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纠纷是由新闻传播活动衍生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由新闻采访行为或新闻作品引发的、存在于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与新闻报道相关的法人或公民之间的冲突。在现阶段,新闻纠纷主要表现为新闻官司。这一实际状况使得学者们对新闻纠纷的解读总是和新闻侵权、新闻官司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不少有着新闻背景的研究者更是直接将新闻纠纷与新闻官司等同互换。在这样的前提下,难免将诉讼作为新闻纠纷解决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2.
批评类的社会新闻容易引起新闻纠纷,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往往会很小心,编辑也不敢大意。而生活类的社会新闻,如果采编人员不太在意,纠纷却在不经意间找上门来,有时引发的波澜还不小。生活类社会新闻要想远离新闻纠纷,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因为对某些新闻报道有异议而引起的纠纷,为追究新闻媒介或报道者法律责任而发生的新闻诉讼已不属鲜见。新闻纠纷已经成为困扰新闻单位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和认真思考。我们通过对一个时期以来所接触到的新闻纠纷进行分析,发现导致公民、法人对某些报道不满,引发新闻纠纷的工作失误,主要是“三失”:即失实、失当、失密。  相似文献   

4.
一、建立新闻纠纷仲裁制度势在必行 新闻纠纷是指新闻材料的提供者、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当事人与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之间因提供、采访、报道新闻而发生的民事侵权纠纷,既涉及人身权利,又涉及经济利益。我国现行的新闻纠纷解决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诉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侵权诉讼不断增加,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于1993年和1998年发布了《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和《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但是,由于我国尚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因为对某些新闻报道有异议而引起的纠纷,有逐步增多的趋势,为追究新闻媒介或报道法律责任而发生的新闻诉讼已不鲜见。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有某些人以保护合法权益为借口,抵制舆论监督,为不良行为、歪风邪气辩解,蓄意泄愤闹事,但这毕竟是少数。事实表明,新闻纠纷之发生,多系新闻单位采编人员及通讯员的工作失误所致。因此,从新闻单位来说,需要认真分析造成多种纠纷的起因,有的放矢地研究改进自身报道工作,提高采编人员素质,防患于未然,以达到维护安定团结,减少新闻纠纷的目的。这样,即使发生新闻纠纷或新闻诉讼,新闻单位也会立于不败之地,就能维护和提高党的新闻事业的声誉,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跳出新闻诉讼的单一视角,论述建构新闻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就新闻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的三种模式建构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新闻纠纷是新闻报道衍生出来的产物。随着市场化的发展 ,新闻纠纷将呈上升趋势。业内人士都知道 ,新闻纠纷大多数都首先以新闻投诉形式出现 ,然而新闻投诉在业界并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 ,只有投诉升级到诉讼程序时才予以关注。由于新闻投诉涉及面广 ,引发原因错综复杂 ,对处理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有特定难度。所以在处理新闻投诉时 ,很多情况都没能从各方面的效果去考虑 ,仅停留在如何应付或平息新闻纠纷的角度处理 ,再加上接待投诉方式、方法、角度、观念上的偏差 ,无形中提高了诉讼或然率 ,容易导致连带性关系恶化 ,造成报社非理性损失 ,…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新闻传播的迅速发展带来新闻侵害隐私权纠纷绝对数量的增多,而纠纷一多就促使人们开始关注进而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产生新闻纠纷的主要途径就是缘于新闻采访的程序、方法和语言。新闻纠纷日渐增多有两大原因: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水平逐步提高,而大部分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可能更多地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新闻法制建设落后于我国整体法制建设的水平。对新闻报道的程序、方法、语言合法性的忽视和缺乏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议会是一种新闻行业自律的监督与仲裁机构.其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是负责处理新闻业内部或新闻业与社会间的新闻纠纷(即因新闻传播行为所引发的矛盾纠纷).它以国家宪法及相关法律为依据,按照行业规约和评议会章程,对涉及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和新闻侵权所引发的新闻纠纷进行仲裁,并监督裁定决议的执行.它是新闻行业实行集体自律的一种有效组织机构,也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一种行业自律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1.
新闻纠纷,一个时期以来有增无减。新闻纠纷,有触及刑律的问题,但多数属于民事纠纷,是发生在新闻单位与国家机构、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公民之间有关新闻侵权的争执。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我国处理公民与新闻单位的纠纷诉讼案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涉及到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情况错综复杂,法律规范还不完善,一时难解难断,牵扯了人民法院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实生活提出一个问题:这类新闻纠纷可否遵循我国的现有法律,参照人民调解的优良传统,采取民间调解的方法息争呢?天津市  相似文献   

