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交织着历史和文化意蕴的地坛,史铁生痛苦而执著地寻找精神的坐标和人生的信仰。可以从地坛之于史铁生、母亲之于史铁生和史铁生之于史铁生三个维度,理解影响史铁生生命历程的重要因素、逻辑联系和思想嬗变过程。史铁生不是依靠宗教信仰的力量而是依靠自我精神的力量调和了与命运的信任危机,消解痛苦,战胜苦难。这是史铁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语文界在史铁生作品教学中存在“史铁生只写母亲不写父亲”的观点,并对“史铁生为何不写父亲”得出了不正确的结论,严重地误读了史铁生及其作品。对此必须进行质疑和辨正,方能正确解读史铁生及其作品,利于史铁生作品教学。同时,由此得出启示:语文教学一定要强化学术性,而不是仅凭教师的“创意”;要正确合理有度地解读课文,而不是片面追求解读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最有哲学气质的小说家(周国平语),史铁生用睿智之笔通过写作传达自己的思想。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无疑是解读史铁生思想的重要文本。《务虚笔记》中永恒的哲思,构成了史铁生哲学思想的重要方面。要了解史铁生,领悟史铁生的思想,首先就必须诠释《务虚笔记》的永恒哲思。  相似文献   

4.
史铁生的作品充满哲学气息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当代文坛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其文学创作富于理性而具有哲学思考、精彩而独到。文章通过对史铁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去感悟史铁生文学创作中的生死观,并感受史铁生先生思想的宽度与生命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叶立文的新著《史铁生评传》,在时空交错的叙事构架之下,客观地呈现传主的生平经历和文学创作,同时进入到史铁生复杂的灵魂世界中,探讨他留给当代文坛宝贵的文学遗产。将"评"和"传"水乳交融,使得史铁生的生平经历与文学作品评论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不仅精准地陈述史铁生的现实世界,而且进一步剖析史铁生的文学世界,完整地描绘史铁生的灵魂肖像。既有深刻的解读和动态的探讨,也不乏以作者自身为指南的文学创造,从而彰显了充分的学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非常有个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修辞化生存现象。鄢文龙的新著通过对史铁生作品深入全面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史铁生作品风格特点形成的内部动因,而且揭示了史铁生创作的文化心态,探寻了其作品修辞化生存的奥秘,是一部研究作家作品修辞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荆墨 《高中生》2012,(16):22-23
彰显心灵不妥协的力量2010年底,史铁生的去世给文坛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我与地坛》再版了。这不是赶制出来的纪念集,而是史铁生的最后一本新书。"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我与地坛》里,史铁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史铁生的存在,是一种生命意义的象征,是一种生活姿态的象征,更是一种测量社会的过程。现在我们纪念史铁生,就是在纪念一种伟大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我与地坛》作为史铁生的代表作,展示了残疾、宿命、死亡这三个史铁生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通过分析作品,探讨史铁生在不幸的人生中,在生与死的犹豫间,如何对人类终极命运采取精神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2009,(7)
名人史铁生很多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在"最狂妄的年龄"里,史铁生双腿残废了,然而他没有向病痛屈服,而是写出了字字珠玑的文章。苦难提升了史铁生对生命的认识,他的作品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史铁生作品中残疾人的爱情,提出史铁生的爱情观即爱情是孤独的证明,是一种独特的宿命,是对人类残疾的拯救,是一种宗教信仰,体现了史铁生对残疾人实现自我救赎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中文自修》2008,(3):49-50
史铁生这个作家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不少版本的教材都收了他的作品。但史铁生的文章并不好懂,因为他总是在疏淡的文字下蕴涵着对生命意义的拷问。《故乡的胡同》是史铁生写作于1993年的散文名篇,同样,他用细腻而沉重的文字表达了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与追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快地走近史铁生、理解他的文章呢?嘉定区第二中学的孟琰玲老师为我们指点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2.
病隙碎笔     
史铁生是别人眼中的我,我并非全是史铁生。多数情况下,我被史铁生减化和美化着。减化在所难免。美化或出于他人的善意,或出于我的伪装,还可能出于某种文体的积习——中国人喜爱赞歌。因而史铁生以外,还有着更为丰富、更为浑沌的我。这样的我,  相似文献   

13.
黄筝 《课外阅读》2015,(3):30-31
<正>2010年的最后一天,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在一片哀悼声中,唯独史铁生的妻子陈希米始终保持沉默,只是通过朋友表示,不举行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家中不设灵堂……如今,他离去已经四年了。史铁生和陈希米的爱情,  相似文献   

14.
<正>课文《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他本人在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史铁生能成为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生命中肯定遇到过不少贵人。我们来说说史铁生生命中的两个贵人。第一位,大家肯定已经猜到了,对,就是史铁生的母亲。  相似文献   

15.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史铁生去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变得模糊,反而更清晰。我在书刊和网络上查找史铁生的照片,发现他的表情都是微笑的。史铁生先生1972年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成尿毒症,每周要靠三次透析才能维持生命。每次  相似文献   

17.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残疾后的史铁生如何走出人生的樊笼这一命题,我认为母亲的榜样力量影响更深远。母亲与史铁生一样承受着苦难,而且这苦难是加倍的,当史铁生在苦难的路上彷徨时,母亲没有被命运击昏,她在思想上无意中秉承了“慢养”的思路,态度上平静地面对,行动上用自己的双脚开拓了一条如何应对苦难的路,母亲像天边的启明星指引着史铁生迎来了黎明,而且这样的启示是“润物细无声”型的,充满着温情的。  相似文献   

19.
自发的哲学家气质和苦难经历把史铁生引向存在主义,使他与之共鸣并深受影响。存在主义对史铁生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深刻领悟;对人的荒诞处境的深切体验;面向荒诞和虚无进行勇敢抗争。存在主义促进了史铁生对人生思考的深度,存在主义借助史铁生被广大读所理解。  相似文献   

20.
苗向东 《教学随笔》2011,(11):17-18
史铁生去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变得模糊,反而更清晰。我在书刊和网络上查找史铁生的照片,发现他的表情都是微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