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到家装设计师陆路的私奔体微博“各位亲友,我放弃一切,和流浪私奔了……”知道这个“二”人肯定是玩真的。在他的过往生活中,曾经放弃过妻儿和狗狗私奔,放弃过工作和摄影私奔。他已经在QQ群里找人收养他的狗,也曾在博客上透露过自己要流浪的“远方”,也许是非洲,也许是西藏。我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地奔他家去劝阻。  相似文献   

2.
“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梁从诫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句话.从61岁开始了他“自然之友”的艰辛事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指出“图书馆精神”的现状不是“公平迷信”,而是一种处于图书馆精神危机状况下的“公平迷失”,但我们的再选择还是图书馆的“公平精神”。  相似文献   

4.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首名叫《橄榄树》的歌,讲述了一个人为追求梦想而四处流浪的故事。在广州街头,就有一群来自北方的歌手,他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过着清苦有时甚至是凄惨的流浪生活……  相似文献   

5.
博客发展方向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雯雯 《青年记者》2006,(20):67-68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博客和博客文化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博客精神的核心并不是自娱自乐,也不仅是个人表达自由,准确地说,博客体现的是一种利他的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个人日记和个人网站主要表现的还是“小我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开放、互动、自由、个性的特征让普通民众以公民的身份和主人翁的姿态,拿起手中的拍摄设备或者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发布着身边的新闻动态,一种“我在场”的主体意识在公民中间蔓延。随着公民精神的不断成长,公民自我赋权的公民新闻运动迅速崛起。“公民身份与主动参与是公民新闻所包含的基本精神,而媒体接近的开放性则是其基础。”①公民新闻不仅丰富了新闻信息的形式与内容,也成为一股重要的解构力量,变革着新闻传播体系与社会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7.
流浪者从来位居社会最边缘,甚至可说社会之“外”,向来不被重视,因此深研其历史的严谨学术著作自是凤毛麟角。法国著名史学家若兹·库贝洛的《流浪的历史》,对法国从古至今的“流浪的历史”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使我们得以一窥“流浪”的大千世界,更使我们对自身所处的“正常社会”有所反思。古往今来,还没有一个社会能完全“消灭”或曰“消除”流浪现象,反而都  相似文献   

8.
“竭忠尽智的服务精神,是‘生活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世纪20年代就蜚声中外的新闻出版学家邹韬奋在《生活史话》中这样写道。他无论在主编《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的实践中,还是在创办、主持生活书店的奋斗中,都一直把“发展服务精神”作为三大目标之一。“服务精神”这个谈论了几十年的话题,到本世纪60年代初似乎达到了高峰。但近些年来,出版界中的有些人,营利意识强化了,服务精神淡薄了。因而,重弹服务精神“老调”,并将“生活精神”作为出版界的一种光荣传统继承下来,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从知识具有一定的价值谈起人所共知,作为服务于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资源和产品(商品)的知识,“首先是外界的一个对象物,一个物品,它由它的属性,依某种方法,满足人的需要”。“一种物品的效果,使它成为一个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同时还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担负物。”(《资本论》第一卷第5、6页)因此,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和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实践经验总结)和使用价值(为实践“使用”或“消费”),而作为一种具有物质产品属性的特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和金壮 《今传媒》2004,(2):50-51
看新闻的人很多,对新闻津津乐道的人也很多,但是人们总是忽略这些新闻的作者,忽略这些新闻背后的新闻。但是,忽略并不重要,因为写新闻的人不会因为读者的忽略而放弃,他们一直在努力,为了一种正义,一种精神梦想,尽管他们还在为生活奔波,为理想流浪。  相似文献   

11.
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形成因素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由英国学者在1933年率先提出。英国学者利维斯和他的学生桑普森在《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中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这种低水平的满足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  相似文献   

12.
蒋孟利 《视听》2023,(10):48-51
2023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作为一部续作,文本的时间线回溯到“流浪地球”计划开始之前。多条人物故事线的交叠极大地充实了文本的深度,其特效在合理的科学范畴之下也更具有视觉张力。电影文本频频展现出对于后人类主义下的“人—机器”“数字—现实”“未来文明”等议题的思考,在后人类所特有的景观之中,一种“想象”的共同体由此而生,传达了势在必行的共同体观念。结合我国的文化语境,可以发现电影文本中的后人类景观成为共同体生发的场域,共同体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后人类景观下共同体概念所产生的各类形构深化了中国式“未来文明”的叙事,为今后国产科幻电影开拓着更为宽广的想象疆域。  相似文献   

