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标准,理论界与实务界都没有达成共识。尤其是对于我国现行行政诉讼中原告资格认定的法律标准的解读依旧存在分歧。而原告资格作为起诉人能否进入诉讼而设置的一道“门槛”,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国外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范围都呈扩大趋势,这一趋势也给我国认定标准的确定带来新的启迪。应针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设定标准的缺陷并结合国外经验探索出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标准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对行政诉讼而言意义深远、价值重大,域外相关立法倾向于放宽原告资格标准的范围,往往设定一些原则性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并对之进行解释运用。通说认为我国原告资格标准有3个构成要件:合法权益的存在;有明确、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两者之间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各级法院一般据此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对行政诉讼而言意义深远、价值重大,域外相关立法倾向于放宽原告资格标准的范围,往往设定一些原则性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并对之进行解释运用.通说认为我国原告资格标准有3个构成要件:合法权益的存在;有明确、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两者之间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各级法院一般据此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4.
准确界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关系到国家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这一特定制度发展的水平,同时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本文从行政诉讼实践中所实行的"相对人原告资格论"到"法律上利害关系人资格论"的转变,阐明了在理论上对原告资格认识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张语童 《唐山学院学报》2022,35(2):51-58,68
立案登记制的核心价值在于简化立案环节的审查、降低立案门槛,但是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已经偏离了这一核心价值,在原告资格审查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立案审查"色彩.保护规范理论的引入顺应了法治发展的潮流,但由于此理论在原告资格的利害关系判断上较以往标准更具复杂性,因而径直引入可能导致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在操作上更加繁琐,既进一步背离...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是关系到能否启动行政诉讼的首要问题,所以正确界定和掌握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标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标准正逐步向宽松方向发展,本文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涵义入手,通过对《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原告资格的规定进行分析,得出了目前我国认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几点标准,并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一个在理论界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世界各国对于如何确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有着不同的认识。文章将我国与日本、英国、美国、法国这几个国家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后,启动诉讼程序与审查“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扩大对违法抽象行政行为的救济范围,应将不服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适格原告,区别于不服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适格原告,将其划分为程序适格原告和实体适格原告,以期对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解决的是谁有权提起行政诉讼。我国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中规定的检验原告资格的具体标准已逐渐显现出自身的缺陷,不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也不利于行政诉讼立法宗旨的实现。应当放宽起诉条件,降低行政诉讼的“门槛”,使更多的人能对行政机关提起诉讼,扩大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活动的监督和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0.
环境公益诉讼实践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利益纠葛,主要涉及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公民和环保组织、法院、污染企业等诸多主体之间的博弈.受环境污染影响的一定地域的公民和所有环保组织具有原告资格,行政机关不应具有原告资格,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民事诉讼中也不具有原告资格,但在环境公益行政诉讼中应具有原告资格;法院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应该避免审前“碰头会”,扮演好司法裁判者的角色;污染企业不应成为常规的被告,环境公益诉讼发展的重点应是环境公益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1.
文章先介绍了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及特征,然后从行政公益诉讼的角度阐述拓展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必要性、做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以“合法权益”受侵害为逻辑起点,对于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告资格,无论是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还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都需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过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而对于与自身信息相关的原告资格,则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直接相关,或者政府的信息公开行为侵犯了其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13.
目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加重,人类保护环境的责任也日益重大,国家作为环境公益的代表,在被赋予管理环境巨大权力的同时,也担负起保护环境的重大职责,然而现实中屡屡侵犯环境公共利益,我国司法体制又欠缺恰当的救济机制,使得环境公共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在我国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极其迫切。本文将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进行分析,从原告资格、法院受理范围、举证责任分配等几个方面对构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中原告资格的认定标准及发展走势与主观公权利、法律上利益和反射利益理论密切相关,司法实践中也以是否为主观公权利、反射利益作为认定原告资格的标尺。通过比较主观公权利、法律上利益与反射利益的区别,探求行政法保障公民权利及公民寻求权利救济之法理,可为我国当代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发展脉络及立法的建构提供比较性检视。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申请上级行政机关裁决,法律可操作性不强,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效率低下。美国、英国、日本通过司法的途径解决行政权限争议。构建我国机关诉讼制度,要明确原告的主体资格,严格限定受案范围,确立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审理方式,以书面审查为原则,判决类型以确认判决为主。  相似文献   

16.
行政公益诉讼是遏制公共利益受损害日益严重和维护民众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以司法监督、制约行政,以私权利制约行政权力的要求。施行行政公益诉讼,须扩张原告资格,扩大受案范围,确定司法管辖权,为原告解决诉讼费用,明确举证责任,建立原告胜诉奖励制度,并广泛推行律师风险代理制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诉讼法》没有对原告的举证问题作出规定,只是在后来的司法解释中设定了原告举证的规则。本文认为,行政诉讼中的原告举证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权利,在某些法定情况下它属于一种推进义务。文章还结合现行法律规定与行政诉讼理论讨论了应由原告举证的具体事项。  相似文献   

18.
关于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是近年来法学理论界探讨的一大热点,而经济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问题一直是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诉讼法"直接利害关系人"理论阻碍并限制了经济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确定。在司法实践中,扩大原告主体资格的范围,赋予检察院、社会团体、受害者及其家属原告资格,才能扩大经济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更有力地保障公共利益。国外主要国家对于经济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界定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对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兴象”是中国诗歌独特的意象类型,它受到中国诗学的普遍认同与推崇,一方面在于吻合中国人对诗性形象的设计和对某种特定审美趣味的追求。另一方面它更接近中国美学所强调的对“道”的体验,和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更易展现个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意识。“兴象”在构“象”上、喻“兴”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在审美上表现出情景交融、意存言外、自然天成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