想空间。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三件大事,马恩列斯经典著作的编译、《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和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出版发行都表现出鲜明的中国化特征,有力地推进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赵万书 《大观周刊》2012,(30):22-22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契合点这个命题,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方面,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进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体系;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联系体现的尤为突出,反映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1993年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建立了新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中国革命可能还要在黑暗中再摸索几十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是经过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传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来自于国外的理论,要使其被广大的中国人民大众所接受,成为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革命理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写在自已的旗帜上,至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自觉自为的推动主体.中国共产党的形成与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个多世纪以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不断开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新境界的真实写照。梳理和探究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变迁发展的时代脉络,不仅可以为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和启示,而且可以激发因应这种变化构建具有鲜明时代印记和民族风格的、能够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自信,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既是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一个人们相对熟悉的“老问题”。最近,由王玉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理论嬗变》一书,选择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现代实践哲学的全新理解,从“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两种思维方式转换的角度,来研究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程史和在指导中国革命斗争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得出了一系列有启发意义的结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基本特征的重新概括:…  相似文献   

13.
由毛泽东亲自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的校刊、李达主编的《新时代》月刊是一份党内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期刊.中共二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该刊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革命纲领、路线为宗旨,并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为党培养了一批精干而忠诚的干部,这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影响重大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在中国具体革命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形成的,始终贯穿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思想中,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及新中国的新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毛泽东"实事求是"新闻工作思想是正确的、先进的、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笔者从分析其思想的来源及确立、丰富内涵的基础上,观照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社会现实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这块世界东方的广袤土地相结合,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最忠实的传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伟力,不断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美好理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而越是民族的、时代的,就越是世界的。不断开拓广播电视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局面,需要从着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实践中的新境界、新成果;宣传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适用于对外阐释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广播电视话语体系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一生对中国的贡献,主要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本文从理论、实践两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毛泽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及其中国化的过程,不仅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道路,而且也包括将马克思主义这一外来的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风格来说明与阐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更好的传播与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海丽 《出版广角》2013,(23):74-75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一直肩负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任。毛泽东所著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报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也积极倡导人民群众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报刊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面传播和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纪念日。在全党、全国人民隆重庆祝党的生日的时候,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尤能感受到身上担子的沉重。上个世纪初,随着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英勇奋  相似文献   

20.
李秀华 《兰台世界》2007,(10S):57-57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及其中国化的过程,不仅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道路,而且也包括将马克.巴主义这一外来的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风格来说明与阐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更好的传播与丰富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