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族小说构成了张炜小说的半壁江山。其家族小说中显现的厌弃城市与现代文明、拥抱田园野地的价值取向不仅仅存在着社会学和文化学上的意义。张炜童年被边缘化的经历促使他在成名后通过家族故事的营建实现对从前被边缘化身份的否定,从而完成心理补偿。在表象上的流浪、交友、经营葡萄园行为的背后,则是源于祖先图腾的“仿祖”意念。通过对祖先行为的刻意模仿,“我”完成了与家族祖先的精神融合,进而也完成了张炜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梦幻“伊甸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布克奖得主安妮·恩莱特的《聚会》以回忆为叙述方式和主体框架内容,其叙述者有着双重自我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叙述者维罗妮卡叙述时的分裂性,也体现在另一人物黎安与叙述者的对照之中。叙述者一方面将过往记忆编织加工,另一方面通过大胆的想象臆造家族成员的个体经验,追溯了一个家族不堪的历史和情感创伤,亦完成了对复杂"自我"的剖析和探寻。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浸会大学,张炜紧密结合自身几十年的写作实践,讲述了小说创作的几个主要环节:语言、故事、人物、主题等,发表在《青年文学》上名为《小说八讲》。这是张炜第一次具体地、系统地论述了自己的写作理念,其意义就在于作者有意识地将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结合在一起,并开始从理论的层面对小说创作进行思考,张炜也因此对当代作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张炜的小说创作理论中,人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现以《古船》为例,论述其小说人物理论与创作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4.
张炜的写作带有精神思考性,这突出体现在他擅长的长篇小说的写作中.在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代表作中,张炜探索了人对本真生存状态地追求,以及在历史境遇中人应发出的源自良知召唤的声音,从而使整个写作呈现出内在统一的而外化出的沉静与忧愤的不同风貌.这对转型期的思想文化(文学)建设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炜的《你在高原。西郊》是对自己创作立场的一次自我清理。通过文本的结构、意象及众多的隐喻,通过对于历史记忆、田园记忆的“记忆的理想主义”的返回、探寻,张炜在矛盾中建构了自己的“现实原则的理想主义”创作原则,从观念的写作走向了生活的写作,实现了自己艺术思想的一次艰难的蜕变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张炜的长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叙事模式:受难叙事和流浪叙事,前者通常讲述“我”的家族苦难历史,与《离骚》、《圣经》中的“失乐园”的叙述构成较为一致;后者则由“家族”流浪与他者流浪组成,往往表述作者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严谨思索,体现其一贯的怀疑精神。其长篇小说打破了传统长篇小说的藩篱,追求情绪的诗意张扬,显示出张炜在长篇小说与诗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契合点的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7.
石青 《宣武教育》2006,(1):40-42
“文化散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它立足于新的时代高度,用现代目光重新审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发启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思辨和评说,得出富有启迪性的结论。它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文化散文”已作为一种新的散文类型渐次进入了高中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8.
张炜家族小说是通过对家族历史和家族变迁的再现来透视整个民族历史的变化进而完成对历史的阐释。家园寻找和文化寻根是其家族小说重要的内涵。道德理想主义姿态和充满人道主义悲悯情怀的叙述方式是其家族小说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炜塑造人物的法宝:圣洁化与妖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小说中的人物没有性格的发展,皆属于扁型人物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家族成员、好人、坏人三类,作者在塑造前两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圣洁化的手法,即着力彰显他们美好善良的品质,遮蔽其缺陷、阴暗面;对后一种人物则采用了妖魔化的手法,凸现其凶残阴鸷丑恶暴虐的一面。究其原因,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张炜对遭难家族成员的怀念之作,浸透了张炜内心深处对祖先崇拜的情感。同时,张炜的多数小说在努力进行诗化小说的尝试,以营造某种情感氛围为其旨要,人物、故事都为其作铺垫,这应该是其人物性格皆呈现单一色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炜小说中关于历史的叙述充满了苦难与血腥,还原历史真相的努力背后,隐藏着其建构家族故事谱系、为家族蒙受的不白之冤昭雪的自私愿望,不同时段的历史叙述分别对应家族寻根、先辈功勋、家族蒙冤、血脉传承的家族故事叙述企图,晚清及抗战两个历史时段叙述的缺席则是我们印证其创作真实目的的进一步佐证:所谓的“文化保守主义”姿态不过是一道掩人耳目的屏障。