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的中西文化交流已经相当频繁,其政治经济发展虽然不如汉唐时期,而其在文化方面的发展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其在艺术的种类、样式及技巧等多个方面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朝代,最终创造了宋代文化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中西文化交流已经相当频繁,其政治经济发展虽然不如汉唐时期,而其在文化方面的发展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其在艺术的种类、样式及技巧等多个方面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朝代,最终创造了宋代文化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从澳门文献研究的跨文化交流理论角度,分析澳门独具特色的中西文献交流与文化交汇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澳门文化及文献交流的未来发展规划,探讨了未来澳门发展以中西文化交流为主体的文献资讯中心的可行性和发展计划,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关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澳门图书馆事业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澳门图书馆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全面的了解,认为这个开埠最早,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弹丸之地的图书馆事业具有许多有趣的特色。希望内地同业与澳门图书馆界加强合作、交流,推动祖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5.
刘托 《出版参考》2005,(35):47-48
在澳门,中西文化的交融在城市空间、街区和单体建筑物上都有着充分的反映,今日在澳门遗留下来的众多历史建筑是中国境内现存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西式建筑群,同时也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和渗透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例证.澳门不愧是中国近代历史建筑的博物馆,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有中式的庙宇、大宅、商铺、园林,又有西式的教堂、大楼、剧院、炮台、墓园;既有中国民间信仰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延续与变异,也有以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建筑文化的碰撞与对话.澳门建筑所呈现的文化现象,既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永不衰败的生命力及其开放性与包容性,也揭示了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同处共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张飚 《兰台世界》2012,(33):15-16
明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文化体系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具有开创性与进步性,西方传教士不但带来了他们国家的先进文化及科技,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带到欧洲,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萧乾先生一生致力于英美文学的翻译事业,他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审视了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同时,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英美文学翻译中,其翻译的大量英美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为中西文化交流及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对于我们整个国家和个人都有着很大影响.然而现在面对被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西方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显得力不从心.本文对中西文化交流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期望从宏观和微观提出一些浅见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明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文化体系的接触及交流,具有开创意义,特别是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不但带来了西方先进文化,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西方,最终成为两大文明交流的最高典范。  相似文献   

10.
写在前面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有对立与冲突、对话与交流、趋同与融合等主要方式.陈旭光的<从冲突、对话到融合>通过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的分析考察,对中西艺术交流和中国对外文化传播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赵丹 《兰台世界》2014,(6):19-20
明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文化体系的接触及交流,具有开创意义,特别是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不但带来了西方先进文化,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西方,最终成为两大文明交流的最高典范。  相似文献   

12.
王雷华  王莉 《大观周刊》2013,(4):315-315
随着世界的发展,国家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中西餐桌文化禁忌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从入席离席方面介绍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禁忌的差异,来比较中西文方餐桌礼仪禁忌的差异,并剖析这些差异背景,加深我们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日常交际,给生活和工作带采更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3.
跨民族、跨地区、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人类共同进步的重要条件。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若是在不平等情况下进行 ,则会给弱势文化一方带来极大的被动或导致其自身文化的萎缩。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向我国媒体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宋代中外医药文献交流之现象与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宋代时期中外医药文献的交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势地位.也反映了民族心态中的弱点.透过交流现象的外表,揭示了其现象内在的根源.得出了强势文化也要向弱势文化学习才能保持其强势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的列车与西方文化碰撞之后,出现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汇、转弯、接轨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造就了一批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文人学者。其中,国学大师王国维(1877~1927年)便是一位时空立交桥式的文化伟人。 王国维自幼苦修中国旧学,经、史、子、集之外,兼及诗词、小说和戏曲,底学厚博。1898年,一个偶然机遇使他到上海维新派办的时务报馆“任书记、校雠之役”,同时又在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兼习日文和英文。不久赴日留学,接触西方哲学、科学、美学、文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商业空前发展的时代,尽管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仍然是当时的主导型经济,但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已然令人侧目,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宋代商业文化又对宋代经济及文化观念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英国李提摩太是晚清时期的一个传教士,他积极倡导中国大兴教育,对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传教、教育改革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探讨李提摩太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国李提摩太是晚清时期的一个传教士,他积极倡导中国大兴教育,对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传教、教育改革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探讨李提摩太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冯友兰作为现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著名人物,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入思考,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全面诠释和独特解答。  相似文献   

20.
郑利辉 《兰台世界》2012,(27):80-81
兵器表演将军事与艺术、政治与文化、力量与柔美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宋代各种表演舞台上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本文拟从宋代兵器发展概况入手,探踪宋代兵器表演的历史及其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