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省小学“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这好像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但是 ,在具体实施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颇之处 ,需要我们加以警醒。下面 ,就“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怎样理解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以由人数不等的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 ,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以学生获得自主性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策略。对“小组…  相似文献   

2.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所以成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爿方式之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人为的合作”要远远多于“自发的合作”,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一种形式,并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梅花 《考试周刊》2011,(77):57-57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这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有独立学习和竞争学习所没有的优点。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增强协同合作能力,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因而,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应用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对其内涵了解不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难免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那么如何有效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4.
作业一种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风景,教师经常会有意识地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组织学生热热闹闹地搞几分钟小组合作,如同走过场一般,合作学习存在“重形式、忽实质,缺实效”的现象,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让合作学习的“合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作用,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5.
浅谈地理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它则是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如何采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6.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本文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之“人际交往智力”的学习风格——小组教学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我们倡导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但是,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往往不知怎样合作学习或不愿意合作学习.结果出现了两类尴尬的课堂:一类课堂叫“表面热闹下的空洞无物”.正如上海特级教师李惠军在《我思、我行,故我在》一文中所言:“在一种全新的理念与环境氛围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语境和令人眩晕的教学场景——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论辩、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构成要素,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法,明确了教师在具体实施中的作用,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方面有突出的价值,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现代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体系。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合作学习尚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发挥其积极作用,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仍需从小组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几个主要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探索,以便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一、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选择合作形式有研究表明,小组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教师应根据…  相似文献   

10.
王多军 《文教资料》2006,(31):98-99
一在“初读”阶段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引入目标;二在“细读”阶段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理清思路;三在“精读”阶段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主攻要点;四在“质疑”阶段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优势——解疑思辨;五在“作业”阶段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1.
“活动板块式”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通过活动板块的有机组合,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以主问题设计为暗线,以学生发展本位为逻辑起点,旨在通过对阅读教学“活动板块式”合作学习的理念、形式、载体三者的有机耦合达到“独学”与“群学”的交互、“体验”与“概念”的融通、“内容”与“形式”的统合,从而具化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实验的子课题之一。自2000年开始在县各小学陆续展开研究。通过一段时间对各单位该课题研究情况的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一、“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是以“小组合作”为切入点,实现不同教学层面的变革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初提出,的确是源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即改变传统的班级大课堂讲解的形式,根据学生情况,把  相似文献   

13.
林革 《数学教育学报》2004,13(3):99-101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针对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性,而采取的小组通力协作攻克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某些“操作误区”——重合作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重主体轻主导、重过场轻探索、重课内轻课外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使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更趋于理性化,更接近合作学习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邓少娟 《广西教育》2013,(10):29-30
“EEPO”(有效教育)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备课方式——管理方式”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其课堂教学应用最多的组织形式,有人把它称为“EEPO”教学方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王燕 《青海教育》2011,(1):90-90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种既适用又有效的学习方法。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教学实践使教师对小组合作带来的效果深有体会,更加验证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合作学习,被《课标》定为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究其原因,一是“时兴”,不用这种形式,不算一堂好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凸现;不用这种形式,课堂如死水,风急波不兴。二是“时宜”,采用这种形式的确凑效,难题出现时,学生交流一下,讨论一番,问题就解决了。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问题解决。持“时兴”观点的人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一躯美丽的外壳,持“时宜”观点的人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问题解决”的工具。比较而言,后者为数不少,几乎成了教师的共识。举凡“问题解…  相似文献   

17.
易彩 《考试周刊》2012,(82):102-102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形式,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地开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策略之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情感陶冶以及社会合作精神培养都有积极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注意提高以下八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运用,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随处可见。但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合作的形式,对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缺乏全面的正确的认识,造成合作学习走形式、无实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宗旨,通过合作、竞争的形式,不仅强调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同时兼顾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