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宏观调控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基本方式,规范或者控制国家宏观调控行为的法律规范是宏观调控法.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各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采取了各种宏观调控措施以救市.伴随此过程,一个强烈的共识逐渐清晰: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实现宏观调控的法治化,宏观调控法治化是当代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战后资本主义从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着自由竞争到国家干预和调节垄断竞争,已形成宏观调控为主,市场调控为辅的运行机制.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收支平衡.国家干预的政策和手段,一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再是国民经济计划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我国著名的经济法学家李昌麒的经济法“需要干预说”明显带有移植西方国家经济法“干预论”色彩,且“需要”一词不适于定义。我国经济法应反映国家对宏观、社会及市场经济的直接控制和间接调节的本旨,因而本文提出经济法“调控说”,“调控说”与“宏观调控说”在定性和调整范围上有质的区别。以“调控说”为基石重构经济法学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战后资本主义从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着自由竞争到国家干预和调节垄断竞争,已形成宏观调控为主,市场调控为辅的运行机制,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收支平衡,国家干扰的政策和手段,一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再是国民经济计划化。  相似文献   

5.
违反经济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是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实现的状况并不理想。为使违反经济法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使被侵犯的权利获得恢复和补救,国家应当有所作为,积极实行司法程序中的“国家干预主义”,使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法律的实现具有可靠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步深入,经济的良性运转越来越需要与之相对应的市场秩序。本文对市场秩序的内涵从理论上作了界定和阐释,提出既必须以市场自发竞争机制为基础,又必须有国家的干预调控,并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法律、规范等。文章在此基础上引发出三点启示,即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市场秩序时,要注意规范政府行为;培育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注意“路径依赖”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现代市场经济虽然要运用经济手段进行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但市场机制依然起着基础性作用,国家干预也不能超越市场规律。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就必须明确市场经济的真正内涵及其作用条件。市场经济或称市场机制(有时也称作“价格机制”或“价格制度”或者简单地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宏观调控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因此,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掌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有效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宏观调控具有着市场补充、市场矫正、市场导向和平衡协调等经济功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要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反对垄断和保护公平竞争,在效率优先前提下,兼顾社会公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自然与社会环境等等。这些问题,都不能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和个人的自发行为来解决,主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法律的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是有序,法制经济,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市场运行规则,公众识别规则和国家维护规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维护规则的执行者。其职能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政府机构合并改组和政府对经济行政干预合理弱化的变化,对市场宏观调控的监督管理职能要强化,对不属于政府宏观调控监督管理的职能要弱化,把一些不应该由政府部门的事情,交由社会和企业地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效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认识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单单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我们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弥补“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足。我们建立市场经济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而是由国家通过经济杠杆、法律和其他非经济手段加以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即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必须得到明确和界定,在经济领域应坚持市场为基础和主导、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关系模式,但要防止经济政策被滥用到社会政策上;社会领域应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调节为补充的关系模式,但在其社会政策运作过程中需要引入市场机制。中国的市场经济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后危机时代应确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中国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程序民主是一种制度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的民主。它和“实体民主”都是民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具有独立性,基础性和多样性等特征,程序民主建设应坚持政务公开、平等参与、监督制约、体现竞争等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程序民主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舆论如何监督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本文从比较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其形成机制,运作过程,必要条件和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基于新闻自由的会计监督政府,其呈现的方式和功能,有一定的正效应和一定的局限性;监督的健康发展必须以新闻调控为必要条件,且达步走向信息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4.
行政精神是指一个国家鼓励和倡导的,要求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中表现出的某些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现代行政精神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也直接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现代行政精神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立场。树立现代行政精神需要转变陈旧的行政观念,确立现代的行政管理理论,重视社会目的和行政管理的民主化。培养现代行政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政府能力正日益成为各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衡量政府优劣的重要指标。而乡镇政府能力是评价基层政府政绩的标准之一。提高乡镇政府能力是促进地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保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乡镇政府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从乡镇政府能力的涵义入手,阐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乡镇政府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乡镇政府只有管理好人财物,加强财政能力、政策执行力、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等综合能力,才能使乡镇政府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看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市场经济的本质奠定了二者和谐共生的客观前提,德育与社会和谐共生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可能性、静态性和动态性,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一般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价值取向,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还有着更加深刻的制度保障与经济伦理根源。为了实现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必须进行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我国政府管理职能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改革的瓶颈,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有特殊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缪尔达尔“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作为分析基础,说明我国的经济客观上就是一种“二元地理结构”,这种结构用古典经济学所提倡的“市场竞争”手段很难自动消除。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文章提出了“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导向型”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模式构想,重点阐述了新模式的整体构思框架,并分析给出了“政府主导下的双层开放发展战略”的具体形式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委派制的负面作用及其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委派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政企分开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无法解决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日常监督。应健全现代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会计行业组织。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国家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旨在加强对政府财政的支出管理,节约财政资金。提高使用效益,随着经济发展,也越来越成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举措,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经济法的角度去理解它的性质和作用,将其定位于宏观调控法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