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湖南浏阳市出台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设立新闻发布四级应急响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在事发后"力争第一时间发布",对恶意阻挠记者采访的要追究事发单位及事发地政府领导的责任。突发公共事件"力争第一时间发布",让公众知情、让媒体"说话",浏阳市的制度设计是保障公众知情权、新闻监督权的有益举措,反映出政府的开明  相似文献   

2.
徐军 《采.写.编》2017,(5):106-107
应急广播是我国应急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时需要快速报道灾情现场、权威传递政府声音、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平时要科普宣教防灾减灾常识、提高社会对应急管理的认知度、加强对公众的服务宣传.未来,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应急广播需立足自身优势,增强应急广播"战时应急、平时服务"效果.本文主要对我国应急广播的起源和发展现状、未来如何提高应急广播“战时应急、平时服务”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传媒观点     
黄华华: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效率最近,国内首个应急管理专门网站——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网站正式开通。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要求:"要紧紧围绕应急管理工作这个核心,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方便公众了解和查询各级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制定实施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处置进展情况及各级政府所采取的紧急措施等,第一时间让公众了解真相,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徐红晓 《传媒》2021,(20):47-50
面对极端天气引发重大灾情这一突发应急事件,河南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启动防汛救灾应急报道机制,积极履行媒体职责使命,创新融媒体应急报道实践,真实地记录河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汛救灾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再现了凝聚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洪魔的动人场景.河南广电的防汛救灾融媒报道,彰显了媒体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更为媒体深度融合形势下如何创新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大胆实践.  相似文献   

5.
当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常常引发政府和大众公共关系危机,能否满足大众知情权,同时维护好政府公信力,考验当今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媒介治理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当前,需要媒体拿出社会良知和职业精神,在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中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善于创新,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湖北广电作为涉事地省级媒体,从战时体制到战斗姿态,从应急理念到传播创新,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道交上了一份新答卷。  相似文献   

6.
在政府的应急管理中,应急广播能够帮助政府实现沟通民众、动员组织、稳定社会等职能,是政府易得和可依靠的工具。因此,政府要为应急广播打通应急信息绿色通道,使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体形式多种多样,信息传播渠道纷繁复杂,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处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急广播作为突发事件信息处置的权威媒体,担负着更加重大的责任。本文介绍了全国首家省级政府应急广播安徽交通广播的应急广播建设情况,重点以2016抗洪应急宣传报道为例,分析安徽交通广播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处置情况,并就融媒体环境下应急广播应对突发事件的传播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律言 《新闻传播》2021,(7):13-15,19
新冠肺炎的暴发,不仅是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大考,同时也是对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智媒时代,技术赋能为信息传播提供加速度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与潜在风险,如恐慌性传播的泛化、愚人船效应的出现以及反刍传播频发等,这不仅是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智媒"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应急事件[1]中的新闻管理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笔者有幸赴美学习公共行政管理和应急管理[2],研习了美国应急事件新闻管理的具体做法。认为应急事件的新闻管理本身是一个技术层面的话题。从技术层面展开,应急事件的新闻管理旨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人群提供正确的信息",让公众知悉事件状况,在政府主导、社会帮助下有效自救减灾。其注重将事件作为全社会的共同担当,注重公众的知情参与,注重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希冀美国的做法对我们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信息交流     
在"‘台州广电杯’重大突发事件与媒体的应对策略征文"栏目里,选登了傅言、郎劲松、潘飞同志撰写的文章。文章分别从以人为本是新闻报道的基本价值、重大灾难事件传播中的应急机制与报道模式等角度,阐释了重大灾难性新闻报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应急机制和报道模式对重大突发事件传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类公共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对政府的应急管理和媒体的应急报道都提出了挑战。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国内广播媒体发挥了广播"应急第一媒体"的功能。本文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008年以来的报道,从提升记者现场报道能力、强化编辑提炼编辑功力、多内容多层次立体化报道及阶段性报道点面结合等几个方面对优化广播报道文本进行了细致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智慧城市与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城市应急管理是当前政府机构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基于智慧城市背景,从情报活动角度考察城市应急决策,对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智慧"解读,旨在为该情报体系的设计与实现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总结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并从"智慧"层面透视该情报体系的3个方面内容。[结果/结论] 第一,立足情报本征,情报要素是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中的智慧"源";第二,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的整合凸显出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的智慧"核",保证情报有效输出;第三,面向城市应急决策的快速响应情报体系的协同联动机制构建成为智慧"刃",实现情报流动与共享。三方面内容相互交叉、互为关联,并各有侧重,共同成为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智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1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20天,对于灾区幸存下来的儿童,这个儿童节的意义变得不同以往。 这一天,也是第七个“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的第一天。对于政府和社会各界,如何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形成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机制,如何在应急救灾中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当下最需要认真思考并切身践行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在电力、通讯、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广播电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广播作为收听人群众多、覆盖面广、传播迅速的广播媒体,在"平时服务、突发应急"的原则下,成为了突发事件报道的最佳媒介。本文以延边交通广播积极应对恶劣天气直播报道为例,从交通广播应对突发事件、承担社会责任分析交通广播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应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莉 《声屏世界》2009,(7):22-23
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的必要性 在突发事件面前,特别是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任何媒体,尤其是代表政府的权威的主流媒体,面对公民素质和权利意识日益提高的受众群体,面对域外和境外媒体的激烈竞争,有责任有义务向社会和受众客观公正及时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6.
立足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与舆论生成的新变化,结合研究领域内的部分典型案例,深刻剖析新闻应急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更好地把握"时、度、效"的具体要求做好新闻应急工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的基本前提。把握好"时"、拿捏好"度"、注重好"效",有利于推进新闻应急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与全面化,是保障新闻业态环境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媒体优势资源合理配置整合的关键步骤,更是关系政府公共形象,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如果地方政府不依法履行投入和均衡责任,按照《义务教育法》,是应该追究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任的又到"幼升小""小升初"的季节,各地围绕择校,又传出各种新闻。比如,某地一所小学发现,前来报名的一个孩子户籍的门牌号原来是一个公厕。这是择校乱象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条子生"、择校费、"占坑班",可以说,为了让孩子能进更好的学校,家长们使出十八般武艺,  相似文献   

18.
《信息系统工程》2008,(6):54-56
今年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强暴雪天气导致了交通运输大范围受阻,旅客大量滞留,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部分地方电力中断,供水管道破裂,甚至多起人员伤亡事故。此次雪灾暴露了部分政府和职能部门在针对特定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应急机制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部分交通、铁路、电力、环卫、火车站等公众事业单位在面对暴雪等自然灾害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应急响应、协调机制和资源储备。我们虽然不能消除自然的"嬗变",但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应急机制和开发应急预案,尽可能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政府信息公开建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瑛 《青年记者》2014,(2):12-13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入,政府信息公开越来越成为我国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法制型"、"责任型"、"创新型"转变的重要表现,特别是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步入法制化轨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政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充分认识并处理好政府信息公开与新媒体的关系,既要积极用好机遇,更要科学应对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一词起源于美国.一般认为,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在美国进行企业考察时,于1923年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入21世纪,企业的社会责任演变为承担对多重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如对消费者、供应者、竞争者、所有者、员工、环境、社区,对以及政府等承担责任,其目的是实现企业和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