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办公技术现代化的发展,数码照片技术和新闻采编网络技术,在新闻采编出版工作上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全国有2000多种报纸,大多数报社都利用新闻综合业务网(简称新闻采编网)进行编辑出版工作。记者可以通过电脑扫描将新闻照片输入新闻采编网,处理成数字化图像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为出版部门编发照片提供信息;发稿部门通过采编网编发所需照片,使新闻记者和出版部门的采编工作都变得更加快捷、科学,大大提高了报纸编辑出版工作的速度和质量。新闻采编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新闻照片能够转变成为存储在采编网络中数字化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报纸采编工作分析,首先,从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入手。其次,结合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阐述了媒体融合发展给报纸采编工作带来的影响。最后结合媒体融合发展给报纸采编工作带来的影响,对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报纸采编工作的策略进行有效分析。主要内容有:创新传统的报纸采编工作方法、为报纸采编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报纸采编人员工作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一个电子采编实验室5月14日下午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挂牌成立。这家实验室由24台新闻采编用计算机和一台服务器组成,实现了从写稿、改稿、编审、排版,到输出报纸大样多采编全过程的一体化。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不少报社陆续从单纯的电子排版向采编全过程的计算机化过渡,完成了告别“铅与火”以后的又一次飞跃──告别“纸与笔”,实现了采编的自动化、无纸化和网络化。为提高学生运用电脑进行新闻采编的能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原有电子排版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功能更加先进的电子采编实验室,其近期目标是模拟报社…  相似文献   

4.
报社新闻采编网络化和网站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扩大了报纸的影响。但网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漏洞,使其极易受到攻击。各种各样病毒的袭击,以及黑客的恶意攻击,都会对网络造成致命伤害。攻击者往往会在他们进入的主机上修改资源配置、安置“特洛伊”程序、隐藏行踪、执行任意进程等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个电子采编实验室5月14日下午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挂牌成立。这家实验室由24台新闻采编用计算机和一台服务器组成,实现了从写稿、改稿、编审、排版,到输出报纸大样等采编全过程的一体化。进入gO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不少报社陆续从单纯的电子排版向采编全过程的计算机化过渡,完成了告别“铅与火”以后的又一次飞跃——告别“纸与笔”,实现了采编的自动化、无纸化和网络化。为提高学生运用电脑进行新闻采编的能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原有电子排版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功能更加先进的电子采编实验室,其近期目标是模拟报社的电子…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一个电子采编实验室5月14日下午在复巴大学新闻学院挂牌成立。这家实验室由24台新闻采编用计算机和一台服务器组成,实现了从写稿、改稿、编审、排版到输出报纸大样等采编全过程的一体化。进入如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不少报社陆续从单纯的电子排版向采编全过程的计算机化过渡,完成了告别“铅与火”以后的又一次飞跃一一**别“纸与笔”,实现了采编的自动化、无纸化和网络化。为提高学生运用电脑进行新闻采编的能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原有电于排版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功能更加先进的电子采编实验室,其近期目标是模拟报社的电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07,(9):60-62
<正>国内大部分报社已经采用新闻采编网络系统,实现了报纸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报社上了采编系统平台后,的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编辑记者及报社领导查寻相关数据提供了方便,但报纸上的重稿、差错仍时有发生,有些报社甚至出现了签发后的大样文件被修改的人为事故。如何提高报纸的质量、加强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困扰很多报社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报纸的广告效益是衡量一家报社综合实力的首要条件,这是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都需要牢固树立的思想。尽管大部分新闻人直接从事的是新闻的采编工作,但在处处是新闻的新闻人的眼中,也应该树立时时有广告的思想,在各自的岗位上挖掘众多的广告源,为报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报纸的广告效益是衡量一家报社综合实力的首要条件,这是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都需要牢固树立的思想.尽管大部分新闻人直接从事的是新闻的采编工作,但在处处是新闻的新闻人的眼中,也应该树立时时有广告的思想,在各自的岗位上挖掘众多的广告源,为报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国内首家电子采编实验室于5月7日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建成,这个实验室将采用清华紫光集团开发的新闻采编软件。 这个实验室按照报社已经实现网络化的编辑部工作模式来运作。它可以在计算机联网的条件下,完成报纸采编流程的全过程,从写稿、编稿、组版、拼版到出报纸的大样,基本实现“采编无纸化”。 创立于1988年的清华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高科技产业的代表。在10多年的发展中,依托清华大学的科技和人才优势,走出了一条中国高校产业发展的新路,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精细化工与生物工程技术、环保技术为主的三大产业板块,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产权及独有技术的产品。为促进中国新闻媒体技术的发展,清华紫光集团成立了专门的新闻媒体事业部,现已推出“清华紫光新闻采编软件”等产品,目前已在上海解放日报、劳动报和国内几家报社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韩波 《中国传媒科技》2006,(5):53-54,56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传统媒体——报纸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近年来,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报快速兴起,对报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应对挑战,同时也是把握机遇,越来越多的报社组建并完善自己的新闻采编系统、广告发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报社建立了新闻采编计算机网络系统,彻底甩掉了“纸和笔”,完成了报业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新闻采编系统的建立使报社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得到提高,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加入WTO后我国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然而由于报纸新闻的特殊性,尤其是党报更加需要新闻采编系统能够全年保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并且要保证数据万无一失,这就对新闻采编系统的核心设备采编服务器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即使采编服务  相似文献   

