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鑛采用评点这一方式对《左传》进行品评赏析,“陗”字多次出现在孙镀的评点语言中,主要体现在字词、句式方面。字词方面主要集中体现语言艺术特点,句式方面主要集中体现文章结构特征。目前学术界对于孙鑛《左传》评点探究较少,试图从孙鑛《左传》评点中的关键词“陗”切入,探讨孙鑛对“陗”的阐释,体现其追求质朴文风和雄健的审美理想及复古思想。  相似文献   

2.
清代孙濩孙《华国编文选》和《华国编赋选》不但于选文选赋极为精审,其赋论尤多警策。其谓"赋之自诗而文者,复约文而近于诗",不但揭示了赋史发展历程,也揭陈了他对"赋"、"文"关系的历时性探讨。在此基础上,他摆脱长久以来受诗学影响的赋学传统的"正变"之说,重新审视了古赋与律赋的相契相融关系,并且对赋体评点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美学审鉴标准。  相似文献   

3.
万历二十五年正义堂刊刻、题名“李淳删定批点”的《选文选》,是今存明代最早的文人《文选》评点著作。将其与天启六年卢之颐辑刻的十二家评本《昭明文选》、明末闵于忱刻的《文选后集》比照,可以发现,《选文选》相当一部分评语实际来自时传题为“陈继儒评点”的《文选》评本,但这并不能改变它是在文人手中完成的事实。《选文选》同书商操作评本的最大差别在于:评点在它们分别是被作为文学批评的方式与商业营利的手段。自《选文选》而后,文人评点逐渐成为《文选》评点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评点中,清代同、光时期佚名氏的《读红楼梦随笔》,较脂砚斋、陈其泰、姚燮等人的评《红楼梦》著作,更为明确地将心理描写提升为一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即“心境”论。其理论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楼梦》评点对李卓吾“意外”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倩 《文学教育(上)》2013,(21):150-152
王沂孙咏物词为历代词评家所关注,陈廷焯在其《白雨斋词话》中更是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本文试运用陈廷焯"沉郁"说,探析王沂孙咏物词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6.
王春平 《考试周刊》2013,(86):14-15
“星期五”在《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却体现了“大内容”。文章从“星期五”这一角色出发,解读《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的种族歧视、人的社会性、殖民主义、宗教文化殖民、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揭示出“星期五”在小说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俊玲 《天中学刊》2013,28(3):94-97
《文选》评点自明万历年间萌兴,至清末归于消歇,经历了萌兴与发展、高潮、持续发展与总结等几个时期,与明清评点的整体发展态势大体一致。明清两代的《文选》评点,在著作数量上虽大体相当,但在两个时代的发展际遇却甚是不同:一个是利于评点生存的学术环境,但相当一部分普通士子不学《文选》;一个是不利于评点发展的环境,但普通士子对阅读学习《文选》有较高热情。  相似文献   

8.
《文选颜鲍谢诗评》荟萃了方回对古体诗的评点。方回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品诗,体现了作者的诗学主张,在选学评点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孙大雨的《楚辞》英译非常重视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名物、句义的注解,这种"丰厚翻译"的策略展现了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他的《楚辞》英译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译介,其中也包含着强烈的身世之感和爱国情怀。他采用与《诗经》对比的方式对屈原诗歌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解释,并作了音步分析。这些都使其在当代《楚辞》英译著作中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10.
宋元明清和近代,《文选》评点成为选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文学家方回的《文选颜鲍谢诗评》,考史论世以品诗,以简洁之语赞赏选诗妙处所在,在选学评点发展史上具有开启先河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评点学习法,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产生于唐宋以后,流行于明清时期,形成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影响极大的文化景观。到了现、当代,钱钟书的《管椎篇》融注疏、评点于一体,陈寅恪评点的唐宋史学著作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更是评点的精品。许多语文教育大家也多推荐使用"评点"的方法学习,并且身体力行。张志公、王力、叶圣陶等就是其中的典范。这一方法把学、思、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说它们是同时进行的,边读边评,不可分割,尤值得我们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孙过庭的《书谱》,在书法艺术理论史上是第一部具有独立的、思辨精神的书法艺术理论专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冲和为美”等诸多书法美学命题,建立了全新的艺术审美风尚,从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读后感”是一种小型议论文,是人们读了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之后所写的感悟和体会。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训练,是初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入门的一种极好的形式。本期“名著读与写”将为你带来英国大文学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  相似文献   

14.
孙惠芬的作品是以乡村和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她的许多作品都是描写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如《民工》、《吉宽的马车》等等。孙惠芬乡土小说主要展示了农民工的生存景观以及乡村妇女的精神世界,既充满了同情,又富有一定的反省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形态之一的评点,起始于宋人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随着小说创作的昌盛,小说评点也大量出现,明、清两朝产生了不少著名的小说评点著作,如明人李卓吾、清人金圣叹都批评过《水浒》,《金瓶梅》有张竹坡评本,《三国演义》则有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本,《红楼梦》有脂砚斋评本,至于《儒林外史》的重要评本则有闲斋老人、黄小田、齐省堂、天目山樵四家。  相似文献   

16.
在《水浒传》中,孙二娘作为酒家女的代表,实为古代文学传统中风流俊俏酒家女的又一典型。孙二娘与传统的风骚酒家女迥异其趣,但是在孙二娘与武松的谈话中,又隐约闪烁着古代风流酒家女与酒客"调情"的暧昧。在一般人看来,她容貌凶恶,性格粗犷,但她是美的,是文学中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7.
<山晓阁重订文选>是产生于清初的一部<文选>评点著作,它的评点者是孙洙,而不是一般认为的山晓阁主人孙琮.一方面,此书是受书坊请托而作,多有抄录其前<文选>评点著作评语的情况,且重视客观疏通文意.另一方面,它又是在文人手中独立完成的,表现出文人评点的特质,重视分析作品内在情韵和内容,对作品外在形式的分析亦多有独到之处.它结合了书商型评本和文人型评本的特点,是一种典型的综合型评本.  相似文献   

18.
笛福塑造的鲁滨孙通过航行冒险积累丰厚的财富,改造荒岛、征服自然,实现人生价值,确证自我。同时呈现了旅行者和被旅行者的文化差异、文化传递现象,再现文化交流与认证,通过对《鲁滨孙历险记》中"他者"形象的分析,呈现文化传递中的种种误读。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先生的巨著《管锥编》中包含着研究《文选》的丰硕成果。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纳结:一是推扬萧统的编选能力和“文选学”的重要性;二是在理论实践两方面突出了《文选》评点的价值:三是运用循环阐释方法补正李善的注文。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总体上分成基本需要和成长性需要两大类,其下面根据对人直接生存意义及生活意义的大小按层次排列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七种需要,即"需要层次"理论,它是解释人类个体行为的良好工具。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品《鲁宾孙漂流记》记叙了主人公鲁宾孙的传奇经历。笔者认为,鲁宾孙人生的每一阶段无不对应着马斯洛对于人类需要的理解。借需要层次理论,对鲁宾孙的行为与形象进行全新的解读,提出鲁宾孙是资产阶级自我实现个人主义"本性"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