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国 《地理教育》2012,(Z1):124
不知从何时起,长城似乎成了中国长城的专有名词。不过世界上的长城可并非只此一座,如果我们环游世界,就会看到其它一些国家的长城。英国长城英国的长城有两条:"哈德良长城"和"安敦尼长城"。哈德良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在今英国境内的苏格兰与英格兰的交界地带修筑的。它西起爱尔兰海,东  相似文献   

2.
长城漫谈     
长城是什么?长城是墙,边墙。住在长城脚下的人就亲切地把长城称为"老边"。"老边"确实够老了,距今最近的明长城也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修建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  相似文献   

3.
正德育离不开实施载体,底蕴丰厚的地域文化是学校德育的最佳平台。金山岭长城是万里长城中最壮美的一段,滦平县巴克什营中心小学就坐落在金山岭脚下。自2011年开始,我校实施以"弘扬长城文化、培树长城精神"为主题的系列"长城德育"活动,拓宽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构建了以"长城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德育。雄伟的长城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信、团结的象征。金山岭长城历史悠久,建筑艺术独特,是中国长城文化的代表。其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旖旎的自然风光,是学校实施德育的有效  相似文献   

4.
游北京     
周相润 《下一代》2012,(5):38-38
北京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有很多名胜古迹,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爸爸带我来到了祖国的首都。 这几天天公公带着笑脸欢迎我们的到来!北京的交通很发达,最方便的当然是地铁了,我们乘着2号地铁来到了长城,当雄伟的长城映入我的眼帘,我一下子就充满了力量,坚持爬到了长城的最高点——好汉坡。  相似文献   

5.
游过长城的人,在一起谈论长城,有的说"长城真雄伟",有的说"长城真古老",有的说"长城真奇妙"。这些都是人们游历  相似文献   

6.
身边的历史     
箭扣长城位于京郊怀柔县西北,海拔1141米,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长城是现存明长城中最著名的险段之一,走势非常富于变化,自然风化严重,没有任何人工修饰,自镇北楼、北京结到九眼楼绵延20多公里,既展现着原汁原味的长城景观又承载着饱经风霜的历史痕迹。这段长城东接慕田峪长城,西接连云岭长城,这里的敌楼大都建在陡峭险峻的山尖上,而且较为集中。箭扣长城的城墙也呈现了"擦边过"的特点,即"单边",只有一侧有垛口(见图4),充分体现了明朝修筑长城的基本原则,即"依地形,用险塞"。  相似文献   

7.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长城》一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  相似文献   

8.
登长城     
今天,我们要去登长城,不过,登的却不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而是"野长城"。所谓"野长城" 就是自然状态下没有受到特别保护和开发的长城,那里很少有游人光顾。一大早我们就上路,汽车行驶一个小时后, 远远的透过薄雾已经可以隐隐约约地瞧见长城了。虽然山并不很高,但由于树木茂盛,也只能看  相似文献   

9.
一日,某生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我国科学家澄清历史谜案,肉眼在太空中不可能看到长城。"某生想,科学家还能研究这个呢。他饶有兴趣地继续看下去。人类肉眼为什么无法从太空看到长城呢?被誉为"我国遥感事业的前辈先驱之一"的科学家戴达昌等人一项实证研究表明,虽然人类肉眼无法从太空看到长城,但却能依靠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看到"长城。从事遥感图像解译50多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戴达昌认为,即使长城的宽度达到10米,常人识别长城的最远距离约为36公里,视觉分辨率高的侦察员大概可远在62公里处识别长城。这距离都远远低于一般公认的太空高度。 那么,"遥感眼"是否可以看到长城,科学家们利用法国的"SPOT"资源卫星提供的资料,经过实验得出结论:5米左右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图片经过适当处理,才能比较清晰地显示长城的存在。因此,人类依靠"遥感眼"可以看到长城。  某生看后,顿感惊奇,自己总算是开了眼界了。原来,遥感科学那么神奇、有趣。于是,他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以后一定要考上大学学习这个专业,以后也像科学家们一样搞些研究,去探询大自然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看见长城"只是传说简单地说,太空中是看不到长城的.但若要深究,情况又有些复杂.要否定"看得见"的观点其实很简单.长城的宽度可供四马并骑,也就四五米宽,最多不超过10米.今天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机场大都超过了这个宽度,它们比长城更宽也更整齐.如果从太空能看到长城的话,那就也能看到这些建筑,还有更为庞大的城市建筑群. "唯一的人工建筑"这个说法是无法成立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后来的中国航天员也没有看到长城.  相似文献   

