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结构主义被认为是一种以形式主义的方法论为特征的科学主义思潮。它要求打破“原子论式”的研究,而对对象进行整体的研究。它以存在主义这种人本主义的批判者、替代者的姿态登上舞台,并提出一种“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相对立。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竭力以人本主义解释、“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成为一种思潮。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晚期马克思主义有一块“人学的空场”,应该“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之中”,使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结合”起来。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以弗洛伊德的人学理论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弗洛伊德关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掀起的结构主义思潮以及随后出现的后结构主义思潮对学习理论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早期建构主义学习论以结构主义为理论取向,力图解释客观的知识结构如何通过个体与之相互作用而内化为个体的认知结构。现代建构主义则秉承后结构主义“无结构”、“去中心”、“相对性”等原则,提出了一种网络化、非结构性、具有相对性的学习理论,颠覆和发展了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其它学习理论无法匹及的优点,但也带有否定客观性,抛弃反映范畴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60年代掀起的结构主义思潮以及随后出现的后结构主义思潮对学习理论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早期建构主义学习论以结构主义为理论取向,力图解释客观的知识结构如何通过个体与之相互作用而内化为个体的认识结构。现代建构主义则秉承后结构主义“无结构”、“去中心”、“相对性”等原则,提出了一种网络化、非结构性、具有相对性的学习理论,颠覆和发展了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其它学习理论所不具备的优点,但也带有否定客观性,抛弃反映范畴等缺陷。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教育是一种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典型代表。这一理论继承了西方教育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教育传统;强调从学生本真的存在出发,以“自我生成”为教育目的;关注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熏陶和自由选择的知识和课程。其理论的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学习借鉴。但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也有局限性,其本质上是唯心主义,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其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多元化”的旗号下,对马克思学说进行别出心裁的研究,形成了各种流派,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个人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等等。对这些流派有的冠之以“马克思学”,有的称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的则谓之“新马克思主义”。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有何区别与联系,人们常常感到把握不定。看来,对这些学派从概念上加以规定和区分是很有必要的。“马克思学”一词从构词上来考察,源出希腊语,即由 Marx(马克思)加上 logos(学科)而构成 Marxologie(马克思学)。法国学者吕贝尔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在《马克思学研究》杂志上首先使用了这一名词,继而在六十年来、七十年代初的欧美“马克思热”中流传开  相似文献   

7.
布拉格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沃迪奇卡将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融合,建构了一种“辩证、动态”的结构主义类型学理论。他把文学史视为一种不断发展演变的结构功能符号系统,全面推进了文学史结构主义、文学史的具体化过程和文学接受的结构功能要素分析,彰显出了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悖论式批判风格,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结构主义和接受美学研究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结构主义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构注意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既有其内在合理性也有其内在不足,通过对结构主义的哲学思考和对其诗性原则、图腾观和“基本模式”的透视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结构主义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历史主义”是一个弹性较大的学批评流派,其流派特征为:以特有的方式回归历史,但这“历史”不是马克思主义所着力考察的以政治、经济制度为主的社会状况,而是一种“化性的”历史;不过,在对学的历史作用的强调上则体现了“新历史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之处。新历史主义批评是一种多元理论的产物,它的价值在于尝试将马克思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相结合,将历史纬度输入到后结构主义批评当中。  相似文献   

10.
台湾作家马森是位富有哲学理性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西方存在主义的影响。他以存在主义为创作的哲学平台,表现了现代人在工商业社会中的“孤绝”心态,隐含现代人性格、心理病态的“异化”倾向。其作品人物的病态心理隐约带有“世纪末”思潮的痕迹;同时,对“孤绝”心态的表达使其作品具有一种“反讽”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1.
结构主义中的"多元决定"辩证法思想,正是阿尔都塞在反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上,比较分析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互内容关系,反对简单的、单一的黑格尔哲学,肯定支持多层次的、多结构的、统一整体多个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科学的辩证法思想。这种"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的矛盾观、实践观以及社会历史观,以"多元决定"反映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多元决定"辩证法维护了社会科学理论的严谨性、合理性,防止了后马克思主义者将历史简单化的局面,为克服理论的主观性与片面性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四川省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会长、四川师大政教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骆天银副教授编著的《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介》已于去年八月由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30余万字,除《导论》外,主要评介了宗教哲学思潮的新托马斯主义,人本主义思潮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思潮的结构主义、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以及试图融合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的解释哲学。我国著名的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专家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刘放桐教授还专为此书写了《序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结构主义思潮及其后的后结构主义思潮对教育观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结构主义思潮在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基础上,提出“解构文本”、“颠覆形而上学传统”以及“消解主体”等理论,后结构主义的这些特征对知识观、课程观以及师生观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皮亚杰理论到底是“结构主义”还是“建构主义”?是怎样的“结构主义”或“建构主义”?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建构主义或结构主义,并对当前正在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做出不同类型的划分。皮亚杰理论具有不同于其他建构主义的独特性,表现为建构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有机结合。皮亚杰理论是一种个体认知建构主义。  相似文献   

15.
在形形色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还有一种很少为我们所注意的思潮,这就是所谓的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它是一种企图把现象学同马克思主义“综合”起来,按照现象学去解释或“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新马克思主义者卓·佩奇和保罗·比康。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是他们于本世纪60年代初提出、中后期加以阐发的,后来又通过由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一种“危机哲学”,其思想内涵中既有合理、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片面的因素。它在中国的流传历经一个世纪,走过了由“微”到“著”,再到“弱”的过程,以“自由观”为核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晚期创立了“人学辩证法”的思想体系。他运用这一思想体系,一方面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后于《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中改题为《方法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有生命力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是上升阶级即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方式。任何超越马克思主义的企图,都只能回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陈腐观念卜去,只能表面上有新的色彩。另一方面,他同法国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梅洛——庞蒂一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存在主义化的批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由于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而变得“僵化”了,“停滞”了,患了“贫血症”,失去了生命力,他说:“马克思主义在像月亮吸引潮汐一样地吸引了我们之后,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国结构主义思潮的领军人物,列维-斯特劳斯将结构主义方法论运用于神话研究,分析“神话逻辑”,旨在找出全人类所共有的原始逻辑或思维方式。该文在介绍结构主义与神话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印度尼西亚神话“鼠母人子”的结构,挖掘早期人类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梳理、论证了当代叙事学和电影叙事理论的理论源头、基本框架和理论特征。文章指出20 世纪以来的两大思潮四脉流向对叙事学的产生具有重大的和直接的影响:一是以索绪尔的语言学和皮尔士的符号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理论思潮;二是以俄苏形式主义文论和斯特劳斯、弗莱的神话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诗学——神话学理论思潮。进而区分了当代叙事学与古典叙事理论的不同理论特征。文章认为,当代电影叙事理论已经形成了四种有影响的理论形态,一是以麦茨为代表的以建构电影“句法学”为主要研究特征的“语言结构表意说”。二是以艾柯、沃伦为代表的主要着眼于电影影像符号学的“影像符号编码说”。三是被人们称之为第二电影符号学的电影叙事理论,可称之为“本文修辞策略说”。四是以米特里、波德威尔为代表的带有综合色彩的“叙事美学与艺术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存在主义,特别是萨特的学说在我国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评论。他们排除极“左”思潮的种种干扰,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开拓现代西方哲学这块禁地,力求采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存在主义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给它以全面的历史的评价。应当说,这是我国哲学研究中的新情况和新进展。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有少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