13.
依据词典的释义,“素质”一词指的是人或事物具备的特点和性质,而“能力”指的是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由此可见,素质和能力基本是一种后天的生成,可以通过研修、深造使之得到提高与完善。图书编辑是一门职业,也是一种事业,能否干好这一行,既要看大环境大背景,也要看小环境小背景,起码的素质与能力是应该具备的。尤其在出版业进入市场经济后,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把握市场规律,赢得市场,关系着我们能否安身立命的大事,一点也不能马虎。  相似文献   

14.
樊水科 《新闻爱好者》2011,(11):102-103
一 何谓人文精神?这个杂混了中西古今多种内涵流变而来的概念显得含混不清,但其基本内核是稳定的。“精神”是什么?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是一种能够坚持某种观念的勇气。而“人文”的核心就是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超越性”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今天,对于中国45岁以上的人来说,几乎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写一本书,一部电视剧,因为这一代经历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太多太多了。现在,当我看到祁念曾《新闻探索与实践》的书稿时,非常感慨:在几十年的风雨中他以执著的精神,坚韧不拔地探索着。无论是在“文革”的动荡中还是在工厂的日子里,无论是在执教的年月里还是在当记者的今天,他总是在想,在写,在探求人生、社会、艺术的真、善、美。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一代人来说经历就是一种财富。一个有志向的人生活在世界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以为是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对于…  相似文献   

16.
《大话西游》火爆媒体、“星火燎原”、倾倒无数少男少女,正如柳永词火爆当时,“有水井处皆有柳词”一样。当年的盛况,与当今的《大话西游》热拼接在一起,肯定会构成类似“蒙太奇”的绝妙镜头:一边是凄迷冷艳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边是甚嚣尘上的“欢呼”、“喝彩” 的“无厘头”话语、氛围。据说,《大话西游》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年到四十的有效尺度,年过四十的人很少有欣赏甚至看过《大话西游》的,年轻人是内地的《大话西游》“迷”。 “四十”在孔子那里是人生“不惑” 的年代。往事越千年,“四十”的现代中国内地成人是否就“…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曾经把没有笑声的生活比喻成一种酷刑,确实,生活中人们除了物质水平的满足,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生活的追求,而幽默是一件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愉悦的法宝。在当代中国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当中,能够很好的掌握“幽默”之道的节目一向受到观众的亲睐。不论是海派清口《壹周立波秀》,还是凤凰卫视的《倾倾百老汇》,都是在“幽默”这一风格上成就斐然的脱口秀节目。而如今爆红的《今晚,80后脱口秀》,则以“洋DJ打碟开场”、“一个人的幽默说笑”、“80后的集体吐槽”等特点一度曾将收视率飙升至全国第二。下面,我们将解析该节目成功之处、制胜之道,探寻脱口秀节目中“幽默”的妙法。  相似文献   

18.
郝雨 《新闻记者》2005,(11):20-22
一、“人”的精神与人的“精神” “人文精神”,在当下的话语环境中已经成了一个颇有些时髦的用语,可以说,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已被用得太多太滥了.甚至房产商卖房子、酒店开张,都大讲“发扬人文精神”。本以赚钱为目的的商家和“人文精神”攀亲.用“人文精神”装点自己的门面.这不能不说是“人文精神”的异化。然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传媒的人文精神,就是在传媒市场化的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9.
“不管我们的日子过得恼惶还是过得顺当,这一种精神显得有一点慷慨激昂也还有一点苍凉,但是,艰苦卓绝的这一种奋斗不息的、不止的精神不能丢,这正是罗家父亲所体现的。”作家陈忠实的一段点评再一次将我的思绪拉入剧情。  相似文献   

20.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03年10月举办的“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传递出若干国内新闻评论发展变化的新信息。其中一条信息指出,当前新闻评论的新趋势之一,就是强化了“人精神”和人关怀的功能。可以说,这种新功能是化传播界包括新闻传播界对当今大力倡导人精神趋势的一种反馈。要求尊重人、关怀人、爱护人、“以人为本”的人精神的高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