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行走——游荡”,“探究——疑思”,“野地——高原”,“后撤——横站”这四组关键词为解读路径,分别对《你在高原》的多重结构方式与功能意义、张炜小说的内在驱动力、张炜创作的精神谱系以及写作姿态及其当代文学史意义,进行了“结构—功能”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乔叶是新世纪文坛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女性小说家,她的小说创作已经汇入到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艺术谱系之中,并且有着鲜明的艺术定位.乔叶坚持心理治疗型的小说观,她的小说创作以“心理现实主义”见长,尤其长于女性心理现实和心理细节的描摹.乔叶的女性写作属于自审型写作,不同于惯常的自恋型写作和自渎型写作.与铁凝深受西方宗教影响的自审型写作相比,乔叶的自审型写作偏重于中国化的日常生活叙事,人物的自我心理拷问更加自然,不露痕迹.从题材类型和精神取向来看,乔叶迄今的小说创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沦落风尘的城市妓女的变态心理拷问,揭示了隐含在当代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小姐意识”或“妓女心理”;二是对当代都市白领丽人的畸形婚恋心理透视,实现了对当代中国城市文明病的批判性审视;三是对家族题材中不同代际女性的历史心理挖掘,凸显了她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现实或潜意识场景,隐喻了她们在历史悲剧命运中的精神关联性.围绕这三个方面的深度心理书写,乔叶的小说传达了强烈的当代女性自审意识.乔叶的女性时间观在其“家族历史小说”创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乔叶的小说有写实性和写意性两种类型,后者接近散文化或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13.
小说中有着大量“次要人物”,他们绝不是情节安排中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有着鲜明个性的审美艺术形象,甚至与主角之间休戚相关。抽离这些“小人物”,小说的价值也就荡然无存了。一、文本内部功能理解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价值,不但要从人物自身形象特征入手,更要看他们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联。即在文本语境中理解次要人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明进程的结构特征-“贵族性”始终使人陷于“自我封闭”的情感之中,同时这一文明的“贵族性”又使文明的成果始终集中在特定社会及特定阶层中。将文明一词从人的行为所表现出的价值来看,现代文明的“贵族性”与沈从文所揭示的都市文明特性非常接近,沈从文从人性的观点出发,揭露了在现代文明的“贵族性”之下形成的特征社会阶层的“虚伪人性”特性,沈从文的都市观也许不能完全代表京派作家对都市的体察,但他对现代文明的体察却是最有深度的。  相似文献   

15.
对曹禺早期作品的共同主题展开分析,即人物对“家”——“狭之笼”的突围,四大名剧主人公的活动过程都可概括为“对狭之笼的失败而惨烈的突围”。对“狭之笼”可有两种理解:一是“家”,二是“习惯”。要解读这个主题,必须从分析中国以“家天下”为主要特征的专制皇权以及相应衍生的家族文化入手,尤其应关注“家”文化的专制特征,而突围主题彰显了曹禺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广厚的人文关怀。也是作品达到一定历史深度、夺人心魄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论儒家教育思想中的“悟”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中,“恒”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本手段,而在教学活动中,又以启发性教学的思想来体现“悟”的精神。“恒”最宝贵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使教育活动立足于人本身,形成了中国教育富有人文性的特征。教育以人为本,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正是中国当前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邱新荣的诗歌对民族历史的“新编”和“重述”,体现出了诗人对历史判断的价值观的重构。其诗歌既在民族共同的情感认知中,凸显出“我们”对历史意象和历史物象品评的诗意性的正面强化。同时又凸显出了“我”的以人性化和解构化为价值准则的对历史的生命观照和个体关怀,并在历史演进与人文关怀、民族价值与人道伦理的整合中,建构出了一种观照历史与个体的“个人化的民族伦理”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文坛,张炜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有着沉重的道德意识和知识分子的救世理想,“道德”是张炜小说的基本价值立场。面对着重物质而轻精神的当代中国,张炜强烈呼唤知识分子的救世责任。但是,张炜创作价值取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张炜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从高蹈的理想者、不流于俗的漂泊者逐渐回归到生活中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小说与成长的关系出发 ,深入阐述当代重要女作家王安忆小说写作特征 ,认为王安忆小说是“心灵世界”的史性书写。王安忆小说的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我们当代小说人物乐于追寻集体意义 ,急于到大众中消融自己的人物格局。王安忆的小说体现了我们时代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丰富生机 ,也表现了女性写作与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天然同盟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诗歌中顾城、第三代诗、海子的诗歌写作。他们分别代表了80年代诗歌写作的不同阶段,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中的“提喻写作”综合型写作的话语特征,这对于当代诗歌写作有着积极的建构意义与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