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信息时代,壮大主流舆论的难度加大,挑战更为严峻网络的发展、新媒体的涌现、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我写你看、我说你听"的单向舆论格局,进入了"碎片化"、"互动式"的多维舆论格局。如果不注重舆论引导,社会就可能出现"塔西佗陷阱",即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说假话,无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如果不注重舆论引导,媒体就可能面临"罗生门"挑战,即每个人看到的都是真相,但把所有人看到的事实合在一起,结果  相似文献   

2.
2014年3月,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3.
王璐 《东南传播》2012,(12):81-82
近年来,公共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塔西佗陷阱"越来越引发关注。但陷入"塔西佗"陷阱中的,向来不是政府部门一方。由"总参一姐"微博谣言所表带来的"塔西佗陷阱",更侧重反映的是"公众总不信",而不是"政府总不被相信"。"谣言"是信息与态度的共同载体。但在公共事件中,政府部门侧重证伪谣言,却忽略了"谣言"背后的民意。因此,解决"公众总不信"的"塔西佗陷阱",除做好正面宣传外,还需关注事件背后的网民问责心态。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各种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所产生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样明显,政府的公权力在面对公众高涨的舆论压力之时往往陷入"塔西佗陷阱"。本文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形成"塔西佗陷阱"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网络舆情中的"塔西佗陷阱"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太阳花学运"中学生非理性、非法性地反服贸使其陷入"塔西佗陷阱",对政府的不信任源于对服贸协议的理解偏差,对大陆人的刻板印象以及网络舆论的作用。"太阳花学运"捍卫民主的层面值得赞扬,但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学生容易受到操纵,造成社会秩序紊乱。  相似文献   

6.
李桂凤  郑红 《青年记者》2017,(12):38-39
在自媒体蓬勃兴起的今天,地方政府面临着民意全方位的考问,正如人民网评论所说:“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①“塔西佗陷阱”最早由古罗马历史学家普布里乌斯·克耐力乌斯·塔西佗在《历史》一书中提出:“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会同样引起人们的厌恶.”  相似文献   

7.
“塔西佗陷阱”是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的理论。本文从传播活动中的受众心理和传受关系角度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失当与塔西佗陷阱的形成的关系,探讨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如何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树立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避免更多的“塔西佗陷阱”现象。  相似文献   

8.
当下,时评人经常受到写作尺度的困扰,我认为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言说策略或可提供借鉴。塔西佗受到命运的眷顾登上过执政官的高位,他完全可以做一个沉默的旁观者,或者像他那著名的亲戚小普尼林那样摆弄些花草颐养天年,但受到一种强烈使命感的驱使,他拿起了笔,顽强地书写一个时代。塔西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研究者,而是一个历史阐述者、一个用事实材料去调配政治哲学的写作者。这样的人放在当代,也就是一个时评人。他又是一个小心翼翼的时评人,既要冒一定的风险让他的文字对某些人有所教益,按当下时评人的话说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又必须谨慎地选择他所评述的对象和事件。  相似文献   

9.
"官谣"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因此,为了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必须治理"官谣"。我们以为,"官谣"的治理必须以政府信息公开为本,因为谣言止于真相,真相源于公开;辅以追究"官谣"制造者之行政或刑事责任,则可以寒蝉其发布"官谣",从而使"官谣"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10.
朱玉 《青年记者》2007,(21):1-1
没来由的,我就是不喜欢"无私奉献"这个词。每当我曾跑的卫生行业里有人试图表达"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意图时,我都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冲上去:"谁说你们无私奉献了?国家有没有给你们工资?‘非典’时进入病房治疗病人是你们的天职,也是法定义务,你们不去难道让老百姓去?"  相似文献   