13.
北大方正文韬新闻采编是北大方正公司在广泛了解报社用户实际需求后而开发的新一代新闻采编系统,它给报社的编辑记者提供了一个完全计算机网络化的稿件处理流程,其系统具有可配置的系统管理,严格的权限管理,灵活的流程控制,强大的全文检索等功能。现在,国内有许多报社都已与北大方正合作采用了该系统,以适应报社业务的发展,和加强报社内部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建立这套计算机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使信息的采集、编辑加工、版面制作、信息发布,以及内部的管理和过程控制,均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报业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大中型报社基本上建成了自己的新闻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广泛应用基于C/S(client/server)关系型数据库为核心的新闻采编系统、web新闻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归档和检索系统以及报业经营管理系统等。网络成为报业主要的信息处  相似文献   

15.
三月十一日,长沙晚报新闻采编网络系统正式开通,该报采编人员从此告别纸和笔,这在湖南的报纸行业尚属首家。为了提高新闻时效,更好地服务读者,该报从去年十月开始,着手新闻采编网络系统的建设。该系统采用了北大方正最新科研成果,包括编流程管理系统、报纸组版系统、远程传播系统和资料检索系统.共有一百多个终端。系统开通后,该报的编缉、记者在新闻采、编、录、改、校、签等多道环节上的工作均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外派的记者只需要携带一台手提式电脑,就可以从全国各地直接向报社传发稿件和图片;有关工作人员还可以从计算机网…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采编工作实现了网络化,写稿、改稿完全脱离了纸和笔,校对员面对的是无原稿核对的电子校样。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做好网络化后的校对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改变校对方式和方法报纸出版实现采编网络化后,电脑间实现了内外互联,采编出版在网上进行。新技术、新模式给报纸校对工作带来了新变化。一是校对人员减少业务量加大。校对工作方式的转变,它没有了以往可以做参照物的原稿,传统校对工作由原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新闻采编。本文主要讨论了网络传播给新闻采编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孙世恺 《新闻界》2000,(1):9-10,15
当今,报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哪家报社在竞争中赢得广大读者,哪家报社才能在新闻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在新闻事业发展中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这种新闻界的竞争,表现在报纸的宣传报道质量和发行数量以及广告拥有额上,其实质是新闻人才的竞争。也就是用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来调动采编人员最大的活力和创造性,把报纸办得出类拔萃,拥有更多的读者,促使更多的客户愿意来刊登广告,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许多地方性报社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近些年来大刀阔斧对采编人员管理进行改革,采取多种举措激励新闻队伍,使报社充满生机,提…  相似文献   

19.
夜班编辑是日报类新闻单位中一个重要的群体,负责每天报纸最后编发,由于过着晨昏颠倒的忙碌生活,不直接参与白天的新闻策划。不掌握报社新闻信息平台,因此,在采编流程中长期处于绝对的终端。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夜班编辑在采编流程中这种信息闭塞、来料加工的被动角色,不仅影响个人对日常新闻事件的把握,也不利于报纸新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由纸媒出版物发展到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一个全新的出版形态让人目不暇接.报纸作为直接影响公众的传播载体,最早实现了网络化,采编工作只需在电脑上操作就可完成,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照排、校对工序实现报纸快捷迅速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