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舞蹈序列,可简略分述为: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及同类、宗教祭祀舞、健舞与软舞和歌舞戏.唐代舞蹈是在雄厚的民间舞蹈基础之上,在充分吸纳古今中外舞蹈艺术精髓之中,加以艺术凝练创新而成就的盛世舞蹈.雄浑庄严的早唐舞蹈,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灵动飘逸的盛唐舞蹈,具有鲜明的浪漫色彩;繁华似锦的中晚唐乐舞,回归现实主义.回溯唐代舞蹈世界,展望新时期中华民族舞蹈的复兴.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有不少与舞蹈有关的诗,本文把这些舞蹈诗分成表演性舞蹈诗、宗教祭祀舞蹈诗、民间乐舞诗三类.在分析这三类舞蹈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民俗阐释,并对其民俗价值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民族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土家族中比较典型的舞蹈为例,浅析了土家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从中进而了解土家族独特的民族祭祀文化.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是殷人占卜时刻下的记事之辞,其中蕴含着有关乐舞文艺的丰富内容,涉及乐舞的本质、功能等问题。在以"帝"崇拜为核心的文化背景中,殷人一方面将乐舞视作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本质上属于一种宗教祭祀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娱神;另一方面又对乐舞抱有实用功利的态度,希望通过娱神,发挥它在祈求降雨、征伐胜利以及拔除疾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体现出"轴心时代"以前的我国乐舞文艺观念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实用功利的倾向,并对后世文艺观念产生了或突破或继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舞蹈原称“乐舞”。按演出形式及内容一般可分为五类,即狩猎舞蹈、宫廷舞蹈、祭祀舞蹈、战阵舞蹈、象人舞蹈。所谓“狩猎舞蹈”,就是指原始人为了培养狩猎技能而表演的舞蹈。因为当时狩猎是贯串整个原始社会的一项生产活动,是人们衣食的主要来源,所以这种舞蹈与先民们的生活是有关的。先民们敲起木棒、石片和兽皮,即兴地呼号着,跳起模拟动物或是猎捕动物的动作,来反映先民们猎取野兽的整个过程。所谓“宫廷舞蹈”,就是指皇宫贵族宴享娱乐或祭祀用的舞蹈。它又分为宫廷表演性舞蹈和宫廷礼仪性舞蹈两类。所谓宫廷表演性舞蹈,…  相似文献   

6.
《莆田学院学报》2014,(4):104-108
为死者超度亡灵的宗教祭祀舞蹈"九莲灯"舞,流行于福建莆仙地区,是集宗教、礼仪、艺术为一体的民间祭祀舞蹈。舞蹈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三一教"的祭祀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舞蹈独特的舞蹈形态特征和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是民间宗教文化艺术的体现。研究"九莲灯"将对其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代是我国历史上在北方建立的一个统一政权,辽代散乐乐舞作为辽代最常见的一种音乐形式,在宫廷和民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是辽代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辽代散乐乐舞在辽代具有酬神祭祀功能。从众多考古散乐墓葬壁画还可以看出,墓葬壁画乐舞图与宗教礼仪存在着很大的联系,辽墓中之所以有大量散乐乐舞壁画出现,应当是当时宫廷和民间各种宗教祭祀用乐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羌姆”,属于宗教舞蹈类别中最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它是宗教意识和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羌姆”这一宗教舞蹈艺术的产生渊源、种类及称谓、表演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说文解字》一书中有关古代舞蹈的收字作了较详细的考察和归纳 ,认为从中反映了中国古代舞蹈较复杂的内容 :古代社会的劳动生活、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以及古代先民狩猎生活。尤其值得重视的是 ,羽饰在古代舞仪中的重要位置 ,它折射出原始舞蹈的起源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商朝是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社会,在其统治的600年中,出现了非常珍贵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商族是一个崇尚鬼神的民族,出于统治需要和个人享乐,音乐形式主要是歌和乐舞蹈,其中巫乐占有很大的成份,大型乐舞《濩》则是祭祀活动中的主要乐种。  相似文献   

11.
贵州境内的岩画体现了少数民族祖先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表现原始舞蹈的岩画是贵州先民祭祀活动中一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巫舞,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先民们劳动、繁衍及战争活动等的场面,带有典型的功利实用特征.  相似文献   

