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颂 《教学月刊》2011,(4):10-12
学生从初中步人高中,学业上了一个台阶,本身就存在着一个衔接的问题,而本次高中课程改革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由原来的通史体例变为专题史体例,使得衔接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汪良文 《中学文科》2009,(6):107-107
高中新课标教材专题史的编排体例使历史学识水平低的学生通史概念缺乏,甚至到高三年总复习阶段也经常出现历史事件时序颠倒的现象。所以有必要进行通史复习,否则无法达到新课程考纲中的“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等考核目标与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中历史课改后,历史教材变化较大:一是将通史体例调整为专题史,二是历史教材多版本。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调整整合历史教材,以适应课改后的新变化。高中历史教材调整整合要遵循立足学情、符合课标以及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马玉顺 《山东教育》2005,(11):37-37
高中新课程实验区的历史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组成,都属于专题史。必修课的三个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这些专题史与通史比较,因为研究的范围,空间更加广阔,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科书的体裁主要有章节体、课题体和主题体,历史教科书的体例主要有通史体例、断代史体例和专题史体例。厘清历史教科书体裁、体例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丰富历史教科书的理论研究,创新历史教科书体裁和体例。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初中学生在升入高中后能较快地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特征,注重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重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构建通史知识体系的能力,加强学生分析、概括、归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以通史体例编写,以历史发生的时间为序记叙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貌,相比专题史体例教科书而言,更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进行全面整体认识。不过,对于宋明理学部分而言,通史的编写体例使相关内容散见于不同的章节,无疑为教师教学的连贯性与学生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课程标准单元知识整合的要求出发,立足教科书通史编写体例,以时间与空间维度对宋明理学内容加以整合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从长时段、宽地域两个视角展开学习,落实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由于部编版教材一改以前专题史的编写方式,回归通史的编写逻辑,这就给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旧教材的教学中,由于初中是通史,高中是专题史,二者区分很明显,教学时很容易便能在初中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现在二者都是通史教材,甚至某种程度上高中历史教材还不如初中历史教材来的详细,这就容易造成高中历史教学重复初中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获得感,甚至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高中历史开放型习题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新颁布的高中历史教学新大纲,特别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出在历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并在大纲最后附录22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上海市中学历史二期课改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是以历史学科结构为基础的中外历史比较专题史。  相似文献   

10.
正现行历史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有了较大的调整,初中采用了主题式的通史课程体系,兼顾历史发现的时序性,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倾向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教材粗线条的表述形式,学习内容的大大简化,所以仅通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不可能构建全面而整体的历史体系。高中采用了专题模块体例,但是,同一个时期的历史内容被分割到三个学期学习,其实学生很难形成对历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通史体例变为专题史体例,其中,必修的三个模块专题分别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史、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人类社会思想文化与科技发展史。与原有的课程内容相比,思想文化与科学技  相似文献   

12.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新课标四个不同版本教科书在编写上都采用专题史体系结构。与传统通史体结构相比较,专题史体系有其相对的优越性。但是专题史体系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与初中阶段的通史体教学衔接起来。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很值得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2020年起,广东等多省份在高一年级采用统编教材进行教学。新教材体例在旧教材基础上进行了大幅调整,从单一的专题史模式转变为“通史+专题史”模式,以适应当下高考改革“3+1+2”模式的选课走班教学。同时,传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也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所取代。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完成好教学任务,提升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笔者进行了以学习共同体模式为依托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巧观天下势     
童年时我对历史浅薄的初认识,源于《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开篇辞。在其后的初中、高中,我则分别进行了通史和专题史的系统学习。回顾我短暂的历史学习生涯(黑历史),学习历史的过程,就好比研究自远古直至今日,天下大势的演变过程。掌握系统的方法和丰富的知识,便可巧观天下势。获得历史学习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15.
任永斌 《贵州教育》2022,(10):36-38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中外历史纲要》成为本轮新课程改革中高中阶段使用的新教材。相较于旧教材的专题史编撰体例,《中外历史纲要》不再使用模块的形式编写教材,而是使用通史体例编撰,这种编撰体例为教学实践中运用大单元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为例,以历史核心素养为主旨,  相似文献   

16.
高中新课标鲁教版历史教科书在编写上采用了专题史体系结构,与传统通史体结构相比较,专题史体系有其相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情感的主要载体。与旧版教材相比。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变化很大。改变旧教材通史体例.新教材采用专题史模式:改变旧教材注重历史发生过程的全面展示.新教材突出某一时期某一方面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与旧教材注重规律总结和结论展示相比.新教材注重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得出结论。随着高中历史课程理念和教材内容的变化.教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学生使用教材的方法也必然随之变化。那么.新课程下教师该引导学生如何科学使用高中历史教材呢?  相似文献   

18.
<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资源与思想智慧。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四史”教育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将有助于夯实他们思想上的“根”与“魂”。相对于高中其他学科,历史学科在践行“四史”教育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现行统编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打破了专题史的体例,按照通史体例编撰,基本上涵盖了“四史”教育的主体内容。关于历史课堂中如何践行“四史”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例进行如下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张宗立  陈珊 《教学考试》2023,(26):36-39
<正>教育部统编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1、2、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未纳入高考)三类课程构成。以通史体例呈现的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安排在高一年级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基本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以专题史体例呈现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递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20.
刘选伦 《贵州教育》2011,(7):39+47-39,47
暑假期间,笔者参加了教育部——2010年高中新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培训。在这次高中历史新课程网络“国培”中,老师们对新课程都有这样的共识:一是教材编排体例变了,由通史变为专题了;二是教学方式变了,由过去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变成老师不能再搞一言堂了,而必须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