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炼 《语文知识》2008,(1):79-81
余怀是清初著名遗民,他的词作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清初遗民词的主要特征。和宋遗民词相比,余怀遗民词在创作上受到隐逸思想的影响更加明显,咏史怀古之词注重历史与现实的沟通共鸣,在表达形式上通常联系个体命运以抒发家国之痛。  相似文献   

2.
唐人思想解放,眼界开阔,既有面对现实的社会担当精神,又善于反思历史,以史为鉴,促进了咏史怀古赋的繁荣。唐代又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咏史怀古赋吮吸着时代文化艺术营养,以开放兼容的艺术视野,融通诗赋文章的题材和技巧,在表现对象上进一步开拓发掘,艺术形式上努力创新,形成了崭新的艺术风貌,成就斐然,成为唐赋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3.
受“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影响,表现男女之情的词作也成为词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对于超出这一范围的其它题材的词作,历来的研究者大多重视不够,因此,相关的研究也相对冷清。咏史怀古词是唐宋词中非常重要的一类,20世纪以来对这类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关注的重点尚停留在部分名家、名篇及一些个案问题上,在面的拓展和点的深入方面,都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学者们通力合作,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4.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繁盛的时代,众多的诗人留下了大量的佳作,或咏史怀古,或反映现实,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反映的是唐朝时A.农村的萧条景象 B.商业的繁荣景象C.人们经商热情高 D.从事商业赚钱多2.章碣的《焚书坑》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  相似文献   

5.
词主抒情,分两大流派:一日豪放;一日婉约.而各家词作又千姿百态.李清照词以"靖康之交"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作品,是热情、明快而又活泼天真;后期是缠绵凄苦,更多低沉的伤感.这些词在艺术上很有成就,长于白描,多用铺叙,重音律,出奇字,情致双而故实,别为一家.  相似文献   

6.
《花间集》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到后蜀高祖天福五年间18位作家的词作,共500首。虽然其中咏史怀古题材的词数量不多,但却有2/3的作家涉足这一题材,他们借古代的历史事实或传说故事,表达身世之感、家国之痛,或暗讽当朝统治者的荒淫无耻。首开了咏史怀古词的先河,影响着后世咏史怀古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冰心散文的抒情性主要体现在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的艺术处理上。本文从景与情的关系出发,在色彩的处理、修辞手法的运用、意境的开拓三个层面上具体分析其写景的独特魅力,显示其清丽婉约的艺术风格,并说明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经历对写景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师道《后山诗话》:“退之以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迨也。”认为苏轼的词是天下极工之词,但不是本色;并且指出当代词手首推秦观和黄庭坚,他们的创作成就连“唐诸人”也比不上。那么什么是词的“本色”呢?《中国词学大辞典》说:“本色,此指本行,从词体特征来说,又指协律而歌的音乐性。”该《辞典》紧接着引用陈师道的这訇话一指m.“昕谮‘韭太囱.’一括煎姑词‘名不谐音徨’.苴宣煎姑诵睥害徨一枷十五f№谱竹词椎#韭不能  相似文献   

9.
姜夔词的风格是点到即可,留有余地,绝不和盘托出。他所写出来的内容(指文字的)与所写的事物或抒发的情感之间总有一种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距离。这也是他向诗借鉴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果,即隐晦其旨、含蓄其意,不着一字,最得风流。本文以姜夔的写景抒情词、恋情词、咏物词三种题材的作品为例论述了姜夔词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10.
论扬雄赋     
扬雄大赋重视讽谏,并开辟了新的讽谏手法,即正文中杂以微讽,以点醒题旨,大量用典,夹叙夹议,以及结合行踪咏史怀古的体格,其意义在于试图摆脱描写与讽谏游离的格套,从而自然过渡到他本人后期的言志赋。也启发了以后的纪行赋作家,扬雄的言志赋则体现出儒、道、骚融合的倾向,既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又并不废弃道德操守的价值。他的创作从大赋到言志赋的发展,在汉赋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甫居于成都草堂时,曾多坎瞻拜武候祠堂,写下过许多凭吊诸葛亮的诗篇。这些诗,因其感悟之深、意蕴之丰、词句之工而广为流传绝唱千古。其中,我所最为珍爱和欣赏的就是这首《蜀相》。下面,就谈谈这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元代的咏史怀古散曲中,张可久自成一家。其作品以历史上归隐的高人或隐士为抒写对象;以怀才不遇之士或贤才遇"知音"为主题;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并对其进行评价。本文在全面探讨张可久咏史怀古之作的同时,还试图发掘他与其他散曲家咏史怀古散曲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严陵钓台”意象的意义是多重的。除了严光的高 洁外,还有光武中兴、君臣合道。本文通过对作家生平与词作 内容的比对,勾勒出宋代咏史怀古词使用这一意象的情况。词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对“严陵钓台”意象的意义或任取其一,或 兼而有之,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在词的创作上达到了“婉约派”的高峰,对同时期及后代词人影响颇深。李清照的词尤以抒情为主,读来语新意隽,委婉动人。  相似文献   

15.
纳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新的开拓,他的咏史词注重描写铺叙而不议论,篇篇"有意又不事张扬",给人以余音绕梁的悠远韵味;注重对历史的整体把握,突出对历史的心灵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旅夜书怀》由衷地抒发了诗人在唐衰之际,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寂悲苦、愤而慨之的心情。  相似文献   

17.
以金陵为题材的咏史怀古词,形成了词学史上的独特风景——"金陵意象"。"金陵意象"的确立,始于唐诗,然后沿着诗学和词学两个方向传承。词学中的"金陵意象"完成于宋代,宋以后仍吟咏不绝,不断累积叠加,艺术上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童新华 《考试》2004,(1):15-16
“记录纷纷已失真,语言轻重在词臣。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元代刘因的这首具有历史批判精神的《读史》或许道出人们喜爱咏史怀古诗的部分原因。那些所谓的正史,官家色彩太浓,倒是那些有正义感,胸怀报国之志,“穷年忧黎元”的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所说的词"别是一家",就是说词应有别于诗,词与诗源同而流异,界线迥然,不能混淆,因而二者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在意境上,都应有所区别.这种区别自诗词分疆而治便开始存在,且越来越趋于明显.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是符合当时词的发展现实的,但她在关于诗与词的关系及词"协音律"这两个问题上,表现了明显的不足:过分地强调了"不可混淆"一面,而忽视了"互相借鉴"一面;过分地强调"协音律",把它看得过重,搞得过细过严,未免又有些保守.但她的<词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其特定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王荣梅 《现代语文》2007,(10):26-27
晚唐诗人杜牧的咏史怀古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继承咏史怀古诗赋咏史事、借史抒怀的传统,选择典型场景或细节加以形象刻画,精炼的形象描写中寓含厚重的历史、深刻的哲理以及浓郁的时代悲感,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另一方面,以七言绝句形式论断史事、褒贬人物,通过评论分析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讽刺时君,针砭时政,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议论警拔,不落窠臼,气俊思活,雄姿英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