12.
舞蹈是体育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舞蹈中所蕴含的体育因素即运动,是舞蹈的基础;舞蹈中所蕴含的艺术因素即由舞蹈带来的震撼人心的美感,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的历史是悠久的,可以说,人类在没有语言以前,就有了肢体语言,这就是舞蹈最原始的表现方式。上古世代的人们,无论是在原始宗教活动中,还是在氏族部落的集体生产劳动中,都离不开舞蹈的表现。舞蹈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在盛大的节庆、庆典活动中,人们需要舞蹈表达对成就与收获的喜悦之情;在宗教等重大活动中,人们需要舞蹈表达自己的崇敬之心;在工作的闲暇时间,人们需要用舞蹈来放…  相似文献   

13.
福建境内的原始舞蹈岩画体现了福建祖先社会生活的诸多文化内涵,比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状态,主要包括宗教祭祀文化、人口繁衍文化、征战文化、生产文化和以蛇为代表的图腾文化。每一类舞蹈岩画都表达出人们的观念和祈望,特别是以蛇为图腾类的舞蹈更为鲜见。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中国舞蹈繁荣的时代。汉代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传世的舞蹈文献和文物都很丰富。两汉诗赋中也有不少篇章写到舞蹈,甚至还有专门描写舞蹈的著作,如东汉傅毅的《舞赋》、《淮南子》等。本文对汉代乐舞的历史背景作简要概述、对《舞赋》和《淮南子》的乐舞美学思想所反映的汉代舞蹈形式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重点从舞之形式、情之表达以及技之高超角度来阐述,总结汉代乐舞美学思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祭祀仪典是开始于人类早期原始宗教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一直漫衍至今。今天人们仍能在香烟袅绕中看到各种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动。特别在那些发展缓慢的少数民族部落地区,那种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祭祀仪典,依然是整个民族的盛大节日,人们在祭祀鬼神先祖、祝拜天地日月,庆贺丰收,祈求来年的过程中,伴有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借助宗教的力量得以产生和传播,而宗教则又是通过艺术来对其“观念作形象的翻译”(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它们是同步行进的孪生兄弟。祭祀仪典对艺术的起源,包括对戏剧起源无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野调查,讨论了山东曲阜孔庙祭孔乐舞传统在近代的发明与延续过程.直到1957年,还是沿用清乾隆八年颁定的祭祀乐舞.1980年代复兴的祭孔乐舞已经转向观赏性.尽管2004年恢复的公祭采用了明代祭祀的传统元素,却完全是当代人制作的产品,应称之为"新"祭孔乐舞;家祭中的传统符号比公祭多.现代人发明祭孔传统的本质特征是重复、人为性和与过去建立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甘肃文县"池哥昼"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音乐与舞蹈特征独特鲜明,是以祭祀、音乐、舞蹈、文学语言、美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独特艺术特征,在融入众多文化元素基础上,彰显了文县白马人少有的文化根基和民俗色彩。通过对文县铁楼乡入贡山白马人"池哥昼"乐舞的调查及探究,分析文县白马人文化意蕴及特色,对弘扬文县白马人池哥昼乐舞和人文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甘肃文县"池哥昼"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音乐与舞蹈特征独特鲜明,是以祭祀、音乐、舞蹈、文学语言、美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独特艺术特征,在融入众多文化元素基础上,彰显了文县白马人少有的文化根基和民俗色彩。通过对文县铁楼乡入贡山白马人"池哥昼"乐舞的调查及探究,分析文县白马人文化意蕴及特色,对弘扬文县白马人池哥昼乐舞和人文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让舞蹈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有时二者甚至水乳交融,比其他姊妹艺术更嫡亲些.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常常要进行一些为感知音乐要素、体验和表达音乐情感的动作模仿,根据音乐内容与情绪即兴动作创编,为理解、体验音乐的载歌载舞的"乐舞"活动等等.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教学,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及智慧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的羌姆是在印度金刚神舞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藏族的土风舞,拟兽舞以及苯教的祭祀舞蹈,形成的诵经、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寺院大型舞蹈艺术。一方面,它以各神祇作为表演者来宣讲佛教故事,传播宗教教义并祛灾取福;但另一方面,它暗含了对生命中生死的思考,在整个仪式表演的过程中折射出生命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