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图书经营风险日益增大的新形势下,以民营书店为代表的我国民营书业企业毫无遮掩地站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图书市场的最前沿,承担着比实力相对强大的国有书业企业更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开展多元化经营,将资金、人力和其他富余资源合理、适当地分配到其他领域,对于民营书店开拓市场、分散和抵御市场风险、提高资本经营效益以至于民营书店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营书业企业股权激励的应用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营书业企业应用股权激励的意义 最近,国家决定降低上市门槛,让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辟二板市场,逐步建立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对处于第二次扩张时期的民营书业企业来说,恰如久旱遇"甘霖".建立股份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民营书业企业的必由之路.而股权激励是一种适应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融合了最新经济学和管理学成果的最前沿的有效理论和方法,是民营书业资本扩张和产业升级的致胜法宝.民营书业企业运用股权激励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3.
路见 《出版参考》2005,(5S):i012-i012
孟老夫子早就告诫世人:诚者,天下之道也。今天,我们不管是做人也好,经商也好,都要以诚信为本,诚信尽管是无形的,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而且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一个企业信用不好,就会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所以,民营书业一定要在打造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家品质,构建诚信经营风格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何迪 《出版参考》2005,(1X):8-8
在2005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由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和《出版参考》杂志社主办的“国有、民营书业共促发展论坛”于1月18日下午在皇家大饭店举行。国有、民营书业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国有、民营书业如何携手合作共促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国工商联在团体提案《关于鼓励、扶持和引导民营书业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允许并鼓励民营书业企业通过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出版社的改组、改制获得出版权;积极支持民营资本采用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发行企业兼并、重组,条件许可的,可以控股,鼓励他们做大做强,形成新的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民营书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至少有几个理由,要求我们比以往更加关注民营书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当然包括民营书业经济在内。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强调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允许外资进入的同时,也要放宽民营资本进入出版物市场的渠道,鼓励、支持和引导出版产业的非公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中宣部李从军副部长明确要求对民营、个体发行企业要支持,并促使他们加快发展,同时要…  相似文献   

7.
迪文 《出版经济》2004,(1):32-34
先天机制占先,发展后劲不足.这就是目前民营书业的状态.民营书业的发展前景看好,但是绝不是说民营书业的春天到了,接下来的日子将最难过,因为那不是明媚的春天,而是春天前最冷酷的严寒.不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民营书业绝对不适合市场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只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有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8.
民营书业从诞生之初起就在政策的夹缝中生长.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缺乏出版资源、资质、人才、经验、资金、渠道的状况下,民营书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市场图书的一种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两家民营公司在选题机制、流程运作、营销手段、终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探寻民营书业做强市场图书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秋天的积淀     
化兵 《出版参考》2007,(10S):I0001-I0001
自从2003年以来,中国书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整个行业开始洗牌。2006年,洗牌仍在进行之中,无论对于国有书业还是民营书业,书业市场仍旧处于洗牌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整个书业洗牌期的到来,整个民营书业也进入调整期和分化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资金规模小、融资难等问题已构成制约民营书业发展的瓶颈。民营书业要想走上规模发展道路,发展成为牛企业,上市融资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但目前由于金融市场本身发展规律的制约,规模较小的民营书业很难在主板上市,挺进专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创业板市场,不失为民营书业扩大融资规模的最佳选择。创业板又称二板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图书商报》报道:近年来,民营书业企业联盟抱团、共打市场的行为从未问断,出现了不少值得重视的新现象、新趋势。但与此同时,对民营书业能否真的既抱又团也始终质疑不断。  相似文献   

12.
胡丹 《出版参考》2007,(10S):I0005-I0005
在改革开放初期,武汉的民营书业企业应运而生,使武汉成为中国民营书业的发祥地;1994年在武汉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书市,民营书业首次登堂入室,开创了中国民营书业与国有新华书店和出版社同台竞技的先河;2002年6月18日,湖北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2000年以来,每年在武汉举办的“华中图书交易会”,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图书盛会……到目前为止,湖北省民营书业发行网点5000多家,占全省发行网点的90%以上;从业人员3万多人;一般图书销售份额占50%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国有出版与民营书业合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民营书业的地位与身份再一次以文件形式加以确认,对民营书业的作用与地位从政治与经济的角度加以界定.出版界不少人普遍认为,这是截至目前中国政府管理机关对民营书业的最客观、最科学的评价.也是动员全社会力量促进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着重就民营书业与国有出版单位的合作,特别是资本的合作这一关键举措,就合作对象的选择、兼并重组或者收购中对方资产与价值的认定、合资后双方角色的定位、合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孟老夫子早就告诫世人:诚者,天下之道也。今天,我们不管是做人也好,经商也好,都要以诚信为本,诚信尽管是无形的,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而且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一个企业信用不好,就会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所以,民营书业一定要在打造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家品质,构建诚信经营风格上下功夫,始终将诚信经营视为民营书业的无形资产而倍加珍惜,严格遵循业界的“游戏规则”,以其规范的市场运作促进企业发展,依靠诚信经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我国每年仅教辅图书就有70亿-80亿的市场空间。这块诱人的“蛋糕”早被民营书业看中,大多民营书业以此创业,以此发家。现在,民营书业除发行别人的图书外,还自己策划书。但令人担忧的是,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盗版书、伪书、假书,封面的虚假包装,内容的胡编乱造,假作者、假推荐,假销量、假排行、假授权,只要能畅销,什么手段都可以用。这种坑蒙拐骗的经商之道,不但贻误读者,还扰乱了图书市场,毁了书业人的形象,最后也使自己被这个市场所抛弃。  相似文献   

15.
以前始终被称为"二渠道"的民营书业近几年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内书业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革的影响下,在外资大举进入我国书业市场的威胁下,民营书业未来几年将如何发展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通过对哈尔滨市民营书店的调查分析,来探讨民营书业发展现状及态势.  相似文献   

16.
化兵 《出版参考》2007,(6S):I0001-I0001
在当下,我国书业竞争激烈,民营发行企业有日渐萎缩之势。新华控股、民营参股作为一种合作形式在四川、浙江和其他一些省份已经有两三年的发展历程。这些企业运行得怎么样呢?实践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呢?本期“特别报道”栏目特推出浙江台州书城的运行情况调查,实践证明,两种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实体,双方是可以互为融合的。如果运行成功的话,可以实现合作两方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民营书业从诞生至今,经过了艰难的跋涉,繁荣背后却存在种种危机.本文从买书难与卖书难、电子产品的双面性、资本与规模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民营书业发展的三个悖论,以及解决的一些办法,以期对民营书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由于体制的限制,我国当代的民营书业发端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1982年图书发行体制改革民营资本开始涉足属于出版产业链下游的图书发行业开始,民营书业的经营规模由小书摊发展到连锁书店,经营项目由单纯的零售发展成为二级乃至一级批发,经营模式也由个体运营发展到全国性网络建设;由开始的不完善,到现在具有相当的规模,其发展速度之迅猛引起了业界震动.  相似文献   

19.
4月12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沪举行.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社、民营书业企业的200余位代表共议民营书业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论坛上,实体书店成为热议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20.
强化资本的纽带作用、突破制度性障碍、创新合作方式和内容、发挥新技术的引领作用是推进国有出版整合民营书业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我国出版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在分析国有出版整合民营书业从而推动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基础上,指出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提出更为有效的整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