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恤刑思想内容较为丰富,在古代法律史上也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使在崇尚"重典治国"的明代,也通过较为完善、成熟的恤刑制度以及刑狱实践对审刑制度、法外行仁、教化等恤刑思想加以全面的展现,从而也进一步体现出了儒家"明德慎罚"思想以及封建社会法制伦理的特点。同时,恤刑思想对有效缓解阶级矛盾和维护封建统治也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奉天复县官员祭祀一般分为春秋两季,春季祭祀为三月,秋季祭祀为九月,祭祀的祭官为复县知事。本文仅从复县文庙、文昌庙、关帝庙、城隍庙、社稷坛、先农坛、神龙庙祭祀的祭文中探索民国时期奉天官员祭祀的特征,复县知县将各项祭祀活动以"均已列入祠典"为前提条件,以国民政府官方行为进行组织动员,并将祭祀活动视为一项"保境护民"的"政绩"来对待。  相似文献   

3.
对于因罪而囚,清代典志中多已备载。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或因天灾“感召天和”而清理刑狱,或因重犯狡黠而法外非刑,或因提禁疏虞而囚犯潜脱,更有囚犯恃势横行监狱及畏罪自尽等事,情弊所在多有。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及上谕档中,选辑部分乾隆朝刑狱管理方面的史料予以刊出,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秋芳 《兰台世界》2013,(19):146-147
<正>中国古代法制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以刑法为主,通过刑来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在法制发展过程中,刑的早期形式是"刑罚",体现为奴隶社会末期从奴隶社会的祭祀活动上升为违背国家统治的处罚。据现有的记载,从商代开始,中国社会就产生了刑事司法,即出现了审判以及审判相关的制度与规则,到了周代出现了"小司寇"、"大司寇"、"士师"等等专门从事审判的职官,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5.
"周公制礼"的实行为西周的发展与社会秩序的稳固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刑"的制定为周礼的约束力提供了足够的基础。本文对西周"礼"和"刑"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内在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的规范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遂昌古有于立春前一日,"官祀芒神,行鞭春礼,家设酒肴,祭祀土神"之俗.又于三月亥日,"祭祀先农,行耕籍礼".自明至清,历有传承.在汤显祖的"迎春"诗中,对特定的祭春文化有着直观的反映,鞭春的民俗事象,在诗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自然应是其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清代慎刑的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和准确定位,也是对传统法律观念的进一步改造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张伟  焦艳辉 《兰台世界》2012,(36):143-144
作为古代法律创始阶段的秦汉时代是中国族刑制度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起源、演变并逐步趋于定制的时期,乃是深入阐释族刑历史变迁、制度演进以及其与古代中国社会辩证关系的极佳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9.
基于执法缘情的思想,早在西周时期古人就提出了"三典刑三国"的原则,即"三典"理论。在"三典"理论的影响下,中国各朝代的"五刑"轻重有所差异,分析其间的差异,浅探治世之成败,略有所见,或可有益于当今学术界之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杨秀 《新闻爱好者》2012,(13):62-64
通过对"醉驾"案的评论,媒体为"醉驾入刑"进行了舆论动员;国家有关部门治理"醉驾"措施出台之后,媒体成为公民协商化解"醉驾"社会问题的"意见广场";另一方面,媒体侧重于对支持"醉驾入刑"观点的表达而没有能够做到均衡呈现那些反对的意见,无法反映出法治案件和问题本身具有的争议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简单地将舆论引向了追求立法化的盲动之中。  相似文献   

11.
在刑法上,宋代的刑法体现了两面性,一面是对危害统治利益的行为的打击注重"刑"的适用,而另一面,对于百姓则采取温和的态度,通过减刑以及减免刑罚的制度来表达"仁恕之心"和"宽宥之心"。  相似文献   

12.
隋文帝杨坚开国之后,便编制了《开皇律》以树立自己统治的正统地位,在法律中他贯彻了儒法佛道等思想,并贯彻"德刑兼备"的法律思想,倡导"轻罚"主张。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仁治也慢慢失去了兴趣,开始露出他法家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3.
株连刑是秦律中出现的重要刑罚,既在实践中常用,也是法定刑种。株连刑在秦代的出现与形态有着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价值渊源和历史渊源广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4.
株连刑是秦律中出现的重要刑罚,既在实践中常用,也是法定刑种。株连刑在秦代的出现与形态有着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价值渊源和历史渊源广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5.
出土汉初律中的赎刑一般被分为规定赎刑与替换赎刑。根据出土简可知规定赎刑可进一步分为比照赎刑与直定赎刑。其中,比照赎刑直到唐律中仍然存在,直定赎刑则在西汉中后期为罚金刑所代替。  相似文献   

16.
恤刑制度是儒家法律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人文主义品质备受历朝历代的青睐。恤刑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正统的伦理道德,恢复良好的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7.
北宋思想家和教育家李觏提出了"刑""礼"相辅的法制观念,其中蕴含有辨证法制观的进步思想,"一致于法"也体现了法律形式的公平,对我国法律发展具有重大推进作用,但是囿于时代的限制,本文将会对此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赎刑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赎刑制度为基本点,对其立法内涵、赎罪方式、量刑特点以及自身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王霞 《兰台世界》2014,(3):91-92
明代的赎刑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赎刑制度为基本点,对其立法内涵、赎罪方式、量刑特点以及自身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陈群  陈念 《兰台世界》2013,(10):37-38
恤刑制度是儒家法律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人文主义品质备受历朝历代的青睐.恤刑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正统的伦理道德,恢复良好的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