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蒙藏委员会与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藏委员会是民国时期政府设立的专门负责管理蒙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构。蒙藏委员会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民国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面对民族危机,有识之士发出了开发西北、发展西北民族教育的呼声,提出了普及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引进内地人才等诸多合理化建议.这引起了当时各级政府对西北教育问题的重视,西北民族教育得到了初步发展,为西北边疆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边疆教育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非常重要的。民国时期边疆教育的兴办对于我们今天在民族地区办教育的启发尤为重要,不仅让我们了解边疆的很多实际情况,也让我们知道了在边疆办教育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4.
边疆教育指民国时期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专门对少数民族进行的学校教育。抗战时期,广大内迁高校师生投身边疆教育调查研究,积极从事西南边疆教育建设,直接促进了西南边疆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代在边疆观、民族观、边疆方针、边疆政策、边疆管理机构等方面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治边政策。民国时期的边疆概念,包括地理边疆、政治边疆、文化边疆等多层含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在治边思想、边疆政策及边疆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内容,包括民族平等主张,边疆内地化的方针,推行民族同化,培植各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6.
依据《中英庚款息金用途支配标准》的规定,1934年至1944年间,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拨款资助了边疆教育,虽然资助的时间较短,资助的文教机构相对较少,但在推动边疆地区义务教育、考察教育实际状况、培训西北地区师资、创办边疆中学及倡导科学教育等方面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这些举措直接推动了民国时期边疆省份的教育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差距。当时的某些举措或做法,对今天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1939年8月至1940年3月的国民政府教育部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是全面抗战时期以“边疆教育考察”命名的唯一考察团。该考察团的考察及宣传活动丰富了人们对西南边疆情形的了解,加深了西南边疆各民族的国家认同。考察团提出的关于发展边疆教育、改善边疆管理的若干建议也为国民政府教育部所采纳,在事实上推动了抗战时期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好地映射出彼时边疆教育考察在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之间、研究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的互动状况,也彰显了教育所不能推卸、不能弱化的社会责任与服务精神。  相似文献   

8.
国民政府为实现民族同化,而重视边疆教育。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许多法令,制定计划大纲,专门成立了教育部蒙藏教育委员会、蒙藏教育司,负责边疆教育事项,并在边疆各省建立了各级边疆学校。边疆地方政府也兴办了大量的边疆学校,培养边疆人才。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9.
阿拉善旗地处中国西北边疆,在民国时期该旗学校教育起步比较晚,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被动发展阶段、开明人士倡导下的积极发展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并表现出了一些特色。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的发展为阿拉善旗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教育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起构成了理解民国教育的重要维度。目前学界对民国时期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研究并不深入。民国时期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竞争与共生并存的关系。这种竞争与共生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强竞争—弱共生阶段(1912—1928年)、弱竞争—强共生阶段(1928—1936年)、强竞争—强共生阶段(1936—1939年)以及弱竞争—弱共生阶段(1939—1949年)。民国时期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关系的变迁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邵力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他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了各种正确主张,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关系的建立,在西安事变和国共谈判等事件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他的所作所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廖仲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核心人物,他得到孙中山及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各方的信任,主持国民党改组工作。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成为国民党党务领导人,在其领导的中央工人部、农民部、黄埔军校等部门重用共产党员,坚决反击右派分裂国共合作的图谋,巩固和发展了国共党内合作。在广东工农运动和军人运动中,构建了由廖仲恺领导、中共广东区执委策划、共产党员负责实施的国共合作的典范模式。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陈树人公子陈复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 ,并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分裂后回国 ,历任中共广东省委要职。后在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时曾遭敌人逮捕 ,并被敌人杀害 ,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1 93 8年冬到 1 94 2年春刘少奇在华中敌后战斗达三年之久 ,他认真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强党在华中的领导 ,放手发动群众 ,发展人民武装 ,领导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他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正确处理了统一战线与反磨擦斗争的关系。取得了定远、半塔集战役、黄桥战役的胜利。在处理皖南事变问题上 ,他的正确建议受到中央的采纳。他教育团结了大批各阶层人士参加抗日 ,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十分重视党的建设 ,尤其重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 ,创办了华中党校 ,出版了党内刊物《真理》  相似文献   

15.
"中政会"(中央政治委员会)是国民党政治体制中的一个独特组织.1924-1928年是中政会的初创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政会由创立时的仅向孙中山本人负责的政治咨询建议机关发展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的最高政治指导机关,其地位明显上升,职权有所扩大,作用日益突出.中政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由于有共产党人的参加,对于推动和促进革命的深入发展,稳定和巩固北伐战争的成果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大革命失败后,中政会则完全蜕变为国民党维护反动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与化解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包括经费、师资、校舍等在内的教育资源不足和结构失衡。要化解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需要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增加教育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发展优质民办教育、加大助学力度、保障教育公平等。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兴起了一场乡村师范教育运动。它是在乡村教育家的试验与改革下,在国民党教育政策的推动下而兴起的以专门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为宗旨,达到改造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目的的一场师范教育改革运动。其发展历程大约经过五个时期。乡村师范办学的针对性与训练学生的农村社会适应性等特点,或许能对今天的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刘克辉 《天中学刊》2011,26(4):109-115
从南京国民政府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多项有关乡村教育的提案,到国民党三中全会通过《实施三民主义的乡村教育案》;从南京国民政府对民间乡村教育家及其实验的关注和认同,到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调查农村实况、复兴农村经济、注重乡村教育的发展,再到重视乡村教育期刊、教科书和其他乡村教育书籍的出版,南京国民政府对乡村教育思潮进行的种种积极回应,标志着乡村教育全面进入政府的视野,并成为国家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张华 《海外英语》2012,(2):126-127
2011年初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中原经济区为河南省高校外语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该文以语言经济学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对高等外语教育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即高校外语教育改革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本着社会效益的原则,走多元化、市场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赋予了学校一定的课程开发权,但整体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而近年来京、沪、浙等地在课程政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推动了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他们调整地方课程计划、协调课程运行、改革评价方式、扩大学校的课程权限,协同建设学校课程资源等,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空间支持、权力支持、资源支持、能力支持和方向引领。这表明地方课程管理的政策供给是制约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地方课程政策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要赋予学校课程建设的权力和空间,对学校课程权限的规定要具体、明确,要规范地方的课程管理行为。应制定和颁布国家课程管理指南、地方课程管理指南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