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5,(12):1084-1087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录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日本女排比赛成绩的历史性突破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MB1战术、超强的防守能力、个人和集体配合能力是日本女排夺取201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亚军的关键,然而日本女排仍在网上实力、身高、力量等方面与世界其它强队存在明显差距。通过分析日本女排技战术的得失优劣,旨在为中国女排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院《中国女排课题组》从一九八四年第23届奥运会开始,每次世界性女排大赛之前,为中国女排分析主要对手的技战术;并提供相应对策的参考建议。研究结果得到了中国女排和同行专家的肯定。几年来已形成对世界女排强队日、速、古的跟踪系列研究。计1984年奥运会前后完成对日本女排分析三篇;1985年世界杯前后完成对苏女排分析三篇和对古分析两篇;198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前又完成对苏对古的分析各一篇,总计已完成十篇。本文是他们的系列研究之八,对古巴女排研究之二。  相似文献   

3.
“魔鬼”大松博文传奇玫珍大松博文,这位昔日世界著名女排教练,曾率领日本女排在世界大赛中,获得三次冠军、一次亚军,使原本默默无闻的日本女排一举跃入世界强队之列,并打破了自世界女排锦标赛举办以来由前苏联队垄断冠军的局面。当时,以“贝家”队为主体的日本女排...  相似文献   

4.
1 2000悉尼奥运会前世界女排的格局变化历程世界女排大奖赛、世界女排锦标赛、世界杯和奥运会是世界女排排坛的4大赛事,尤其是世界杯赛和奥运会比赛。世界女排各支队伍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自身的发展都会非常重视这些比赛,都会不遗余力地在这些赛事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随着女排历史的发展,世界女排的格局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排球规则逐步改进,各队对排球技术和战术不断深入研究和创新。亚洲女排的实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中国和日本是有代表性的两支队伍。日本女排在1962年、1967年和1974年先后3次获得世界女排锦标赛的冠军。中国女排更是创造了"五连冠"的历史。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前期,古巴女排和巴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女排在2010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上的11场比赛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认为:①中国女排的发球、接发球和防守都存在问题。②中国女排在进攻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进攻结构不合理、个人和集体战术应用过于单一。③中国女排今后在调整队伍、配备场阵容和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影响进攻能力的3个主要因素:保证进攻点的多样化;合理分配每个进攻点的进攻比重;提高每个进攻点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和录像观察法,有针对性地对现代排球技战术发展的趋势进行探讨,旨在了解和把握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规律和趋势,为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女排运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并有效地在比赛中加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各项技术运用特点的比较分析,发现日本女排主动得分能力、扣球、发球技战术以及接发球能力和二传传球能力均强于中国女排,场上队员技术特点鲜明、职责分工明确;中国女排在拦网、防守方面优于日本女排,中国女排各个位置主动得分能力比较均衡,没显示出位置技术特点。中国女排的发球技战术、接发球能力尤其是主攻的接发球能力、副攻的拦网能力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8.
松平康隆谈日本女排主教练圣保罗世界女排锦标赛归来,米田一典的继任者横田忠一便递交了辞呈,世锦赛第7的成绩,今日本排球界对日本女排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资格担心。经过十分慎重的讨论、研究,日本排协决定请小岛孝治重执日本女排教鞭,派吉田国晃为其助理教练。日本男...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201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共13场比赛的后排进攻战术运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女排后排进攻战术运用在总进攻次数中占比较低,同时不同场次之间在运用数量上存在明显差距;后排进攻运用存在明显的实施人员、位置分布和打法特征,主要以朱婷六号位无掩护的后排进攻为主;同时,运用效果在位置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1号位的后排进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的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不同位置队员的单项技术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日本女排的接发球能力、二传传球技术和扣球技术以及发球技战术均强于中国女排.本次比赛表现出各位置技术特点鲜明、场上队员职责分工明确的特点;中国女排在拦网技术、防守能力方面优于日本女排,在接发球、传球技术环节中落后于日本女排,发球和扣球技术环节主动得分能力差,每个位置主动得分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均衡、主动得分能力差异不大,中国女排的发球技战术、主攻的接发球能力及副攻的拦网能力亟需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全国男子曲棍球锦标赛是第11届全运会后我国最高级别的比赛,也是亚运会后国家队成员回归省、市队后的第1次全国重要比赛。本文通过对2010年全国男子曲棍球锦标赛冠军辽宁队和亚军广东队进攻技战术的统计分析,探讨我国曲棍球的主流进攻技战术打法,为各省、市队备战第12届全运会提供参考。1进攻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对日本队在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技战术打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日本女排主要战术进攻特点是以3号位快速多变为核心,结合2、4号位两边拉开强攻。第一、二、六轮次以井上香织的3号位近体快、2号位单脚背飞为掩护,结合两边的拉开进攻及后排进攻为主要打法;第三、四、五轮次以山本爱的2号位单脚背飞、背快为掩护,结合4号位拉开进攻和后排进攻为主要打法。4号位强攻是日本女排各轮次重要得分手段,效果较好。日本队的主攻手木村纱织是国际排联公布的最佳得分手的第一名。2号位强攻、后排攻效果一般。但得分超过中国女排。快攻组成率较高,效果较好。高质量的接发球是保证日本女排战术高效率组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及运用后排立体进攻技战术是当前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进攻环节应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近几年来世界排坛上女子后排进攻被广泛地采用也普及导致女排各项技战术男子化,就我国女排如何充分挖掘后排进攻技术并在实战中加以运用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深入研究中国少年女排在第13届世界少年女排锦标赛中技术运用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提高我国少年女排的技战术训练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世锦赛女排强队的发球技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红林  吕旭  孙立明 《体育学刊》2007,14(3):108-111
对200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发球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拼发球已成为世界女排强队发球技战术的主流,发球不仅要提高得分率,更重要的是提高破攻率;本次比赛各队发飘球的比例大幅增加;跳发飘球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已逐渐被女排运动员所采用。  相似文献   