11.
“官谣”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因此,为了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必须治理“官谣”。我们以为,“官谣”的治理必须以政府信息公开为本,因为谣言止于真相,真相源于公开;辅以追究“官谣”制造者之行政或刑事责任,则可以寒蝉其发布“官谣”,从而使“官谣”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12.
疯狂的寺庙     
记者说没带卡,"大师"便推荐另一款200元的香,记者说,也没有现金。这惹恼了"大师",他突然瞪着眼,指着菩萨像大叫:"你烧不烧?在菩萨面前说假话,你给我出去。"很难想象,一座建于AAA级旅游景区的寺庙,一年的承包费竟高达720万。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寺中那些为游客解签占卜的出家人几乎全是"冒牌货"。广西游客欧朋知道真相后,颇为吃惊,尽管他与寺中"大师"曾"短兵相接",甚至被"大师"强迫捐出23400元的功德钱,但他还是不敢相信,佛门内还会有假和尚。  相似文献   

13.
乔志峰 《今传媒》2009,(8):102-102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近日开设个人博客,这也是司法与政法系统中首个开设博客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孙军工称"(博客)是介于官方和私人之间,我的底线是坚持不说假话".(据<新京报>4月22日报道) 能够成为司法与政法系统中首个开设博客的新闻发言人,孙军工的勇气和自信可见一斑.尤其值得赞赏的是,他给自己的博客定下了一个"底线"--不说假话.  相似文献   

14.
有感而发     
套话=假话 编辑常批评一些通讯员“写稿时套话太多”。这些通讯员虽也点头称是,心里却未必服气:“不就是罗嗦点吗?”原来他们把“套话”理解成“多余的话”、“罗嗦的话”、“常见的话”之类,这就把“套话”的内涵理解错了。 “套话”的实质是“假话”。编辑之所以把通讯员的“假话”说成“套话”,不过是一种委婉之法罢了。 比如:动不动就给主人公加上一句口头禅“谁叫咱是党员(干部、×长等)呢”,这话是否主人公说过,使人怀疑,纵然说过,也不必非写上不可。因为,此话用滥了,反显得不真切,这是其一;用上它,未必能看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反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  相似文献   

15.
定位     
被称为"文坛外的高手"王小波先生说:假话比较含蓄,真话比较直露.据说孙中山先生当年曾和几个朋友闲聊各自的能力和抱负.  相似文献   

16.
与几个朋友小酌,或许是酒精起了作用,一位友人突然失去了顾忌,大声说:"现在一些报刊和出版社的领导,说假话、说谎话的不少!"我闻后一惊,忙用手堵着他的嘴说:"不要乱讲,别人要说你诬告,你可吃不了兜着走。"他笑笑说:"我不是随便说说,我有证据。"坐在另一旁的那位凑起热闹:"什么证据?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相似文献   

17.
"稳物价、调结构、保增长",我认为前提是"稳物价"。只有物价稳定了,才有长期的经济正常发展,才有社会的和谐。政策的中心应该是"调结构",不解决这个问题,GDP增长率再高也没用。至于"保增长",我认为不如改为"保就业"有些运动员为了出成绩而服用兴奋剂类的药物。短期的确出了成绩拿了金牌,但其副作用是最终的身体受损,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这种短视行为在经济领域更是常见,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各国都会用短期内能刺激GDP而长期会引起不良影响的政策。当经济遇到较为严重的问题,达不到预期的GDP时,政府往往  相似文献   

18.
“报喜不报忧”的新闻观点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曾经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谁要报忧,谁就得承担可能被打成“分子”的威压,逼着人们(包括新闻界)只好跟着说假话空话大话。同时,"报喜不报忧"也是我国古老文化的一种积淀。  相似文献   

19.
张子铎 《青年记者》2020,(11):26-27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于维护社会公正和促进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泛众传播的后真相时代,媒体的公信力削弱,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陷入了“塔西佗陷阱”.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真实被视为新闻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然而在受众习惯以情绪诉求来判断信息真假的今天,媒体公信力的建设需要引入情感机制.本文以情感为视角,探讨情感与新闻真实和新闻公信力的关系,旨在说明用情感建构公众认知和行动的重要性,以媒体唤醒公众的情感意识为立足点,共建社会传播的情感机制,增强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正提到当代的宣传画,不能不提到哈琼文。他曾是军旅画家,随志愿军到过朝鲜战场;后转业到地方从事专业创作,画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两度被评为全国优秀宣传画家。在宣传画界颇具影响的张安朴先生曾说:"哈琼文是中国宣传画的领军人物,是国家级的专家,要上美术史的。"提到当代的美术史,不能不提到《毛主席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