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的应用文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萌芽于先秦时期的殷商和战国,发展于秦汉和南北朝,成熟于唐、宋,至明、清,应用文文体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古代对一般文章(包括应用文)与文学的差异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所以古代对这个专门文体概念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不过,古代应用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强调应用文的实用性质,对现代研究应用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形成于汉魏六朝 ,但是由于人们对文学作品与一般文章 (包括应用文 )的差异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 ,使得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还缺乏整理。汉魏六朝时期 ,对应用文的功用、文体辨析、写作规律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并清楚地呈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应用文和文学一样历史悠久.它内涵丰富,存在着文学泛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自我形象的勾勒和群体形象的塑造;蕴涵着强烈而真挚的情愫;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等等.该现象产生的动因主要有:古代应用文与文学同源,文学文体和非文学文体的界限模糊,古代选官制度语境下的作者拥有通过词采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古人和古代文论崇尚文采,写作者写作目的驱动.研究古代应用文文学泛化现象,有助于揭示应用文的演变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现代应用文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源流来说,应用文有数千年的发展史,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分水岭,之前为古代应用文,之后为现代应用文。古代应用文经历了3500年左右的历史,萌芽于先秦时期的殷商和战国,发展于秦汉和南北朝,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现代应用文则伴随着白话运动而兴盛起来。现代应用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起源于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又直接为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服务。21世纪,现代应用文的使用范围更广、使用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章学研究中一般认为“应用文”一名出自清代,其实早见于南宋。古代应用文的写作理论在汉魏六朝已基本形成,但到“五四”时应用文才作为独立的文章体裁提出来。由于古代对一般文章(包括应用文)与文学的差异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所以古代对这个专门文体概念并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不过,前人强调应用文的实用性质,对现代研究应用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浅谈古代论说文体于津津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古代散文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不仅数量繁多,而且文体丰富,是一支放射着绚丽光彩的奇葩。依据古代散文结构特点、描写内容、语言形式及应用范围等,从文体的角度可将其分为四类;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应用文。本文仅就论...  相似文献   

7.
车夫 《陕西教育》2009,(8):119-119
题词赠言自古堪称高雅卓绝的应用文体 题词,早期写作"题辞".据考证,这一种应用文体在我国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正史记载时人赵岐曾有<孟子题辞>作品传世;到了明代,徐师曾在其<文体明辨序说>里明确奠定了这一古代文体的合法席位.  相似文献   

8.
应用文是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讣告、收据等。[1]应用文作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文体,不管是古代抑或现代社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如祭文、昭策、文书、奏议等,都属于应用文范畴,敦煌文书中保存有大量的官私文书,如符、牒、状、帖、榜文、判辞、公验、度牒、契券﹑社司转帖﹑帐历﹑书牍﹑分家产文书﹑遗书等。  相似文献   