16.
李荣娟 《体育科技》2012,33(3):121-122,131
通过文献资料以及2010年第六届世界毽球锦标赛视频,对中越两国毽球运动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根据队员身高优势主要采用踩踏球进攻和"二一"阵型防守,越南则善于采用凌厉的背后倒勾攻球和"一二"阵型防守,两国毽球运动员在技战术运用上各有特色、各有优缺点。随着毽球技术的不断发展,两国也在不断的互相借鉴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陈新雷著文论述了优秀的排球二传手必须在大赛火线上培养、使用,才能挑起攀登世界高峰的重任。现摘编如下: 一、一名优秀的二传手必须专项精,技术全面,运动寿命相对较长。 1962年,在莫斯科世界锦标赛上,日本女排打破苏联女排独霸世界排坛的局面,首次夺得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18.
1983年7月香港世界超级女排锦标赛中,新崛起的日本女排,不仅进攻战术多变,而且各种快攻的节奏也明显提高,使中国女排的拦网一时难以适应。以强攻为特点的美国女排,不但积极发展快攻,而且也注意加快了进攻的节奏。世界强队的这一发展动向,不能不从战略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女排的各种快攻节奏,使其更有效地发展提高。一、关于快攻节奏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女排副攻队员的进攻效果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 2 0 0 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技术统计报告中副攻队员得分比例、进攻成功率等与比赛成绩间关系的分析 ,从一个侧面阐述了女排副攻队员进攻效果与进攻效率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结果认为 :女排比赛中 ,战术攻的组成 ,一方面为了副攻队员直接得分 ,同时可为主攻等其他队员创造得分机会 ,提高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甲A女排联赛,代表了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发展的最高水平。各女排强队在比赛中立体进攻战术的运用已见雏形。因此,本文对1997~1998年度我国女排甲A联赛10场次比赛中立体进攻战术的运用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揭示这一战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我国女子排球运动技战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