11.
清代“走西口”的路线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西口”是清代长城以南的山西、陕西省北部民人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谋生的社会潮流。其根本原因在于山西、陕西沟壑纵横、土地贫瘠、高寒少丙,能承载的人口有限。康乾以来,由于人口急增、土地兼并激烈,从而引发严重的人地矛盾;而自然灾害的频发,更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化。清廷出于平定边疆叛乱、缓和阶级矛盾、解决财政危机等诸多政治需要。实行放垦及移民实边等政策,使走西口成为可能,并成为潮流。  相似文献   

12.
通过EFE矩阵法、IFE矩阵法等现代分析手段对长城汽车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客观综合定量分析,可以看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建议企业将“强化战略”作为总的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今后一段时间企业发展的“指南针”,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卢纶和李益同为唐代大历十才子,以边塞诗闻名于诗史。卢纶边塞诗颇有“盛唐之音”,李益的边塞诗可以说是开了中唐边塞诗的先河。但二人对塞外景象的描写、戍边士卒感情的不同表达、边塞军旅的不同感情等方面在内容取材上各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4.
西汉王朝从汉武帝至汉宣帝期间,修筑了约两万里长城,其中绝大部分修建于汉武帝时期。汉长城不仅防外,同时防内,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是西汉王朝修筑和戍守长城的意图。汉长城对匈奴而言,主要表现在军事上的围困和经济上的封锁,达到了削弱匈奴的目的。汉长城对中原而言,产生了耗费巨额财力和破坏内地人民和平生活的不良影响,迫使汉武帝下罪己之诏。庆幸的是长城不能把互相连着的经济关系断绝,成为草原和中原的分界线,反而成为南北不可分割的见证物留给后世  相似文献   

15.
长城作为军事工程的重要意义是广为认知的,但从民族学的视角研究,长城对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也有着重要意义.长城作为一个政治边界不仅仅具有军事防御的作用,从文化生态学和族群冲突理论的视角分析,长城作为草原与农耕社会的边界同时也具有族群边界的意义,对于游牧民族与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由于长城边界形成的边缘地带具有双重性及流动性的特点,长城边界还具有外部分离和内部整合的作用,同时也是交流融合的地带.  相似文献   

16.
近代欧洲西方国家来华的商贾、传教士、旅行家,以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为最早。他们对中国的文字记载中,不乏对长城的涉及与描述,因此,伊比利亚文献对于我们了解基督教文化对长城的评价及其在旧世界传播的起始时间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比较详细地爬梳了16-17世纪伊比利亚史料中关于长城的各种记载,分析了几部主要历史著作的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陇西县境内战国秦长城是我国古代最早修建的长城之一,至今仍可见遗迹。学界对此段长城走向虽早有考察,但具体线路并不清晰。通过实地考察确定了陇西县秦长城的具体路线,并认为此段长城是沿乌龙沟南岸延伸的,且乌龙沟段并无人工修建的墙体。  相似文献   

18.
明初,元朝势力北撤塞外草原,史称"北元"。北元欲图恢复中原,明朝为加强边防,修筑"边墙"(长城),建立卫所。明朝在与北元保持对峙格局的同时,不断加强北边防御体系建设。洪武二十九年正式设置开平卫指挥使司,将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后东、西两面的防御体系正式联结起来,构成一道外围防线,标志着明洪武朝北边防御体系的建成,也成为明与北元的基本疆界。  相似文献   

19.
“边墙”是明清两代对长城的普遍称谓。明代修筑南长城的背景,是在“动分彼此”的情况下,为了消极地对付湘黔川三省边境苗族人民的起义斗争,封固疆围,更有效地做到“来则致截,去则不追”的。清代南长城的修复最先由铜仁的松桃开始。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在湘黔边境大修边墙、广设碉卡,企图“遏苗之来,截苗之归”。南长城虽然是封建统治者隔绝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联系的一个硬件设施,同时也是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民族融洽史的一个历史铁证。  相似文献   

20.
突利可汗在内战中战败只身南下归附隋朝 ,隋文帝册封其为启民可汗。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 ,突厥启民政权在内蒙古建立。这个政权直辖于隋朝中央政府。隋朝与启民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和使臣往来。隋炀帝曾先后两次亲自出塞北巡。中原王朝皇帝亲临塞北藩属政权巡视 ,隋炀帝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