12.
张国洪  胥葆衡 《新闻导刊》2004,(6):44-45,47
新闻媒体刊发新闻、广告和摘编、转发适合自己需要的文章其固有的功能,是为满足新闻媒体受众的需要。然而,近年来新闻的人格权纠纷、广告的侵权纠纷以及因摘编、转载文章引起的著作权纠纷等.不时困扰着新闻媒体。在新闻、广告的刊发与文章摘编、转载方面,何为侵权,怎样减少和避免这类纠纷的出现,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主动搞好纠纷预防所必须搞清的问题。本文试着就此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闻媒介和新闻报道者被推上被告席的现象日渐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名誉侵权案件中,仅因报刊文章引起的新闻诉讼案就占到了20%以上。从法律的角度去审视,这些引起新闻侵权纠纷案的新闻报道本身或多或少都存有一些问题。因此,探讨新闻侵权纠纷的产生及如何避免,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引发侵权纠纷的新闻报道称之为“官司”新闻,把新闻报道引起的纠纷诉讼称之为“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4.
刘海燕 《大观周刊》2011,(30):209-209
新闻侵权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屡见不鲜,而调查结果表明,在新闻侵权纠纷中,公众媒体胜诉者不过十之一二.对于公众媒体而言,知晓侵权类型并掌握规避侵权纠纷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实践中有许许多多的表现令社会失望,并产生了对新闻事业不利的多重阴影。近几年来,国内新闻纠纷日益增多,这一现象已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如何提高和巩固新闻躁体在公众心中的位置,尽量避免和减少新闻纠纷的发生,建立一套完整的新闻约束机制势在必行。新闻的约束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16.
因新闻作品引起的侵权纠纷主要包括两类:第一是对新闻作品的知识产权而不是作品内容所涉及的权利产生争议;第二类即本文所称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内容侵害他人人格权而引起的侵权纠纷.  相似文献   

17.
强调注意力经济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媒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随着公民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因为对一些新闻报道有异议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因新闻民事侵权而引发的新闻官司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应对新闻纠纷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尤其是层面较低的地市报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创刊于2003年初的四川《乐山晚报》作为一家地市级市民生活报,在抓新闻、抢时效、拼策划、角逐报业市场的竞争中,也时常遇到新闻纠纷。乃至新闻官司的困扰。在3年多的办报实践中,我们就妥善处理了180多起新闻纠纷,成功化解了两次新闻官司,并从中逐渐摸索出一些务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 闻评议会是一种新闻行业自律的监督与仲裁机构。其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是负责处理新闻业内部或新闻业与社会间的新闻纠纷 (即因新闻传播行为所引发的矛盾纠纷 )。它以国家宪法及相关法律为依据 ,按照行业规约和评议会章程 ,对涉及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和新闻侵权所引发的新闻纠纷进行仲裁 ,并监督裁定决议的执行。它是新闻行业实行集体自律的一种有效组织机构 ,也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一种行业自律组织形式。世界上最早的新闻评议会组织出现于上个世纪初。1910年挪威成立的“报业仲裁委员会”和1916年瑞典成立的“报业荣誉法庭…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新闻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新闻纠纷最初往往以新闻投诉的形式出现,目前,接待处理投诉已成为新闻单位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投诉处理的好,可以将争端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理的不好,可能提高诉讼的发生率,导致连带恶性后果,给报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林爱珺 《新闻界》2004,(5):16-17
批评性新闻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但从这几年来发生的媒体和记者被诉侵犯名誉权案件的情况看,批评性新闻是引发纠纷的主要诱因。批评性新闻由于批评的公开性和社会性,对其把握稍有不慎,就会埋下新闻纠纷的隐患。采写批评性新闻要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除了严格遵循新闻规律,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外,还应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依法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