9.
文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与其他文体交流、融合、变迁。文体间常交互学习、借鉴与互动。新闻文体脱胎于应用文,受文学和史传文体影响颇大,倒过来又对应用文体和史传文体产生启迪和影响。与此同时,媒体的变迁也会深刻影响文体的嬗变,在新媒体时代,这类变迁正在不断发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何为古代应用文?在古代,凡君主、后妃和各级官府,官员以及普通臣民在日常公务、交往、生活中经常应用的简洁通俗、实用性很强的文字,统称为“应用文”。我国的应用文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它便得到广泛的应用。汉魏以降,无不沿袭并丰富、发展了应用文体。事实上,中国的文学散文就是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著(最早是经传、子史)密切相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出于总结前代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在学领域,无论初盛唐的骈家还是中唐古运动的先驱都能从政教作用出发反思前代创作经验。随着古的形成,骈从普遍的章形态逐渐转变为一种特殊的章体制,在此过程中,古家及其先驱又对作为一般章形态的骈偶体制加以批判。这两种批评潮流都促进了骈批评从一般章学向专门体学的转型。而唐人对本朝骈的批评因具有重视政教体的倾向,与宋代作为专门体学的四六批评已有相通之处。因此唐代骈批判呈现出破中有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由于记、序是宋代词科考试的科目,要求用散文写作,故引起了宋代特别是南宋以后文章学家们的研究兴趣。从文章学的视角,考察宋代文章学家对记、序文的"变体"及其体式、作法与写作技巧等的探究。记、序在宋代的"变体",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宋代文学的特点;而关于记、序作法和技法的总结,不仅丰富了古文理论,而且对发展古文创作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韩、柳并称。韩、柳共同倡导的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以文体改革为表、以复兴儒学为里的运动,对唐传奇并没有直接的影响。柳宗元所支持的能体现韩愈个人兴趣而不属于古文理论之内的“以文为戏”之说虽对传奇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但韩愈的那些为戏文还不是传奇作品;柳宗元创作了一些叙事散文,也写了一些传奇文,对唐代逞才掉文的娱乐性的虚构叙事创作有一定的影响,然影响并不如现在有些论者所肯定的那样大。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宋人传奇因为不如唐人小说之华美而且道学气息浓厚,而常常为人所诟病。其实宋代传奇也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和意义。由于作家队伍、士人心态、题材来源、创作手法、语言艺术的不同,宋代传奇在创作动机、思想内容、艺术格局、审美情趣等方面相对于唐代传奇有了重大变迁。我们不应该忽视宋代传奇。  相似文献   

15.
丹巴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前就已有先民生衍,汉代属西羌领地,隋为嘉良夷地,唐王朝兴盛时期,西羌为吐蕃侵据,县境属吐蕃辖地。丹巴锅庄形成于隋唐时期,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丹巴景色优美,风情古朴动人,境内各民族能歌善舞,故有”歌舞之乡”称誉,以锅庄闻名于康藏高原。本文从丹巴锅庄的流派及分类、歌词内容、表演服饰、演出程式及舞蹈特点以及丹巴锅庄的代表性舞蹈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徐枋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徐枋诗善赋长篇,其长迭一千四百字的《怀旧篇》,集中地描绘了明季遗民群像,诗意地展示了明季遗民的内心情怀,显示出深厚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怀旧篇》又很好地实践了徐枋的诗学主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吊文研究     
古代哀祭类文体之一的吊文,由孕育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吊辞发展而来,至汉人贾谊创作《吊屈原文》而终成为体制、表现手法都臻于完善的一种文体。但是由于文体自身的构成的双重性和文体的发展性,历代文人在进行文体分类过程中,经常将吊文与哀辞、诔文、祭文等哀祭类文体相混淆,甚至不把它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然而,无论是论及文体的起源、行文目的还是行文范围等等,吊文与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规范与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散文创作第一个高峰的先秦两汉时期,受当时的文学观念和山水观念影响,山水没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散文作品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人们对于审美的自觉以及对于自身主体地位认识的强化,山水之美才开始大量进入文学主体的视野。直到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第二个高峰的唐宋时期,散文山水游记,终于脱颖而出并迅速发展,取得了极为丰硕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19.
鬼神崇拜在中国古代有漫长的发展过程,为《三侠五义》大量描写鬼神崇拜提供了素材和文化支持。根据来源和职能,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中的鬼神描写大致可分为天神、人鬼、地祗和灵物崇拜四大类。《三侠五义》所表现的鬼神现象,体现了中国古代鬼神文化的复杂内涵,具有深层的文化意蕴,并非简单的“鬼神果报”所能完全概括。  相似文献   

20.
古代湖南人才稀少,因而没有像近现代湖南人才一样引人注目。但在两千年历史长河中,湖南人才也曾有过高潮。三国时期、唐末五代时期、南宋时期、明代后期、清代中期,湖南人才相对兴盛,可称为古代湖南人才的五个波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