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自尊量表对某大学99名贫困生和96名非贫困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都存在内隐自尊效应,贫困生内隐自尊比非贫困生高,外显自尊比非贫困生低,且主要表现在大二和大四学生身上。(2)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分离的,并且在低内隐-高外显和高内隐-低外显组合分布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PSPP身体自尊量表对肥胖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进行施测,得出普通大学生外显自尊高于肥胖大学生,再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普通大学生与肥胖大学生进行内隐自尊的评价层面和情感层面两个结构进行施测,结果显示:肥胖大学生的外显身体自尊低于普通大学生,但二者的内隐身体自尊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同时也揭示了外显身体自尊和内隐身体自尊是相互独立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南省五所高校的在校生进行的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上的差异不显著;在外显自尊上,贫困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贫困女生的得分;不同性别的贫困大学生内隐自尊上的差异不显著;在本专科层次和不同家庭来源方面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内隐联想测验、自尊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贫困和非贫困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生都存在内隐自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无显著相关;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只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少数症状因子有显著负相关,而其外显自尊与所有症状因子都存在显著负相关;高内隐-高外显自尊组合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好,低内隐-低外显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高内隐-低外显贫困生与低内隐-高外显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SCL-90)研究了高校运动员内隐自尊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校运动员存在内隐自尊效应;(2)高校运动员内隐自尊显著女运动员高于男运动员;(3)高校运动员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外显自尊与完美主义的关系。方法:随机招募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自尊量表、完美主义量表(FMPS)的测试。结果:①大学生完美主义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1.25,p=0.21)。②外显自尊与消极完美主义呈负相关(r=-0.49,p0.05),与积极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5),内隐自尊与消极、积极完美主义相关不显著。③外显自尊能够显著预测消极完美主义(t=6.00,p=0.00)和积极完美主义(t=2.235,p=0.027),内隐自尊不能预测完美主义。结论:完美自尊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藏族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Cl-90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藏族大学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藏族大学生的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无关;藏族大学生的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藏族大学生的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内隐联结测验(IAT)对大学生内隐自尊的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进行测量,采用《亲密关系评价量表》(RRF)对其恋爱关系满意度进行测量,从而研究大学生内隐自尊的不同成分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内隐自尊的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都与恋爱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外显自尊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随机招募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SCCS)的测试。结果:①大学生自我和谐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1.32,p=0.19)。②高低外显自尊组自我和谐存在显著差异(t=4.91,p=0.00),高低内隐自尊组自我和谐上差异不显著。③外显自尊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5),内隐自尊与自我和谐相关不显著。④外显自尊能够显著预测自我和谐(t=6.45,p=0.00),内隐自尊不能预测自我和谐。结论:自我和谐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  相似文献   

10.
高艳  袁义  陈晓天  吴晓寒  孙萌  贺易 《教师》2014,(11):29-3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外显自尊与容纳他人的关系。方法:随机招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自尊量表、容纳他人量表的测试。结果:①大学生容纳他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2.54,p=0.012),女大学生容纳他人水平高于男大学生。②高低外显自尊组容纳他人存在显著差异(t=3.29,p=0.043),高低内隐自尊组容纳他人上差异不显著。③外显自尊与容纳他人呈显著正相关(r=0.275,p0.05),内隐自尊与容纳他人相关不显著。④外显自尊能够显著预测容纳他人(t=3.08,p=0.00),内隐自尊不能预测容纳他人。结论:容纳他人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  相似文献   

11.
国内近十年来内隐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内隐记忆、内隐认知、内隐学习和内隐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国内近十几年来的内隐研究作介绍和概括。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写作教学通常以显性知识为主,直接面向应试,偏重于偏颇的理性分析,人文精神失落,中学生写作情感荒芜,文过虚饰,语言低俗无物。本文以内隐认知理论分析写作教学问题,提出四点总建议:尊重自主写作,提高感悟能力;重视情景体验,建立真情实感;进行环境熏陶,培养高尚情操;阅读名著经典,建立刺激阈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内隐记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内隐记忆的研究已经被应用到了许多领域,与其它广泛领域的结合也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内隐记忆在社会认知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概念和研究方法方面。通过借鉴其研究方法,社会认知领域的内隐记忆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4.
智力理论的新视角——从内隐理论看内隐智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隐理论是来自普通人视角的非正式理论,是外显理论的起点。内隐理论的研究可以促进外显理论的研究。内隐智力的理论是以公众的智力概念为基础,或至少以公众的智力观对其加以验证。斯腾伯格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通过大众对智力的理解而建立智力心理模型。内隐智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个体自我估计智力方面。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语法的隐含性和逻辑的隐含性是汉语语言的显著特点。汉英翻译中汉语中的隐含信息只有得到正确的判断、推理才能产生充分的语境效果,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6.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能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是能被意识到并承认的外显态度,另一种是无意识的、能自动激活的内隐态度。该理论引发了对传统态度概念及其测量技术等方面的反思。本文将从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关系、双重态度出现的特定情境性以及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论述该模型理论。  相似文献   

17.
内隐刻板印象是内隐社会认知的重要研究领域,关于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地域、性别、职业和种族等领域,但是鲜有关于产品的产地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本研究选择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对国内外的笔记本电脑品牌的内隐产地刻板印象为研究内容,以IAT测验为研究方法,以Inquisit软件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对IAT测验数据进行了相关的统计检验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这样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中,也确实存在着对国内外笔记本电脑品牌的内隐产地刻板印象,对国外品牌存在着无意识的偏好,对国内品牌存在着无意识的偏见。  相似文献   

18.
内隐态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态度是个体无法内省识别到的态度,多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等间接方法测量。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对象同时存在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而后在不同领域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内隐态度的存在,并且内隐和外显态度是分离的。但在内隐和外显态度比较研究和设计内隐联想测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认知心理学内隐学习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利用内隐学习规律促进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文化语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转化,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传统“化”之观念的本土心理学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化”与“人”几乎一开始就是密不可分的;“德化”与“自化”是人之化的作用机制,“化”体现了中国儒家积极的人生观;中国传统“化”之观念,不仅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更有重要的本土心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