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淮南子》和《楚辞》的神话同出于南方神话系统,《淮南子》的神话继承了《楚辞》的神话,然而《淮南子》和《楚辞》的指导思想不同,所以有区别。从三个方面比较研究:其一,《淮南子》和《楚辞》所记录的神话地理可以互为印证;其二,在神灵定位上有体道与抒情的差异——《淮南子》记述神灵在于体现道家之精神,而《楚辞》援引神灵则是作为抒情载体;其三,在神话传说的传承方面,表现出道之探究和人之神化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2.
谢无量先生楚辞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楚辞新论》一书中。该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和新见,是把《楚辞》作为古老的南方文学的代表,把它放在古代南方学术文化的背景下,同代表北方文学的《诗经》相区别进行研究,进而在屈原生平思想、楚辞篇目、《离骚》新释、楚辞学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见解,发前人之所东发。尽管其论述也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但谢先生筚路蓝缕,勇于开拓新路、敢于破旧立新、大胆冲击陈说的精神,仍是十分可贵的。其以南方文学观为核心的诸多新见与发明。毕竟使人耳目一新,对后来从楚文化角度研究屈原与楚辞之思潮及楚辞文化学的兴起,无疑有深刻启示和巨大影响。还有对“屈原否定论”的首难之功,也不可抹煞。因此谢无量先生的楚辞研究。在楚辞学史以及20世纪学术史上自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诗经》以后,楚辞崛起,自西汉始,楚辞学研究就进入百家争鸣状态,刘安、司马迁、扬雄、班固等各抒己见,此为楚辞研究的初始阶段。自西汉至20世纪的二千余年间,楚辞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西汉至北宋是开创发展期,重在章句训释,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可为代表。第二阶段:南宋至清末是繁荣期,重在义理探求,朱熹《楚辞集注》可为代表。第三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承上启下的转型期,梁启超、刘师培、王国维等为新楚辞学奠定了基础。1919年“五四”以后楚辞研究至现了新时代特色,游国恩《楚辞概论》为新楚辞学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第四个阶段的开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楚辞研究跃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楚辞研究达到世纪高峰,研究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研究方法之新,学术成果之丰,发展速度之快,是二千多年来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是学术创新,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青年专家学者,与老一辈学者共创辉煌。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对《楚辞》注本作了界定和选择,然后结合时代特点和训诂学的特点,对汉至明代的《楚辞》注释情况作了概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有别于传统经史范式,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是《楚辞》神话研究的基本前提。在异质文化冲击和现代学术建构的驱力下,20世纪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成为时人理解中华文化、重勘中华文明的途径。20世纪前期形成的四条基本路径影响至今:诉诸信史的实证研究、文学艺术的系统研究、跨文明比较研究、人类学和民族学阐释。经20世纪中期过渡,80年代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走向繁荣和学科自觉。同时,随着中国神话学界的前沿反思与范式推进,《楚辞》神话与中国文明起源特征、早期经典形成、早期中国思想史等问题成为学界热点。新的学术视野和新的学术使命都昭示着,《楚辞》神话研究必将继续参与到更深入更宽阔的当代学术发展中。  相似文献   

6.
各家派尊其祖典为"经",乃晚周以来之旧习。《离骚》诸赋为当时人所推尊,主要还是因为其文采,以及带来的贵显,故才"世传《楚辞》"。而"汉武爱骚,淮南作传",更可证其自文景以来一直为文章之士奉为经典。正如《老子》称"经"一般,《离骚》称"经",也只是在传注说解时才称"经;"至于平时称引,也只称《离骚》。王逸注《楚辞.离骚》时命为《离骚经章句》,只是依当时注释体例,非为特意抬高其地位而加"经"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九歌》之名,来源甚古,传世的就有“中原九歌”、“神话《九歌》”、“民间《九歌》”和“楚辞《九歌》”。本通过对有关献资料的分析,试图探寻出楚辞《九歌》名称的来源,理清它对前代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8.
金秋八月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知名楚辞学者黄崇浩教授历经二十年研究的学术成果《屈子阳秋》。该书由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著名楚史专家张正明先生和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著名楚辞学者毛庆先生作序。张、毛二序称 ,该书“体制宏大” ,“思路宽广” ,“材料详备” ,“见解独到” ,自成体系 ,是近年来楚学研究中少有的著作。《屈子阳秋》分六卷 ,共三十五万字 ,分别论及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屈原的故里和生平、屈原的思想、作品涉及的上古神话、作品年代及其艺术特征等几个方面。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周建忠先生来信…  相似文献   

9.
廖序东先生的《楚辞语法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对《楚辞》进行系统语法研究的专著。该书对《楚辞》中的虚词和特殊句式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揭示了许多新的语言事实,对汉语语法史研究乃至文学鉴赏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先生深厚的小学功底多承乾嘉学说的余韵。其《离骚解诂》《九章解诂》《天问疏证》《楚辞校补》《天问释天》《敦煌旧钞本楚辞外卷跋》等一系列的《楚辞》研究著作,征引丰富,视角独特,为文献学领域研究《楚辞》的注释、校勘、引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